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資訊

中國農業援外專家助力非洲減貧

發佈時間:2021-02-02 08:53:12

中國沼氣專家黃健正在手把手教烏干達泥瓦匠穆色谷建造沼氣池。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太原2月1日電(記者呂夢琦、洪慕瑄)打開開關,一寸多高的藍色火焰從沼氣灶的兩個孔裏冒出來。烏干達養殖戶約瑟夫的妻子開始做飯。沼氣灶乾淨快捷,免去了她和5個孩子砍柴燒火的繁重勞動。

約瑟夫説,豬糞産生的沼氣很乾淨,這得感謝他的中國朋友。

幾年前,中國沼氣專家黃健將這項技術帶到了烏干達。在深入當地調查論證後,他提出沼氣池建設應與農場、養殖場和種植大戶相結合,既保證有足夠的廢物産生沼氣,也能讓沼渣沼液及時還田,成功示範推廣了“豬-沼-菜”“豬-沼-果”等迴圈農業模式。

“我們已經在當地培訓農業部門幹部200多人次。”黃健説。

約瑟夫是第一批受益的烏干達農民。在黃健幫助下,他多養了6頭小豬,建了一口日産8立方米沼氣的沼氣池,結束了一家人三塊石頭支鍋燒火做飯的日子,地裏也用上了有機肥。

“這讓我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技術。”約瑟夫説。

水稻、小米是中國主要糧食作物,如今也紮根在非洲大地上。烏干達農民羅伯特已熟練掌握了中國狐尾小米的高産栽培技術,並負責在當地指導狐尾小米生産。

中國援外專家吳海生正和馬達加斯加農民一起種植雜交水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3年前,當中國專家羅中平向他介紹這個新品種時,他勇敢地進行了嘗試。等到收穫季節,羅伯特驚訝地發現,狐尾小米畝産量竟達到了250公斤,比當地的五指小米平均畝産量高出190公斤。“産量一下提高了3倍多,這太神奇了。”

在東非島國馬達加斯加,吳海生推廣的雜交水稻也得到了當地種植戶的認可。他在微信裏説,那裏最困難的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已經過去,整個團隊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恢復了正常。

一個多月前,吳海生剛剛結束為期一週的雜交水稻栽培技術強化培訓班,還請學員到當地一家中餐館吃了手抓鹽焗雞和清蒸赤翅魚。

吳海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雜交水稻專家,曾先後援助過尼日利亞以及聖多美和普林西比。2019年9月28日,他和另外8名成員抵達馬達加斯加,參與農業援助項目。

“水稻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但當地水稻品種産量一直不高,每年需要大量進口。去年疫情期間,這個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吳海生説。

在他的精心指導下,當地城市馬義奇的3個雜交水稻示範區都取得了豐産。維楚902-3産量達到了每公頃8.45噸,是當地常規品種年均産量的3倍。

示範戶索洛埃裏對此充滿感激。他家有四口人,兩個孩子都在讀書,生活十分困難。他今年打算把13.5畝水田全都種上雜交水稻,有望多收穫5000公斤稻穀,按每公斤1300阿裏亞裏(約合人民幣2.6元)計算,可增加收入650萬阿裏亞裏(約合人民幣1.3萬元)。

在中國,很多農民靠發展養殖業擺脫了貧困。如今,在中國獸醫專家的援助下,許多非洲農民有望複製這條脫貧路。

中國沼氣專家黃健在烏干達舉辦沼氣實用技術培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衣索比亞,來自中國廣西的獸醫專家彭炎森向德卜勒馬科斯的養雞戶邁克爾和黑爾傳授了降低雞苗死亡率的技術。這對合夥人貸款養雞多年,雞死亡率一直在30%以上,經常賺不到錢。

彭炎森手把手教他們如何保溫、防疫和喂料,將雞苗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使收入增長了35%左右。在他們的帶動下,當地10多名年輕人也加入了養雞致富的行列。“沒有了死亡率高的擔憂,我們就能不斷擴大養殖規模,賺更多的錢。”邁克爾説。

中國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自1996年以來,中國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框架下,一共向約40個國家派遣了1100多名援外專家,分別佔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國別數量和派出總人數的47%和60%。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框架下,中國專家向東道國示範推廣農業技術1000多項,帶動項目區農作物平均增産30%至60%,近10萬當地農民接受了實踐培訓,超過100萬農民因此受益。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