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  直播訪談

方智遠:50年幹好一件事

發佈時間:2020-08-31 09: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蔣建科 | 責任編輯:王靜


方智遠院士在河北保定繁種田采收甘藍種子。陸同鑫攝

人物小傳

方智遠,1939年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研究員。長期從事甘藍遺傳育種研究,帶領團隊在國內率先育成我國第一個一代雜種“京豐一號”,突破甘藍雄性不育係選育與利用技術,實現了規模化制種。先後育成甘藍品種30余個,累計種植面積達1億畝以上。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雖然已經年過八旬,還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方智遠院士仍然沒有丟下自己心愛的甘藍育種工作。他幾乎每天到研究所上班,要不就去外地出差,帶領團隊調查和選種。由於不能久站,他乾脆帶著板凳下地,站一會兒,再坐一會兒。為了讓菜籃子裝滿中國自己的蔬菜,方智遠院士帶領育種團隊辛勤耕耘五十余載,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人才。

自主培育,使圓白菜在我國菜市場實現全年供應

甘藍又名圓白菜、洋白菜,是十字花科蔬菜蕓薹屬作物,是一種起源於歐洲的重要蔬菜,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如今在百姓餐桌上司空見慣的甘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當家品種還大都引自國外。在我國華南地區,大部分種植的都是由國外引進的中熟品種“黃苗”,不僅每年需要花費大量外匯去購買種子,而且種子的品質和數量常常難以得到保障。

1967年,外商在“黃苗”甘藍種子上刁難,一是提高種子價格,二是降低種子品質。結果導致第二年春天我國南方百萬畝甘藍出現大面積只開花不結球的現象,給廣東等地的菜農造成了慘重損失。方智遠隨專家們連夜趕往廣東,看到菜農蹲在地裏掉眼淚,方智遠感同身受,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搞出我們自己的甘藍品種!不再受制於人!”

然而,要搞甘藍育種談何容易,資料和材料都十分缺乏。方智遠和同事們只能從零開始,到全國各地蒐集甘藍種質資源。聽説哪有好品種,他們就立刻趕過去,回來就一頭鑽進試驗田抓緊研究起來。

甘藍一年只開一次花,不僅育種週期長,而且不確定因素多,經常花費好大力氣做了幾千個組合也不一定能選出一個好品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方智遠戴著草帽,拿著鐵鍬和鋤頭,帶領課題組整地、播種,彎著腰、低著頭,一個接一個為甘藍進行人工授粉。北京的春天風沙大,他們幾乎每天都要在試驗地裏度過。稍有幾天空隙,還要奔波于北京郊區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了解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1973年,方智遠和團隊一起在國內率先利用自交不親和係途徑育成我國第一個甘藍一代雜種——京豐一號,標誌著這一先進技術在國內獲得突破並逐步推廣應用。這不僅結束了我國甘藍品種長期從國外引進的被動局面,也提高了我國的甘藍育種和生産水準,對其他蔬菜作物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也起到促進作用。

在收穫了第一個甘藍雜交品種後,方智遠率課題組又陸續育成了適於春秋兩季種植的報春、秋豐等6個早中晚期配套的優良品種,解決了甘藍品種單一、收穫過於集中的問題,使甘藍在我國菜市場上實現全年供應。1985年,他們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所合作完成的成果“甘藍自交不親和係選育及其配置的系列新品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是我國蔬菜科技領域迄今為止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有了前期的鋪墊與努力,方智遠在甘藍育種領域又開始迎接新的挑戰。從80年代開始,他先後主持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專題“甘藍抗病新品種選育”研究,相繼培育成功國內首批甘藍抗病品種中甘8號、中甘9號和第二代春早熟甘藍新品種中甘11等。這些品種比原主栽品種平均增産10%以上,畝産值增收200元以上。

腳踏實地,打通新品種轉化“最後一公里”

從小成長于農村的方智遠,更能體會農民的辛勞,他深知“人誤田一時,田誤人一年”的道理。在他的辦公室,衣架上常年挂著一頂草帽、一件雨衣,是隨時準備下地用的。“要讓農民得到實惠,種子不應該賣得太貴。”這是方智遠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潛心開展科學實驗的同時,方智遠十分重視把科研成果儘快應用到生産中,打通新品種轉化“最後一公里”。

為了推廣甘藍新品種,他推動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全國設立了10余個甘藍新品種繁種、示範基地,30余個良種銷售網點。為了讓甘藍良種能夠儘快地撒播在中國的大地上,方智遠帶領課題組深入北京、河北等省市生産第一線,還在北京郊區花鄉、四季青鄉蹲點,在海淀、豐臺等地長期建立繁種基地和新品種示範基地。為了讓農民兄弟儘快掌握這些技術,課題組採用典型示範、辦培訓班等方法,手把手地教他們,毫無保留地把成果拿出來共用。在課題組的努力下,甘藍新品種迅速推廣到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種植面積高峰時約佔主産區面積的60%,累計推廣1億畝以上。

把時間花在地裏,把百姓裝在心裏。退休之後的方智遠似乎有了更多的時間,然而在夫人章振民的眼裏,方智遠卻更忙了。“他一天三班倒,上午上班,下午上班,晚上回到家還要‘上班’,一年也就過年能休息一兩天。”章振民説,“之前不聽我們的勸累倒了,好了之後他就又下地了。”

內蒙古烏蘭察布屬於貧困地區,寒涼的自然環境曾是農業發展的短板。在方院士工作站的支援下,冷涼蔬菜已成為當地優勢産業,這裡也成為全國三大冷涼蔬菜基地之一。現在的烏蘭察布,每年種植甘藍等蔬菜60萬畝以上,遠銷20多個省區市,出口俄羅斯等國家,當地農民平均每畝增收1000元以上。

育種育人,盡心培養中青年後備人才

方智遠不僅注重甘藍育種,更注重中青年人才培養。甘藍類蔬菜育種團隊是我國蔬菜科技領域持續時間最長、碩果豐碩的科研團隊之一,先後獲得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黨和人民給予我的太多了。”這是方智遠院士常説的一句話。1996年,方智遠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他將10萬港元獎金全部捐獻給研究所作為科技獎勵基金,用於培養年輕人。

在擔任中國工程院農學部副主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期間,方智遠大力培養優秀中青年人才。幾十年來,劉玉梅、楊麗梅、張揚勇等一大批優秀科學家和青年才俊脫穎而出。截至2018年底,團隊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其中SCI論文50多篇,被引總次數3000多次,獲得發明專利6項,培育甘藍新品種30多個。

方智遠非常重視團隊成員創新能力的持續提高。團隊與美國、荷蘭、以色列等有關國際著名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開展了互派專家訪問、考察、講學、培訓等多種形式的交流,及時跟蹤國際研究動態,並擴大國際影響力。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張友軍説,方智遠院士是我國蔬菜科技領域和農學界的一面旗幟,他帶領團隊自主創新,結束了甘藍品種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為豐富我國菜籃子作出貢獻。在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牢牢掌握蔬菜發展主動權,培育更多國産蔬菜新品種,為百姓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31日 19版)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