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王超:不賺快錢眼光放遠

發佈時間:2020-11-04 09:01:46

王超和妻子李夢婷。

今年9月,三場颱風讓黑龍江小夥王超辛苦種下的玉米遭受重大損失,面對災情,90後的王超還挺淡定、自信。他説:“今年爭取保個本兒,靠線上市場明年一定賺錢。”

5年前,王超和妻子李夢婷從大連回到老家黑龍江寧安市專心做農産品電商。從最初租住的10平方米小屋,變成了如今5000平方米大廠房。

2016年,為了圓心中的創業夢,王超開始在各個電商平臺上開店賣寧安當地的農貨。他明白,電商運營是門大學問:“當時我們手裏就幾千塊錢,吃碗板面,加不加雞蛋都要猶豫一下,想學電商運營,只能自己鑽。”在出租屋裏,王超每天研究到淩晨2點,在網上找視頻自學電商課程。為了提高商品主圖的點擊率,他還自學了攝影和平面設計。

當年年底,他們的南瓜子在拼多多上成為爆款,日銷超過2000單。這讓他們意識到,社交電商是可以深耕的平臺。

産品賣得好,投入也越來越大,夫妻倆把全都積蓄都砸進了店舖裏。同時,他們也放棄了平臺上最熱銷的南瓜子,改做木耳。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南瓜子不如甘肅的飽滿,長期下去肯定沒優勢,木耳、山蘑我們是主産區。”王超説,他不想“賺快錢”,他看重的是長期市場。

多年來深耕當地木耳、榛蘑等山珍收購渠道的邵潤清成為王超的合夥人,邵潤清説:“有很多做電商的人來找我,希望跟我合作,我最後選擇了王超和李孟婷,因為他們肯闖、很鑽、人品也實在。”有的不法商家為了給木耳增重,會往裏面注入澱粉酶以獲得暴利,但王超和李孟婷堅決拒絕這樣做,5年來都沒有提過價。

正如王超所預料,原産地黑木耳成為平臺爆款,他們也因此賺到了第一桶金。2017年年底大促期間,木耳店舖銷售額超過50萬元。現在僅木耳一個品類,在拼多多上累計銷售超過60萬斤,帶動周邊鏡泊鄉、松乙橋村60余人就業。

在寧安市鏡泊鄉,新鮮玉米收割後,被馬上送入冷庫急凍。根據生産需要,速凍玉米被分批送入加工廠進行清洗、套袋、熱蒸……一袋袋真空包裝的即食甜糯玉米走俏電商平臺,成為全國消費者餐桌上的美食。

經過近兩年的前期準備,今年,夫妻倆投入500萬元建起了玉米加工廠和冷庫。為了保證玉米的口感和品質,他們還當起了“新農人”,種植了750畝玉米。

9月,罕見的連續颱風影響了玉米的收成。但工人們從王超和李孟婷的臉上,幾乎看不到什麼愁容,他們每天還是幹勁滿滿地出現在廠裏,甚至一住就是半個月。

王超説,這種自信源於對市場、對平臺、對産品的了解和鑽研。儘管遭遇變數,王超和李孟婷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銷售成績單。8月27日,他們的喜粒佳旗艦店在拼多多平臺上正式上線,9月底售出4.2萬單玉米,一個月創下92萬元銷售額的輝煌戰績。王超説,他們預計全年的銷售目標是1400萬元。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