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地方農業

青海:産業築底激活內生動力

發佈時間:2020-12-10 08:50:51

近年來,青海大力推進特色産業扶貧,推動青稞産業産業鏈進一步延伸,青稞米、青稞餅乾、β-葡聚糖等特色産品深受消費者歡迎。青稞産品附加值的不斷提升,有效地促進了青海牧區貧困牧民群眾穩定增收。 本報記者 郜晉亮 攝

收穫季節的青海高原上,牦牛藏羊膘肥體壯,沿黃流域的冷水魚逐年增加,河湟谷地數百畝馬鈴薯喜獲豐收。一幅幅以産業為支撐的美麗鄉村幸福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産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青海省農業農村廳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以産業扶貧為主線,變“輸血”為“造血”,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開啟了一條穩固長效的脫貧之路。

抓特色重效益,激活致富造血功能

“草原的太陽升起來了喲,格桑花兒開了;家裏的牛羊多起來了喲,生活條件好了;幸福的日子過上了喲,脫貧農牧民笑了”。

入冬後的直亥雪山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遼闊的森多草原,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其間,貴南迎來了高原豐收的季節。59歲的冷本加在自家門口,望著悠閒踱步的牦牛,用自編的藏歌吟唱著家鄉的美好生活。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地處龍羊峽上游,自脫貧攻堅戰啟動以來,探索出“一人一牛,一人十羊”的到戶扶貧産業發展之路。2018年,貴南縣全面完成30個貧困村退出,2193戶8636名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如今該地區的黑藏羊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産業優勢並非一蹴而就,青海省通過落實“試點探索、示範推廣、全面提升”三步走戰略,集中形成了以股份制合作社建設為核心的建設模式和制度。截至目前,全省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數量達到961個,實現了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全覆蓋。

“2019年,試點合作社社員每人平均收入達14479元,比6個自治州農牧民平均收入高2925元,高出25.3%,實現了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贏,從體制機制上闖出了一條符合青海實際的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新路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畜牧業處處長楊毅青説。

育龍頭強品牌,釋放扶貧帶動效應

“高寒、邊遠、閉塞、草畜矛盾突出”曾經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寧秀鎮拉格日村的標簽。也正是這些問題制約著拉日村的發展,使這個純畜牧業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2010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2512元,貧困人口占全村的70%。

“要改變牧民生活,必須抱起團來,走合作社的路子,帶動大家共同發家致富。”2011年,二社社長俄多一個大膽的設想,改變了這裡的一切,也改變了牧民們的生産生活條件。

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轉變畜牧業生産方式、探索科學養畜。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該村已構建起設施養畜、科學養畜、草畜平衡、協調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同時,拓展二三産增收空間,連續八年分紅,全村牧民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

循著“它”的足跡,澤庫縣雨後春筍般誕生了65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形成了村村有合作社,鄉鄉有“有機畜牧養殖基地”,戶戶都是“有機生産畜牧合作社”成員的新格局。

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青海在幫扶過程中“輸血”和“造血”並重的堅持。

為使村集體經濟“破零”,青海省制定了《關於推動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全面推進村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完成了全省8個市州43個縣(市、區)4172個集體經濟組織清産核資工作。目前,基本確保了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家帶貧能力強的合作社。

與此同時,青海全力打造“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品牌,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1.3億元打造“青”字號農産品品牌,先後發佈了玉樹牦牛、祁連藏羊等16個區域公用品牌。

近年來,在品牌強農政策引領下,高原農牧業特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青稞、牦牛、藏羊等一批“青字號”品牌正加速成為産業扶貧的重要支撐。

促融合拓增收,厚植穩定脫貧根基

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的扶貧産業園區裏,牧民加央洛賽現在每天就在這裡上班。説起拿著穩定工資的生活,加央洛賽臉上揚起了幸福的笑容。“公司會對我們培訓,我們編織的毯子賣到了全國,聽説明年還會去國外展銷,放到以前我都不敢想還能去國外看看。”加央洛賽笑著説。

青海以園區為平臺,引導龍頭企業在鄉鎮和貧困村建立生産基地。既吸納當地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也拓寬了當地群眾就業渠道。

近年來,青海以三産融合為重點,加快轉變現代農業生産經營模式,構建新型産業發展模式和合作經營方式。按照《青海省現代農牧業産業園總體規劃(2017~2020年)》,創建了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聯貧帶貧幫扶機制。

同時,青海積極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産託管等現代農業生産經營模式,推動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同貧困群眾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社會化服務有效提高了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生産效率,促進農戶向二三産業轉移,促進農牧業産業提質升級。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