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政策解讀

推動中國農民豐收節化風成俗——訪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唐珂

發佈時間:2020-12-01 09:35:45

9月22日,農曆秋分,我國迎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辦好豐收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根據中央1號文件精神,今年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 

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唐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豐收節設立以來,全國各地著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精心策劃安排一系列節慶活動,每年大約組織超過5000場次慶豐收活動。群眾集會、網路直播、民俗體驗、美食品鑒、鄉村旅遊、豐收大集、農事絕活、體育比賽、文藝匯演、品牌推介、産銷對接、非遺表演,城鄉聯動慶豐收,節慶活動豐富多彩,農民參與度、基層覆蓋面顯著提高,充分展示了“三農”發展的巨大成就、農耕文化的豐富燦爛、農民群眾的時代風采、鄉村振興的光明前景。 

唐珂説,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産能力不斷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斷改善,農村各項事業不斷發展,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農民增收和實際利益得到更好保障,全面小康的基礎更加堅實。今年夏糧、早稻已獲豐收,秋糧豐收在望。特別是我們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影響,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為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提供了穩健的基礎支撐力量。小康之年慶豐收,意義十分重大,廣大農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從未像現在這樣彰顯。 

記者:豐收節是開放的節日,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不斷擴大節日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請問今年有何重點舉措? 

唐珂:的確,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也是全社會的節日,在繁榮鄉村文化、拉動鄉村産業、推動城鄉融合等方面都會發揮獨特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廣大農民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因此,今年豐收節在廣泛發動社會各領域參與豐收節的力度還是很大的。我們與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合作開設“農民豐收”頻道,廣角度、寬領域報道“三農”工作成果和發展進步,服務廣大農民。我們與教育部聯合發文,共同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充分發揮農事節慶教育價值,為青少年農耕文化教育提供實踐課堂。我們將打造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實踐教育活動品牌。 

我們與國家林草局共同研究,把各地舉辦的經濟林節慶活動作為系列活動統一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一方面可以借助節慶影響,充分展示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另一方面,共同推動鄉村旅遊、科普教育、園藝體驗等系列活動。 

我們還聯合共青團中央,向全國高等院校青年學生及社會專業力量徵集中國農民豐收節形象符號創意設計,旨在充分調動廣大青年朋友學習中華優秀農耕文化、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豐收節增添青春活力。再有,我們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緊密配合,發揮供銷系統點多面廣、經營服務網路健全的優勢,組織所屬城鄉商超、農産品批發交易市場、基層各類經營服務組織等,積極策劃節日行銷、資訊服務、農技推廣等活動。 

記者:豐收節始終強調下沉基層,重點在縣鄉村,提高廣大農民的參與度,請問今年在有哪些特別之處? 

唐珂:兩年多來,我們始終堅持農民主體的原則,鏡頭對準農民,舞臺設在縣鄉村。今年我們仍然聚焦基層,策劃了一系列面向廣大農民的重點活動。比如我們在時下流行的快手、抖音、西瓜視頻等平臺上組織開展鄉村傳統藝術作品主題徵集展示活動,農民朋友們拿起手機就能參與,僅在快手平臺上就收穫了2889個作品和3.2億次的播放量,抖音上有6793位鄉村手藝人參與,收到13729個投稿和9.8億次的曝光。我們還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發起“我的豐收的我的節”主題活動,發揮平臺和受眾的優勢,讓廣大農民群眾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參與的方式,展現當地的勞動場景和豐收喜悅,在全社會營造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不久前,2020豐收歌會在黃河岸邊的永濟市鸛雀樓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經過層層選拔的40名農民歌手一展歌喉,唱豐收、唱家鄉、歌頌美好生活。中國村歌大賽也于9月5日正式啟動,大賽將以五大賽區、線上線下結合的賽制,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出100首村歌進入“2020年中國百佳村歌”名單。 

總的來説,在豐收節組織籌備過程中,我們更加強調下沉基層和農民參與的重要性。我們要求各地建立起豐收節基層聯繫機制,各級領導都要做表率,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群眾共慶豐收、共話增收、共謀發展,充分體現豐收節中農民的主體地位。 

記者:豐收節節日市場越來越活躍,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今年在這些方面有哪些提升? 

唐珂:活躍的節日市場已成為現代節慶的重要元素。在兩年多的實踐中,我們不斷調動市場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化節慶內容,為農民搭建起創業創新的廣闊舞臺,讓農民不僅豐收還要增收。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啟動了金秋消費季活動。與以往不同,今年的消費季成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誠邀廣大電商平臺、直播平臺、協會、商超、批發市場、龍頭企業等主體共同參與,一些有影響力的大型電商紛紛成為我們的合作電商,通過發放“豐收券”,開設“豐收館”等形式,加大流量支援,推動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産品上行,為農惠農助農。整個活動將一直持續到11月下旬。特別是強調相關資源要向貧困地區傾斜,我們在學習強國、雲閃付、郵樂購等平臺上線了全國農産品産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菜籃子”保供專區,推動貧困地區特色農産品銷售。我們還在青島舉辦了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熱銷暨中國品牌農産品展銷慶豐收活動,以一場品牌農業的盛宴,促進農産品産銷兩旺;在上海還將舉辦“都市慶豐收産銷促消費”的主題活動,推動中西部産區與沿海消費市場對接,提高農産品的上行效率。 

我們旨在引導各地利用豐收節慶效應,連接國慶節、中秋節等假日市場,創新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共同培育豐收農事節慶品牌,將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出來,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後勁。 

記者:文化對於一個節日的生命力至關重要。在挖掘豐收節文化內涵方面是如何考慮? 

唐珂:豐收節始終著眼于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因此,豐收節從設立始初就堅持文化為魂的原則,充分發揮農事節慶對各民族傳統農耕文化、各地特色鄉村文化的傳承提升作用,著力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夯實文化自信根基。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養育了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中華兒女,流淌著中華文明永續不絕的血脈。黃河文化雄渾厚重、博大精深,深入挖掘其精神內涵,實踐活力和時代價值,是今年豐收節的職責使命。 

今年豐收節主場活動放在運城,文化是重要因素。運城市萬榮縣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新石器時代農作物黍子、高粱的遺存,稷王山是農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地方。堯帝禪讓、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親蠶的故事都發生在此地。這些都印證了運城市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作為今年豐收節的重點活動,我們組織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黃河流域9個省區聯動慶豐收、迎小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五大目標之一就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9省區代表齊聚運城,將共同參加鄉村綠色發展研討會、黃河流域特色農産品和貧困地區農産品展銷活動、非遺展演、鄉村傳統藝術品展覽等一系列以黃河流域傳統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展示活動,立體展現黃河文化絢麗多姿和無限魅力。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