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資訊

糧食危機下,我們離“現代農業”有多遠?

發佈時間:2020-10-15 08:55:55

中國正處在農村缺乏勞動力的前夜。數據顯示,2000年至今,中國農業人口下降了約25%,65歲以上農業人口占比已經超過了18%。

與此同時,另一組數據顯示,一家知名農業無人機企業今年前四個月的銷售就已經完成去年全年總和,另一家無人機企業農業全球植保作業面積已超2019年全年。可以看到,“無人化農業”成了農村重要解決方案之一。

從“看天吃飯”、“指望經驗”到“依靠數據”、“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突破了耕地、水、能源等資源約束,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中為農業生産方式帶來了不一樣的改變。中國正處於從小農經濟向規模化經營,進一步向精準農業方向快速發展的階段。

因此,現代農業成為了大型企業紛紛嘗試醞釀新力量和大佈局的重要領域。但重塑中國農業的競爭力絕非易事,要想在有限土地上創造出最大價值,技術、服務、供應鏈缺一不可。如何探索一條符合市場的産業模式及國情大勢的全新道路,碧桂園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意義的樣本。

無人化的未來農場

位於黑龍江的建三江是中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墾區”,三江環繞,七河貫通。10月11日,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項目在這裡舉辦,這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

眼下正是秋收農忙的季節,隨著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陸續成熟,一台臺無人駕駛收割機成為了建三江七星農場“收秋搶秋”的主角。

隨著指令發出,無人駕駛收割機轟隆隆駛向遠處的稻田。借助衛星導航定位收割機勻速直線推進,遇到盡頭的田埂自主轉向掉頭,不一會兒機身倉貯就顯示已經裝滿。

緊接著,後方無人駕駛的接糧機“聞訊”趕來,兩車默契協同作業,收割機準確地將稻穀轉移到運糧機上。大約90秒後,運糧機顯示已經滿倉,很快自主轉彎掉頭回倉。

(10月11日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演示會現場,一台無人駕駛拖拉機在進行完成路徑規劃、路徑跟蹤、自動調頭等演示作業)

整個過程全部無人駕駛,一氣呵成,也使得這一項目獲得了多個“最”的稱號,比如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範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等等。

當天,現場40多臺/件農機具還再現了無人化水田築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20項農機作業演示。每一個無人化操作環節都精準有序、平穩順暢。

可以看到,無人化農業將不只是某一種農機實現無人操作,而是搭建起一整套無人化智慧農業生態系統——從耕、種、管、收等不同的角度,全面提升農業生産效率,打破人們的既有認知。

事實上,美國、日本也都有不帶駕駛室概念的“無人拖拉機”問世,但離大面積生産實踐應用還有一定距離。近年來,中國自主産權的低成本農機導航和鐳射雷達産品已趨於成熟並開始大面積應用,加快了無人駕駛農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各地無人農場的試驗探索。

農産品的品質化和標準化一直是這個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其背後牽扯著一整套現代化和標準化鏈條,其中農間標準化是最難實現的部分,涉及許多技術細節。比如如何辨別植株的狀態,不同生長階段需要什麼營養,如何對農産品進行精準控制。

無人直升機演示田間噴灑農藥,該機型在載藥量和續航兩項關鍵性能指標上都實現了突破

位於七星農場一側的農業物聯網與大數據中心和無人化農場項目農機管理雲平臺可謂是無人化農場項目的“大腦中樞”。由三十個螢幕組成巨幅電子大屏,可以顯示通過各種設備、各類感測器和攝像頭上傳的田間土壤、農業氣象、田間空氣溫度與濕度、作物長勢、病蟲草害預警等資訊。

同時,它也可以完整呈現演示實況——每一台農機設備的作業狀態、作業數據、衛星定位、作業軌跡等資訊都能實時出現在螢幕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認為,“這一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將在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現代農業是一個高科技行業,阿里巴巴、華為等企業都參與到了數字農業的建設中,雖然不同企業對現代農業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為了節本增效。碧桂園這次農機無人駕駛作業演示會的舉辦,標誌著其在無人化農場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為下一步構建主要農作物種植生産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正在經歷糧食危機嗎?

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以及拉尼娜事件的影響下,全球農業生産和糧食安全將受到重大威脅。最近,聯合國發出警告稱,全球現在正在面臨50年來最大的一次糧食危機。

事實上,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調查報告,在全球206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三十三個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只有六個國家有對外援助能力,分別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與紐西蘭。

2016年,聯合國初啟動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今後的15年制定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不過,FAO2019年7月發佈報告稱,“與饑餓、糧食安全和營養相關的大部分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球實施進度出現滯後”。

無人駕駛收割機在田間演示水稻收穫過程,通過程式控制實現作業自動化,利用實時圖傳技術,實現遠端無人作業

三年多時間過去,FAO發現世界饑餓人口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已經回到了2010到2011年的水準。目前,全球仍有超過8.2億人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其中1.13億人甚至經常吃不飽飯。

根據FAO的測算,在不增加耕地總面積的情況下,要想在2050年時讓100億人吃飽飯,糧食單産必須以每年1%的速度持續增長下去。但是,目前全球農業的技術水準極不均衡,不同國家之間的農業生産效率相差很大,這是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

目前,中國傳統農業仍以家庭為主要經營單位,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小,生産集約化程度低、生産效率低下。與此同時,中國每年進口的糧食高達1億噸左右,以大豆和玉米為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佈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十四五”期末(約2025年),中國可能會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

多重背景下,如何保證“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因此,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糧食生産要穩字當頭”,要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搶佔科技制高點。

農業機械化曾被評為20世紀對人類社會進步最具推動作用的工程技術之一。馬雲也説過,農業現代化必將是中國經濟發展重要的一個增長極。所以我們需要來一次技術的“農業革命”,形成一個可複製的現代農業範本,度過糧食危機。

無人直升機表演“飛防”,大載重和長續航讓其更適應大地塊作業,極大地提高作業效率

正因如此,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在碧桂園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現場點評説到,“碧桂園做了聯合國要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建三江無人化農場項目是國內外首個由實力龍頭企業牽頭實施、從現代化農場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出發、系統整合系列前沿技術的無人化農場項目,聯合數十家國內外農機製造企業共同參與其中,將構建一套覆蓋主要農作物耕種管收運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

為了破解中國農業“誰來種地”的發展瓶頸,這一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實現耕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用高效的科技手段大幅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生産效率,為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尋找突破口。同時,農田生産的自動化控制,可以促進農作物的改良和優化,使農作物向高産、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希望大家支援我去種田”

中國正在走向深度的城市化,在通常的印象中,地産是城市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很少有人思考,房企能真正為鄉村振興做些什麼?

一個有意思的視角是,與地産界其他有高幹背景、上過大學的開發商不同,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農民出身,用過鋤頭種地,用過牛犁田,甚至都開過手扶拖拉機。相比于其他從一線城市發家的房企,碧桂園是從廣東的一個鎮上發展起來的。而在楊國強的心裏,一直還有一個“重新回去種田”的夢想。

在2018年碧桂園集團的工作會議上,楊國強感嘆成功的根本在於時代,“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我這個中國第一代農民工,能有機會為社會進步做點事。公司發展到今天,我想我還是願意去做回農民,為鄉村振興做多點事。”

根據碧桂園的發展邏輯來審視這個行業,我們發現房地産也經歷了“規模經濟”到“價值經濟”的階段。同時,楊國強還提到了褚時健用工匠精神去做“褚橙”,他也想用工匠精神,用專業、耐心和價值來鑄就農業。為此,他專程組織了團隊到荷蘭、以色列考察。

無人駕駛收割機在作業過程中,與無人駕駛接糧機進行協同作業,實現自主卸糧、運糧

正是這種強烈的使命推動碧桂園踏出邁向農業的步伐。2018年,碧桂園正式宣佈進軍現代農業,佈局農業全産業鏈條,包括前端研發,中端生産組織和以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目標是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

具體來説,碧桂園一方面要以現代科技農業作為切入口,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另一方面致力於生産無污染無殘留的優質農産品,惠及中國的消費者。

這兩年來,碧桂園在武漢建設了“中國種谷”,推進中國種業發展,還攜手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為了探索構建全産業鏈現代農業,碧桂園收購了華大農業,科技研發水準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2019年,碧桂園提出了“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産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新定位。圍繞持續做強的地産主業,博智林機器人、現代農業、碧優選以及機器人餐廳所組成的高科技産業版圖,初具雛形。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中,楊國強提案表示,隨著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被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産經營的各個環節,農業走科技化、智慧化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加快佈局“無人農場”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産業鏈自動化水準,將成為佔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植保打藥機在田間演示高精度的無人駕駛自動噴藥

無人化農場是碧桂園在智慧農業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如今,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已經展現出了“藏糧于技”的最新成果,楊國強離他“回去種田”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42年前我種田,42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楊國強如是説。但此種田非彼種田,作為一家世界500強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碧桂園擁有足夠的資金、上千名博士、數百萬的業主以及自己的銷售渠道,它正在利用自身龐大的市場優勢和産業優勢給現代農業的發展前景構築強大“護城河”。

“我們夢想,農業成為真正的高科技産業,全世界農民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全人類不再為糧食問題發愁。”近日,楊國強寫下了《夢想中的碧桂園農業》,這是碧桂園的初心所在,也是其探索中國農業經濟如何真正融入到中國社會經濟大潮中的使命所在。

作者 |楊露

來源:南風窗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