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巫山縣當陽鄉:鄉村振興的畫卷徐徐展開

發佈時間:2020-11-02 09:20:02 | 來源:華龍網 | 作者:華龍網 | 責任編輯:姚宇琛

2015年7月1日,大(昌)九(湖)路建成通車。而當陽大峽谷成為景區,得益於大九路的建成通車。

隨著“渝鄂金三角”精品旅遊環線的升級打造,以及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當陽鄉黨委政府瞄準時機,巧借“東風”,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空前,村容村貌大變樣。

當陽鄉位於巫山縣東北部,地處巫山與湖北交匯處,幅員面積 112.3平方千米。這幾年,該鄉累計實施鄉道、村道、社道道路硬化56公里,其中2019年硬化道路14公里;累計整修道路90公里,其中2019年8.2公里;累計新修人行便道和入戶便道96公里。如今,各村硬化公路四通八達、路標路牌設置規範,人行步道縱橫交錯,村民出行十分方便,實現通村通暢率達100%,通組通達率達98%,通入戶便道100%。

路通,黨委政府一班人備受鼓舞。隨即,又著力解決群眾飲水“最後一公里”問題,家家戶戶實現“撿水上缸”,並在各村産業佈局上科學謀劃,因地制宜種植烤煙、脆李、中藥材,大力發展連翹茶、天麻、黑馬鈴薯、黨參等特色旅遊産品。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當陽,有著“天然藥庫”之稱。裏河村(小地名忍子坪)海拔1200—1700米,接深山峽谷氣候,非常適合中藥材的生長。

穀雨時節,裏河村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們忙著打理剛剛長成的藥苗,施肥、除草、澆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在這裡,90後楊建國身上更是有著傳奇故事。2015年春節返鄉時,看著家鄉的變化,他下定決心回鄉幹一番事業。

返鄉創業前,楊建國在深圳從事金融服務業。回家後,經過多方考察研究,結合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他看準了中藥材産業的潛力,種植起獨活和黨參,一小部分貝母,因為藥材品質好,遠近聞名。

2017年開始,楊建國大力發展名貴中藥材——太白貝母、重樓、獨活。經過三年的摸索,規模已達300余畝。如今,他註冊了“巫山縣北門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中藥材的種植、收購及銷售,並帶動周圍村民種藥材,發“藥財”。

當陽有一個叫老漢坡的地方,坡上坡下遍佈連翹。

説起連翹來,還流傳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相傳五千年前,岐黃仙師在這裡採藥、種藥。一天,岐黃和孫女連翹在山上採藥時,自品自驗一種藥物,不幸中毒,嘴裏卻不停喊著:連翹、連翹。

看爺爺中毒嚴重,連翹急中生智順手捋了一把葉子,在手裏揉碎後塞進爺爺嘴裏。稍過片刻,岐黃甦醒過來,連翹攙扶著他回到家裏,進行藥物和膳食調養。

岐黃逐漸恢復健康,之後就開始研究這綠葉。經過多次試驗,發現這綠葉有清熱解毒、預防感冒、生津止渴、利咽潤喉等功效作用,便把這綠葉記入他的中藥名錄,以孫女代名,取名為連翹,又在居住的老漢坡裏栽種了許多連翹。

2017年,巫山縣德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實施“巫山縣蔥坪野生(連翹)藥型人工馴化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的實施,不僅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使當陽鄉地道中藥村資源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鼓勵種植、實現就業,當陽3000余畝中藥材幾年前開始遠銷重慶、成都等地,山區群眾不僅從中嘗到了“甜頭”,也對脫貧致富有了新“盼頭”。下一步,當陽鄉將努力把所有農業産業發展為鄉村旅遊鋪路,帶動更多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奏響脫貧攻堅的“交響曲”。

當陽鄉的海拔在 420—2680米之間,立體氣候明顯,物種豐富。境內森林覆蓋率高,旅遊資源豐富,素有“水的源頭、雲的故鄉、植物的王國、動物的天堂”之美譽。

當陽鄉玉靈村九社倒鐘坪旅遊景點因天上掉下一神鐘倒置的神話故事而得名。

倒鐘坪鄉村旅遊點是出入當陽的必經之地,係小三峽—當陽大峽谷—神農架—三峽大壩旅遊環線的重要節點,自平河沿峽谷穿行20余公里後第一個豁然開朗處即是此地。

倒鐘坪前臨後靠對稱性船型懸崖,崖口山間飛瀉,前有鐘安寺、揚帆水、轎子石,後有甘龍洞等著名景點;坪內地勢平緩,梯田層次分明;柏油馬路迂迴折返,穿行其中,居民密集錯落,炊煙嫋嫋;周邊茂林環繞,空氣沁人心脾;山腳河水清澈見底,河谷幽深秀麗,險灘處奔流跌撞。置身其中,鄉村田園感十足。

該村現有農家樂13家,打造樣板庭院3戶,擁有床位130張。同時,村裏相繼建成李園、桃園300余畝,有機菜園100余畝。在這裡,可觀光度假,體驗農事,品嘗鄉土美食。

春天桃花、李花、菜花、櫻花、玫瑰花、紫荊花次第開放。桃李花落、結蒂果熟時,採摘的季節如約而至,倒鐘坪的果蔬園可盡享採摘樂趣。年末,可體驗殺豬會,鮮嫩多汁的泡椒豬肝、熱氣騰騰的刨豬湯、芳香四溢的回鍋肉……

在當陽鄉玉靈、紅槽等村的農家樂,最受青睞的是餐桌上的土飯菜——“七色彩虹宴”:紫馬鈴薯、紅糙米、綠野菜、黃炒蛋……

涼拌紫馬鈴薯絲非常有趣。馬鈴薯不但顏色跟普通馬鈴薯不同,吃起來口感也不一樣,是可以生吃的馬鈴薯。

“2015年,返鄉創業的退伍軍人胡華到甘肅考察,覺得這個品種不錯,就想引進來。重慶市農科院的專家了解情況後,多次到現場技術指導,終於讓紫馬鈴薯在玉靈村扎了根。”玉靈村黨支部書記石德華介紹。

小小的紫馬鈴薯剛紮下根,就開始釋放出大效益。石德華説,現在村裏發展了300畝紫馬鈴薯,帶動了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眼下種植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我們這裡的紅糙米飯吃起來沒有普通米飯香,但它的營養價值和價格卻比普通大米高不少。”當陽鄉長李雪峰説,紅糙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利於消化和吸收。同時,由於含糖量低,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2018年,紅糙米作為扶貧項目進村,在重慶市農科院的精心指導下,最終在村裏成功’定居’。如今,紅糙米種植規模達到200多畝,帶動了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石德華説。

當陽鄉毗鄰湖北省神農架,是一顆鑲嵌在渝鄂旅遊金三角環線上的璀璨明珠。隨著時間推移,當陽鄉開始顯山露水,逐漸成了香餑餑,引得客人紛至遝來。

河,還是那條河;山,還是那幾座山;村子,也還是那自然坐落的村莊。但是,隨著大九路蜿蜒向前,這根猶如一根鑲嵌在綠水青山間的“玉帶”,也成了當地打造鄉村旅遊的“生態跑道”。有了這條“生態跑道”,當陽變得更好看,也更被人看好。

如今,倒鐘坪、中心坪、石龍坪等“後花園”已初具雛形,加上忍子坪這一天然花園,以集鎮為“客廳”的“一心四園”鄉村旅遊格局已經形成。

當前,黨委政府利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大力發展中藥材、烤煙、脆李等山地特色效益農業和鄉村旅遊産業。在這裡,一幅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漸次展開。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