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來水通了,多年飲用高氟水的問題解決了。如今,黨的一項項惠及民生好政策似春風化雨,點滴入土。老百姓需要什麼,政府千方百計給解決什麼,俺老百姓的日子能不幸福嗎?”11月29日,河南省杞縣西寨鄉潘樓村70歲的于兆河,提起和老伴蹬著三輪車到離家一公里外的取水點拉水的歷史一去不復返,那高興勁就甭提了。
“‘十三五’期間,杞縣緊扣‘六穩’持續跟進,聚力‘六保’重點攻堅,破解民生‘八需八難’,以人民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所需,缺啥給啥,想啥有啥,弄啥成啥,增進人民福祉。”杞縣縣長王紅濤如是説,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理清“民生癥結”,細化任務,踏石留印解難題,抓鐵有痕除桎梏,建立起問題清單、政策清單、任務清單、改革清單,數據庫,意見收集平臺“四單一庫一平臺”,持之以恒推動民生工程件件落到群眾心坎上。
缺啥給啥——聚焦高品質就業需求,巧破就業難
“吃得好、住得好、保障好,每天工作8小時。”杞縣裴村店鄉魯寨村村民翟現榮提起政府組織的去浙江梅溪採茶葉,禁不住連連稱讚,“一個月能掙4000塊,到了不想回,來年還要去,吃住有安排,生病還報銷醫藥費。”
杞縣人社局副局長陳江介紹,今年,杞縣針對37家暫時生産經營困難的企業、受疫情嚴重影響的企業發放穩崗補貼224.7萬元,支援失業保險待遇154.9萬元。
自今年初以來,針對企業和就業人員,“缺什麼,巧破難題補什麼”,先後舉辦技能培訓100多期5000余人、學徒制培訓196人;累計開展貧困勞動力各類培訓17180人;全縣累計返鄉創業18209人,帶動就業15.73萬人;有組織“點對點”輸出勞動力9.9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8580人;因受疫情影響返鄉的889人,通過幫扶就業率100%。
想啥有啥——聚焦基層精神需求,巧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難
為了滿足群眾愛看戲的需求,杞縣豫劇團精心排演了《伊尹還政》《扶貧春風到農家》等10多個優秀劇目。“2016年以來我們豫劇團累計為貧困村送戲下鄉演出500多場。”國家二級演員、杞縣豫劇團團長王良英深有感觸地説,今年又新編排了以脫貧攻堅和移風易俗為主題的大型原創現代劇《老屋》,巡迴演出100多場,場場掌聲不斷,要求加場演出。
“杞縣83個貧困村都按照標準建設了面積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文化廣場,同時設立了黨員活動中心、文化大講堂、圖書室等,每個廣場都搭建了‘文化大舞臺’。”杞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宏博説,培訓了農村文藝隊伍100多支,文藝骨幹4000多人。
“杞縣實施‘文化+’戰略,農村文化設施更加完善,文化挖掘更加深入,好的文藝作品,引導群眾生活向高品質發展。”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關亮説,“精神富足”已經成為杞縣向高水準全面小康生活挺進的鮮明標誌,基層文化生機勃勃,杞縣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弄啥成啥——聚焦高水準就醫需求,巧破就醫難
“‘一站式’結算真的好!”杞縣陽堌鎮小崗村低保貧困戶李二冰站在杞縣人民醫院健康扶貧“一站式”結算窗口,指著出院結算單上的各項減免,激動不已,“我父親這次住院,入院的時候憑一張身份證由系統識別貧困戶身份,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出院時實行‘一站式’結算,直接享受了醫保、大病保險和民政救助等政策。”
2019年6月,杞縣開通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政府托底的“一站式”結算系統,把貧困群眾就醫自付比例嚴格控制在8%以內,累計開展慢性病送藥到府6200余人次,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進行“一站式”結算7萬多次。
“弄啥成啥,杞縣聚焦高水準就醫需求,破解就醫難,‘一站式’結算和送藥到府服務,減輕貧困人員醫療負擔,使貧困患者醫療報補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了自付比例。”副縣長張利民説。
在聚焦群眾基本民生問題上,杞縣積極探索破解一個個難題。其中,“5+2”模式解決了農村特困老人養老問題,共集中供養2348人;16753人次貧困患者享受慢性病政策,門診慢性病報補452.62萬元;17636名貧困患者“五險”報補11763.32萬元。
杞縣縣委書記韓治群説:“群眾事,無小事,但要辦到群眾心窩子裏並不容易,杞縣圍繞就業、出行、上學、就醫、辦事、監管、住房、清潔8個方面,搜尋問題、精準滴灌、靶向發力,巧破民生‘八需八難’,落實落細,件件見底見效,托起了群眾的大幸福。”
據介紹,杞縣縣級領導幹部駐村2500余次,走訪貧困戶7600戶次,召開“夜談會”2000多場,為村及貧困群眾辦實事3500余件;為7698名貧困家庭學生發放資助金782.6萬元;今年495戶危房已全部改造完畢,實現了危房動態清零;42個行政村6.8萬人的安全飲水得到保障,水質合格率均達100%。“兩不愁、三保障”件件得到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4668.76元,比2019年的每人平均10542元增長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