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梳粧”村莊,“扮靚”産業,引領鄉親過上幸福生活——貴州省清鎮市新店鎮風字岩村村民王興剛的致富夢想

發佈時間:2020-12-15 15:16:06

我叫王興剛,今年43歲,是清鎮市新店鎮風字岩村村民,2018年開始返鄉創業,引領村民一起發展現代山地生態迴圈種養殖業。

我的家鄉風字岩村是清鎮市石漠化重點防治區域,村民長年以種植玉米、油菜、烤煙等農業為生。但石疙瘩地肥力差,經濟收入低,很多青壯年都外出務工,不少人還整戶外遷居住。之前我也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經多方考察學習,2017年底,借著村裏發展牧草産業的機會,我決定回到家鄉發展,種植牧草養殖肉牛。

創業初期,我一邊種植雜交狼尾草,一邊找省農科院油料研究所、草業研究所等單位,嘗試輪作種植青貯玉米和飼料油菜,收購村民富餘的農作物秸稈加工混合飼料養殖肉牛。同時,幾次帶領志同道合的村民到種植有牧草發展養殖業的納雍、黔西、紫雲等地考察學習種養技術和經驗。

雜交狼尾草是一種熱帶型牧草,畝産量高,鮮草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較平衡,是餵養禽畜和魚類的優質飼料,而且一次性種植可以持續收割至少15年,特別適宜喀斯特山區、生態環境脆弱、石漠化較為嚴重的地方種植。現在,經過3年的培育,這種桿部粗實、微甜多汁、株高可達六七米以上的雜交狼尾草,不僅適應了這裡的土壤和氣候環境,按2米左右采收加工青貯飼料的情況下,年畝産量還可達20噸左右。以老百姓自身投工投勞實施計算,僅種草一項,畝收入就可達到3000元以上。

後來,我把之前與他人共同經營的貴州長文農業有限公司變更註冊地到風字岩村,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合作社、村民自發組建的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自行流轉當地村民的土地種植150畝,與村民之前已發展種植的400余畝雜交狼尾草、200余畝紫花苜蓿和黑莓草等,形成了年可養殖1000頭左右肉牛的飼草基地,逐步形成了發展生態肉牛産業“共建、共管、共贏”的格局,直接和間接帶動發展生態迴圈種養殖産業的農戶6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全村現存肉牛、本地黃牛規模從2017年時的200余頭,增加到現在長期存欄在700頭以上,年零散出欄500頭左右。

今年,我自己投資將近40萬元,修繕了公司的生態肉牛養殖基地,首批10多頭西門塔爾、安格斯等品牌肉牛已經進場,現在已經長成平均體重600斤以上的半大牛,計劃再飼喂半年後出欄,到時體重都可達到1100斤上下,每頭牛價值約2萬元左右,收益預估不會太差。

2019年,我牽頭以雜交狼尾草飼草規模化種植項目參加貴州省第三屆農業農村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了三等獎,並得到省農業農村廳推薦,參加了農業農村部在瀋陽舉辦的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訓班學習,進一步豐富了經營企業和發展産業的理念和思路。

發展過程中,圍繞這一株株給村莊、給村民帶來觀念轉變、收入增加的綠草,我一邊發展種養殖産業,一邊思考如何做一二三産融合發展。2019年,在自己鑽研、相關科研機構和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先後實驗並申報完成4項與飼草種養發展生態迴圈農業有關的新型實用專利、1項用草釀酒的國家發明專利,並註冊完成了“莘店子”、“禦林珍禾”兩大共11個類別的商標。

今年,我自己種植的牧草就加工了200噸青貯飼料,還爭取到了2020年“貴州省優質飼草生産試點”項目支援,帶動20余戶村民新增種植紫花苜宿、黑麥草等優質飼草200畝。我想,只要種下去,養起來,以草為媒、以牛未介,持續推進肉牛産業為核心的生態迴圈農業一二三産高度融合發展還是有希望的。

現在,我在養牛場旁建一個蚯蚓繁育基地,啟動“生物蚯蚓堆肥”新型實用專利技術的轉化實施,請技術專家對村民開展了一期養殖,計劃把牛糞利用起來養殖蚯蚓,解決好養殖糞污治理問題。

未來,我將圍繞家鄉的生態環境劣勢,以種植高效牧草及發展次生産業,按公司發展“現代山地生態迴圈農業”的規劃計劃繼續堅持下去。我相信,有了産業的示範引領,村民總會在帶動下,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攻堅中,家鄉也會越來越好,群眾也會越來越富。

來源:中國農網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