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德農業周上中德專家正在“雲”對話研討
“德國現代農場綠色農業發展是如何控制和降低成本的?”“德國現代農場採取的辦法主要是精細化管理,對每一個生産環節實現精細控制。”11月30日,在第六屆中德農業周首場活動——中德現代農場管理企業對話研討會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李玉梅教授與來自德國數字奶業公司的IsabellaLorenzini博士進行了一場“雲”對話,共同探討現代農場可持續經營的若干問題。
今年以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國際交流與合作面臨著新的挑戰。中德農業周是中德農業合作的品牌項目,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和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主辦,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和中德農業中心共同承辦,自2015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為持續深化中德農業合作,考慮到疫情影響,今年中德農業周特設北京主會場和德國分會場,同步開設視頻直播,來自中德兩國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商協會和企業代表等“雲”上同步交流、研討。據不完全統計,本屆農業週期間,有超過4.49萬人次線上與會,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德雙邊農業合作注入勃勃生機。
“正如一句中國古語所言:患難見真交。”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議會國務秘書福赫特爾在中德農業合作交流研討會視頻致辭時表示。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形勢下,第六屆中德農業周如期舉辦,表明中德雙方有效防控疫情的信心和堅定不移深化雙邊農業合作的決心。
聚焦現代農場管理 搭建企業對話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呈快速發展之勢,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與支柱。本屆中德農業周的首場活動便是為中德農業企業搭建對話平臺,通過雙邊交流,為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雙邊項目負責人BrunoHoffstadt先生在視頻致辭中指出,現代農場管理是全球農業部門最基本的課題之一。農場管理者需應對複雜市場環境、生態環境要求、化肥農藥使用、營養模式改變、産品品質提高、可持續生産、動物福利和高素質農業人才等日益增多的挑戰。目前,中德兩國都在推進土地和農場管理,雙方可以從彼此的知識和經驗中受益,實現互利共贏。
中德作物與技術示範項目專家Alex Figueroa介紹了德國農場管理資訊系統,展示了德國農場是如何對農業生産每一個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他表示,通過借助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可以大大提高農場的生産效率,隨著中德作物與技術示範項目推進,農場管理資訊系統也在中國展開試點應用。
“通過中德農業周,不僅讓我了解了我們國家其他地區現代農業的先進做法、經驗、模式,也了解了德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一些新技術、新設備,為下一步的發展開闊了視野。同時,這次活動也為我們企業間的業務合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山東棗莊富源農機合作社理事長付國説。
“現代農業的時間和項目管理”“作物生産數字化技術”“德國綠色農業的成本”“德國奶牛農場操作實踐”……一個個精彩的報告讓會場掌聲不斷。此次中德現代農場管理企業對話研討會分享了中德兩國本土實踐和雙方合作試點案例,圍繞農業標準化、資訊化、生態化與農場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業態等議題進行充分研討,為中德農業企業和各類經營主體務實合作鋪就平臺。
對話中德農業政策 共話智慧農業藍圖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智慧氣象等現代資訊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當前,世界農業進入了以數據為關鍵生産要素,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自動化、智慧機器人應用為特徵的智慧農業發展階段。”在中德智慧農業政策對話研討會上,中國農科院資劃所副所長吳文斌介紹。
中德農業政策對話是推動兩國農業政策深度合作的核心平臺和有效載體。近年來,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眼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視角,雙方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對話。今年政策對話聚焦智慧農業發展核心議題。
雖然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背景,但政策對話活力不減,中德雙方執行機構通過線上會議、虛擬訪問等方式順利推進兩國各方機構對接,組織中方專家組與德國、法國專家圍繞智慧農業發展的政策制度、機制體制和實踐推廣等關鍵問題進行數次研討,推動蘇州智慧農業試點項目參與對話進程。德方執行機構組織專業力量對政界、企業界和學術界代表人物的訪問視頻還在研討會現場播放,引起與會代表熱烈討論,共話智慧農業發展藍圖。
“農業數字化帶來的收益以及其重要性日益突出,通過數字化創新,可以提高食品生産的可持續性,減少排放量,改善動物福利,減輕工作負荷,保持農村地區的吸引力,同時促進消費者保護。”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國際合作與世界糧食事務司副司長CorneliaBerns表示,當前德中兩國在農業數字化領域中取得了很大進步,雙方在畜牧業、農作物生産、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裝備等領域的合作中也特別強調數字化應用,希望能夠從對方的知識和經驗中獲益,創造互惠互利的合作氛圍。
在研討會上,來自中科院、中國農大、南京農大等科研院校和地方部門的專家系統解讀了智慧農業技術在水産養殖、作物技術、畜牧農場、農産品品質安全控制物聯網、數字農村、縣域農業等領域的應用前景。來自中國工程院、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華為、中化等機構和企業的專家介紹分析了農機無人化、農業數字化轉型、數字三農、資訊高科技應用於智慧農業等方面的研發進展。與會專家分享交流的兩國政策解讀和案例經驗與成功做法,開啟了技術與思想、實踐與應用的交流盛宴,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智慧農業發展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研判國際合作環境 開啟農業合作新篇
近年來,中德農業合作發展迅速、成果豐富,已成為中國與歐洲國家農業合作的典範。今年1月至7月,中德農産品貿易額33.6億美元,同比逆勢增長27%,顯示出兩國農産品貿易的強大活力和韌性。
作為中德農業周活動的核心環節,第六屆中德農業合作交流研討會的舉辦將此次活動推向了高潮。德國駐華大使葛策在致辭中感謝中國農業農村部對中德農業中心的大力支援和為雙邊項目開展所付出的努力。他指出,中德農業中心六年來在可持續農業的各個領域開展了密切合作,在不同層面和夥伴關係中傳遞技能和經驗,促進農業農村向更可持續、更有效、更環保方向發展。他希望德中雙方進一步就關鍵問題開展對話和交流,將項目合作轉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德農業周的意義在於知識分享。”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議會國務秘書福赫特爾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使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成為需要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此特殊時期,兩國業界尋求交流、共同找到答案,比以往更加重要。當前德中兩國正處於繼續加強合作關係的關鍵時期,需要建設具有抵抗力的糧食系統,以便在不利情況下採取行動,面向更具韌性的可持續農業發展道路。
本屆中德農業合作交流研討會聚焦解讀國際合作宏觀格局與環境,研判農業農村發展大勢與趨向,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德國駐華使館、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專家分析解讀了中美歐關係、中德經貿關係與展望、當前中國農業農村形勢等重要關切;歐盟駐華代表團、德國哥廷根大學等專家介紹講解了中歐農産品地理標識互認、德國綜合性食物可持續政策等特點問題;北京懷柔區、江蘇蘇州市、山東青島市等政府部門推介宣講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實踐;中德農業項目各實施方就中德農業中心框架下開展的“智慧農業”政策對話、“現代農場管理”企業對話,以及中德雙邊示範項目等合作進行了經驗分享和成果交流。研討會成果豐碩,氛圍熱烈,與會嘉賓對中德農業合作重點與熱點領域進行的充分討論,為在新格局下深化中德農業合作營造了良好氛圍。
中德農業合作一直是中德雙邊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領導人高度重視。中德農業中心作為兩國農業合作機制上的重大創新,建立6年以來,充分發揮了核心平臺作用,圍繞雙方重點關注,開展政策對話、技術交流、行業合作,極大促進兩國農業務實合作深入發展,為兩國農業共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