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蘑菇棚裏天地寬——記河北省魏縣農民專家“全國勞動模範”苗銀德

發佈時間:2020-12-15 15:17:02

“越是陰天越需要掀棚增光”、“灑水不能過多,氣溫低了得適當減少水量”……

在河北省魏縣院堡鎮扶貧産業園區,56歲的農民食用菌專家、全國勞動模範苗銀德的手機最忙,在走棚串戶現場指導同時,電話指導也一直不停。

蘑菇産業園區

隆冬時節,園區裏一排排整齊的食用菌大棚覆蓋著深色的保溫棉墊,雖然天氣越來越冷,大棚內外卻是一片火熱的勞動場面。

苗銀德從北京參加表彰會後,當天就來到園區,現場指導農戶裝料、發菌、上架……五六處上千平米的食用菌料場上,數百名工人正在裝袋、忙碌,四五十位大嫂大嬸們圍在一大堆發酵好的菌料周圍,氤氳的霧氣裏,放菌種、填菌料,一輛輛滿載菌袋的電動車駛向不同的大棚。這邊,已經開始採摘蘑菇的大棚裏,一筐筐上等的新鮮蘑菇,成車運往邯鄲、安陽、石家莊、鄭州、濟南、北京、內蒙等地,一天內便成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而今,在苗銀德的帶領下,院堡鎮食用菌園區種植規模已經發展到1300畝,建設食用菌大棚1100個,年産鮮菌菇 10000噸,優質菌種2500噸,帶動貧困戶386戶,拉動就業1500余人,一個大棚帶動一戶凈增收2萬元以上,帶動一個貧困勞動力年增收10000元以上。

對於未來的發展,苗銀德滿懷信心的説:“進入‘十四五’,園區將與北京優木源公司合作,發展食用菌種植全鏈條産業,創建國家優質食用菌品牌和中國食用菌之鄉!”

全國勞動模範

1964年4月,苗銀德出生於魏縣院堡鎮中三中村。上世紀八十年代中,他高中畢業後開始學習蘑菇種植技術,從自家院子裏的三間棚舍起步,經過探索實踐,收穫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鄉親們眼裏的致富能手。他又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建設了12個大棚,並帶領遠鄉近鄰投身蘑菇種植。蘑菇棚從12個、30個、50個……參與農戶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先進,效益越來越穩定。

期間,在培訓鄉親們同時,他多次赴外地考察學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業務輻射本縣鄉和周邊各地300多個農戶。2008年8月,他獲得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食用菌種植最高等級“技師”。2015年12月,園區食用菌連續3年榮獲河北省名牌産品。

從事蘑菇種植35年來,他始終堅守技術一線,白天指導技術、發現問題,晚上研究探索,尋找問題答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從未叫過苦、喊過冤,只要哪家大棚種植發現問題,他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分析原因,精心指導,為全縣和國家食用菌産業發展做出了貢獻。1998年4月,他榮獲邯鄲市勞動模範,1999年4月,榮獲河北省勞動模範,2020年11月,苗銀德榮獲“全國勞動模範”。

“蘑菇王”的使命

回憶當初,苗銀德懷揣東拼西湊來的1200元錢,騎自行車輾轉幾十公里,從臨漳縣買回2500公斤菌種菌料,用自家的房子改造成簡易大棚,次年兩茬平菇下來,刨去成本,純收入800多元。

之後,為提高技術,他遠赴河北邢臺、山東濟寧等地學習大棚育菌種技術,回來從鎮衛生院借來高壓鍋培育原種、栽培種,一步步帶動鄉鄰和周邊農戶發展蘑菇種植致富。他的菌種栽培室和蘑菇大棚園區先後成為河北大學、河北農大、河北工程大學等高等院校的科技實驗基地,苗銀德也因此被當地群眾稱為“蘑菇王”。

經苗銀德傳授過技術的18個農民,如今一個個都富起來了,有的還當上了老闆。苗銀德日子過得節儉,可他對別人卻十分大方。疫情期間,苗銀德捐款給村裏購買防疫物資。有出高價的銷售商前來收蘑菇,他把機會讓給其他農戶。

苗銀德説,作為一名農民,有幸參加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大會,他自己感到無尚的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我只有加倍努力,花更多時間將研究成果轉化成脫貧生産力,服務人民群眾,心裏才能踏實。”

在平凡的冀南農村,苗銀德正一步一個腳印,用智慧的勞動書寫著對家鄉的熱愛,用科學創造精神詮釋著一位新時代農民的楷模形象!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