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滾動

災後農業生産自救 安徽農業氣象人在一線

發佈時間:2020-09-10 10:08:11

水災之後,如何及時補種改種,減少損失,是擺在受災地區群眾面前的一道難題。

8月4日,在退水之後的蒙洼蓄洪區,農民正在地裏忙著改補種。一支由氣象、農業、保險三家單位組成的特殊黨員先鋒隊來到這裡。先鋒隊由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負責人楊太明牽頭,會同農科院作物所、宿州農業氣象分中心、國元農業保險公司等單位成立聯合專家組,先後到阜南王家壩鎮和諧村、潁上王崗鎮姚莊村實地查看蓄洪區受災情況,在田間地頭和種養大戶的家裏,面對面交流補改種進展及面臨的問題,為他們送去直通式氣象服務。

實地走訪只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為了更好的給全省不同受災地區給出切實可行的改種補種建議,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前期已經做了大量工作。

早在七月中旬,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的一次服務例會上,農業氣象科科長陳金華就提出要提前謀劃退水後補改種氣象服務。然而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分析後才發現,水退後可用熱量資源非常有限,可以滿足哪些品種的水稻、玉米、雜糧及蔬菜補改種需求呢?由於缺乏全面的觀測資料,這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

關鍵時刻,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體現,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主要負責人琚書存帶領大家翻閱歷史資料、查閱文獻,並走訪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有關部門,歷時一週時間,梳理了主要補改種作物的生育期及主要氣象指標。據此,農業氣象中心抓住作物補改種所需熱量資源這一關鍵指標,精準分析,分區、分時段提出補改種建議。

為了擴大服務的覆蓋面,讓更多農民朋友及時接收到服務資訊,安徽省農業氣象中心將省氣象臺智慧網格預報資訊的接入“惠農氣象”手機APP,研發上線了16個市局農情氣象服務號,為各地群眾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同時,充分發揮全省農業氣象“1+3”組織體系優勢,聯合宿州、合肥、宣城農業氣象分中心,編發區域差異性農事氣象服務資訊,為50多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農戶及時開展補改種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來源:人民網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