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國際合作

中德兩國開展青年農業人才交流

發佈時間:2020-11-03 09:08:31

中國學員在北京綠嘟嘟農場參加現場教學。

德國學員通過視頻連線和中國學員進行學術交流。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供應鏈、産業鏈和價值鏈經受嚴峻考驗,各國經濟和全球貿易陷入困境。疫情沒有阻斷中德兩國的交流合作,雙方經貿合作保持穩定發展勢頭。德國對華貿易逆勢上漲,為兩國經濟企穩回升、提振發展信心注入強心劑。中德兩國同舟共濟、攜手抗疫,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成為大國合作的典範。

日前,來自中德兩國農業領域的青年人分別在北京和柏林,圍繞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等主題,通過視頻授課、雲端交流等方式開展了一系列互學互鑒交流活動。

青年才俊成為合作使者

“農業是中德雙邊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雙方合作最接地氣的行業之一。中德農業合作歷史悠久、關係成熟、機制穩定、活動豐富,兩國間設立了正部級、副部級、司局級3個層面的對話機制,互派農業外交官,在北京共建中德中心。”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雙方合作關係之緊密,足以説明兩國農業合作的根基之深、成效之好,為世界雙多邊農業合作打造了樣板、樹立了典範。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産業發展、行業進步的核心要素。2015年,中德兩國達成《關於開展中德青年農業實用人才能力建設項目的意向書》。5年來,中方通過該項目已成功派遣67名學員赴德交流學習,並接待27名德方學員來華交流。兩國青年農業才俊通過交流,拓展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增進了友誼,一方面更堅定了對投身農業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成為兩國農業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

德國農業協會國際合作總監康博德通過視頻表示:“青年農業人才交流項目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已成為中德農業合作的一大亮點。”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畜産品消費國和生産國。而德國是畜牧業強國,産業體系發達,可持續發展水準高。今年,中德青年農業人才交流聚焦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這個主題,圍繞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如何運用資訊與通信技術等現代手段提升生産經營效率和如何深化中德兩國畜牧業領域合作等課題,兩國青年通過互學互鑒,廣開思路、探尋答案。

在欣賞與學習中加深了解

今年是中德青年農業人才交流項目實施的第6年,也是格外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暫時阻礙了兩國青年開展面對面交流。為此,雙方學員齊聚“雲端”,進行“雲交流”。

立冬將至,北京的室外已是寒風習習,但教室裏的中方學員熱情高漲。中德雙方青年遠隔千山萬水,但一塊螢幕讓大家感覺彼此又是如此之近。

作為本次線上交流的組織方,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精心設計交流主題,邀請中國畜牧業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圍繞中國傳統文化、數字經濟、畜牧業市場、傳統動物飼養、農業政策等主題,深入淺出地向德國青年全面展示中國畜牧業發展情況和優勢特色,加深他們對中國畜牧業的了解,進一步推動中德畜牧業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青年利用網際網路領略德國畜牧業發展最新動態、前沿技術。受邀德國講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他們圍繞德國文化、畜牧業市場、生豬養殖、動物福利等主題娓娓道來,向中國青年展現德國畜牧業的真實圖景。

四川省自貢市農業農村局楊鈜博説:“真是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通過線上視頻教學,學習了德國畜牧業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我們和德國青年激揚觀點、交流心得,聆聽彼此的專業研究內容,併為兩國農業合作探尋更多機遇。”

江西農業大學康麗春説:“德國農業專家的授課方式和思路令人耳目一新,大量來自親身實踐和實驗的數據,讓我印象深刻,對我今後的課堂教學很有借鑒價值。”

“儘管兩國學員間的交流只能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但大家仍積極參加,堅持不落下每節課,充分體現了我們德國青年對中國、對中國畜牧等相關産業的濃厚興趣,以及對中德農業合作的巨大信心。”德國農民協會基金會沃克爾·科利馬在視頻中説。

德國諾丁林種畜基因産品有限公司簡·戈巴特説:“中德兩國青年開展學習交流,共同討論食品安全、動物福利、養殖廢棄物處理、減少抗生素使用等話題,就是要讓農戶受益、讓消費者受益、讓世界更美好。”

“不見面”探討同樣熱烈

學無止境,時間仿佛被凝固。在教學現場,或因為發表精彩的觀點,或因為講述有趣的經歷,不時響起陣陣掌聲、笑聲。中德青年紛紛表示:“你有思想,我有見地,儘管不能握手,但我們彼此看得見、聽得著,這種交流方式同樣精彩。”

“德國人把豬肉做成火腿,夾在漢堡裏享用;中國的陜西名吃肉夾饃,則是將滷肉夾在燒餅裏朵頤。飲食文化不同的背後是豬産業發展的多樣性。”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胡聲迪的生動描述激起大家一片笑聲。

緊接著,胡聲迪話鋒一轉:“當今,世界農業發展面臨資源有限、糧食需求增長等諸多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有成千上萬的解決方案,但在我看來,我們還應該在以下主體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比如農業科研人員、農民和政府之間的聯繫,公司和國家之間的聯繫,以及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聯繫等。通過不斷完善和強化這些聯繫,必將釋放並激活農村發展的巨大潛力,收穫‘1+1=2’,甚至‘1+1>2’的效果。”

“農業人就是喜歡接地氣,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既要向上不斷學習最新技術和理念,更要向下深入田間地頭、牧場院舍,才能把知識技能和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實際産能。”山東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姜富貴的發言引得大家頻頻點頭。

主攻肉牛養殖研究的姜富貴説:“中國現代畜牧業的發展起步雖晚,但産業發展迅速。我希望通過對德國畜牧科技的學習,能對自己今後的專業研究有所幫助,為提升中國肉牛産業水準作出一點貢獻。”

以積極、開放、包容的心態,打破時空限制和思維定式,展現青年農業人的風采,通過深入交流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找到適合自己幹事創業和促進本國農業農村發展的良策,為跨國農業合作多做錦上添花的事……中德兩國青年懷揣夢想,為達成這些目標正不懈努力著。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