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安居古城:印證時光美學中的辯證法
發佈時間:2021-01-18 14:28:1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姚宇琛隨著遊客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當前傳統古鎮旅遊已開始顯露“疲態”,甚至出現滯漲,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古鎮境況更加不堪。
小青磚、老青瓦,黃桷樹、榆錢花,石墨盤、壩壩茶……走進銅梁安居古城,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涪江山水畫徐徐展開,幾乎囊括了遊客對古鎮的全部想像和所有訴求,堪稱中國式古鎮全須全尾、整頭齊腦的範式。
立足“原鄉風情”,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精心打好“鄉愁牌”“生態牌”“人文牌”,全面點燃旅遊消費熱情,安居古城在銅梁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加快創建5A級景區,建成中華龍文化旅遊名城,不僅讓一城燈火得以千年賡續,更從“活起來”走向“火起來”。
文化植入強調價值本身也強調可消費性
古鎮被譽為在地文化的活載體,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在我國,從率先打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莊,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的安徽省西遞——宏村古村落,從江浙的同裏、烏鎮、西塘到山西的平遙、雲南的麗江等,古鎮旅遊的興起已長達20多年。
“文化觀光型”是古鎮旅遊給遊客的第一印象,強調文化本身的價值,定位地方民俗文化大看臺,以原始建築景觀和人文風貌為核心吸引物,向遊客展示最傳統的民俗文化元素。
“此模式在古鎮開發的初階段的確驚艷四座,吸引大量遊客蜂擁而至。”銅梁區安居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可隨著遊客“審美疲勞”的出現,文化觀光型古鎮過度強調文化價值而非文化的可消費性,文化轉化形式單一,景區靜態呆板、旅遊消費單一、停留時間短等問題隨之暴露出來。
安居古城自隋朝設縣(原名赤水縣)以來已有1400多年曆史,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宮廟文化、翰林文化、抗戰文化、龍文化等璀璨多姿。
城內有市、區級文物古跡20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項。“安居八景”——化龍鐘秀、飛鳳毓靈、波侖捧月、石馬呈祥、瓊花獻瑞、紫極煙霞、關濺流杯、聖水晚眺讓人嘆為觀止。徜徉古城,吊腳樓、老商鋪、九宮十八廟……數量龐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如畫卷般鋪陳在眼前。
景區還因地處瓊江、涪江交匯處,“危城三面水”,形成了“兩江六岸”的獨特自然風光。傳説淒美的九龍石、鱷魚石、青蛙石、駱駝石亙古不變,靜心庇祐;安居國家濕地公園內,蘆葦、草場廣袤,水中野鴨嬉戲,空中白鷺成行……
“自然之造化、人文之厚重,成就了安居的資源稟賦,但我們的開發建設泥古而不拘古。”該負責人表示,在對古城的打造上,他們一貫重視文化植入,專門成立了安居古城歷史文化研究會,多方蒐集地方民俗、傳統文化,定期出版安居古城景區旅遊季刊,創作了長篇小説《安居古城》、旅遊書籍《龍鳳呈祥·天下安居》等系列書刊,讓古城文化躍然在紙上。
同時,古城也十分重視“文化的可消費性”,依託古城厚重的人文歷史,在景區建成開放了劉雪庵音樂藝術館、蕭泉山書畫展示館、國學館等文藝場館;挖掘底蘊豐富的民俗文化,尋找傳統文化手藝人、民間技藝老匠人,相繼推出了縣令出巡、水雲龍、龍舞表演、花轎迎親等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讓古城記憶歷歷在目、民俗生生不息,進而豐富了遊客觸摸古城記憶、感知歷史文化的體驗,增加了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命力。
業態創新新場景托舉起“詩”和“遠方”
文化觀光受挫,用什麼力量讓一座古城跨越時光,仍保持獨有的靈魂和生機?
梳理國內外古鎮旅遊發展歷程,不難發現,“2.0”版本——休閒度假型發展模式開始異軍突起。
該模式將文化與商業結合,引入休閒商業屬性的餐飲、住宿、娛樂等業態,結合古鎮環境來行銷獨特的文化休閒消費氛圍。商業的注入雖為古鎮輸入新活力,但實踐中問題隨之出現:文化商業創意滯後,業態雷同,導致同質化競爭突出;高度商業化使得大量異地商品、文化“侵略式”進入,本土原住民搬離,造成本地文化空心化和虛假化,古鎮原真文化的魅力逐漸消失。
“業態植入是古鎮可持續發展之要,除了對歷史、對傳統的敬畏與尊重,更要對引入古鎮的新業態、要素、産品進行篩選,嚴格控制在空間承載力和精神承受力範圍之內,實現有機融合、協調發展。”銅梁區安居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古城傳統街巷、歷史文化遺址等獨特資源,他們推出了“農旅融合”新理念、引入了“智慧旅遊”新業態,發展起“旅遊養老”新模式,重點推出了安居“貢”字號系列旅遊商品和安居記憶、安居故事系列老酒以及醉鵪鶉、鵝卵石拖鞋、翰林酥、手工面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積極實施了打糍粑、包粽子、拉麥芽糖、補鐵鍋等參與性高、體驗性強的遊樂項目,精心培育了明日見、紅妃櫻桃、白肉枇杷、不知火等多個鄉村精品採摘園,真正讓遊客玩得開心、留得下來。
截至目前,安居古城景區培育各類商戶500余戶,打造“貢”字號系列旅遊商品、翰林酥、百合粉等100余種特色旅遊商品,打造翰林山居、迎龍門老茶館等20余處經營場所;持續推動産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6個,生産經營規模達987畝,發展特色經果林3850畝、水産養殖560畝、苗圃基地600畝,發展蔬菜種植6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千米,完成退耕還林6710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2萬畝。
安居古城,一個業態多樣化、店舖品牌化、古城特色化的新空間、新場景正在加速形成。
融合升級跳出古城發展合縱連橫
“完美的文化植入、合適的業態注入,有助於古鎮旅遊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但一個知名旅遊目的地的打造,還必須具備‘大尺度’的視野和前瞻性的規劃。”銅梁區安居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對標匈牙利霍洛克民俗村、日本越後妻有、印尼巴厘島烏布等成功經驗,安居古城正全力推進古鎮“3.0”版本——生活體驗型的打造。
該模式注重在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有選擇性地引入創意或藝術,增加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命力;低調注入現代生活要素和時尚旅遊元素,既滿足現代人的物質和精神消費需求,又不破壞古城人文脈絡和生活習慣;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保留傳統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態,憑藉和發揮自身獨特氣質和傳統生活方式,吸引遊客前往。
抓綱舉目,統籌協調促發展。在景區容貌提升上,注重和諧統一的景區風貌,完成景區內古街房屋外立面保護性維修改造、旅遊環線公路建設、場鎮燈飾工程安裝。在景觀景點保護上,修繕修復景區天后宮、元天宮、藥王廟、城隍廟等20余處歷史文物建築;增設玉皇樓、爬山廊、雪庵藝術館等10余處景觀景點,提升了古城景區核心競爭力。
久久為功,全面改善生態環境。縱深推進河長制,全面開展污水亂排、岸線亂佔、河道亂建整治專項行動;切實抓好污染防治,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行動,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讓古城既有“面子”更有“裏子”。
積厚成勢,因地制宜興農文旅,助力鄉村振興。集體經濟項目“精”,先後申報落地四面村60畝明日見柑橘採摘園、龍興村40畝紅妃櫻桃採摘園等,精品果蔬産業構架初步形成。産業發展佈局“優”,佈局“綠道”産業,發展彩色植物苗圃基地1000畝,發展蔬菜觀光農業園1500畝。
“作為銅梁文旅發展的‘主陣地’,安居古城正在按照原鄉風情‘山頭不推、稻田不填、道法自然’的發展理念以及追求‘城市有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嚮往’的理想生活,推動景觀提檔升級,突出自然生態;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立足成渝兩大中心城市,向外加大與成都、遂寧等地的優質文旅資源整合力度,向內進一步聯動合川釣魚城、大足石刻等知名文旅項目,努力唱響‘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旅遊品牌。”銅梁區安居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安居古城已獲得“重慶市十佳文明旅遊風景區”“全國特色小鎮”“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等榮譽稱號。2020年,景區累計接待遊客168.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8.1億元。
接下來,安居鎮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住重點任務,在關鍵處落好子,堅持“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努力把安居古城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高品質慢生活休閒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