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吉林省柳河縣:“大米姐”的“田園夢”

發佈時間:2020-08-17 16:54:54

陽光下,稻田綠意盎然,一連串秧苗不時晃動,一群搖擺的黑鴨子從中竄出,旋即又鑽到另一片田裏……

53歲的管延麗徜徉其間,身上的紅色T恤格外顯眼,胸襟上清晰印著她的品牌——“大米姐”。

稻田蜿蜒伸向遠方的棧道及田邊的一塊塊黑色岩石。“這些都是天然形成的火山岩,是獨特的鄉村旅遊景觀。”管延麗介紹。

這片稻田位於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地處“世界黃金水稻帶”,這裡有龍灣火山群億萬年沉積下形成的熔岩臺地,臺地上敷著一層厚厚的腐殖土,是進行有機種植的絕佳資源。

在田間棧道上,綠色的稻田條帶分佈,黑色的岩石點綴其中,不時探頭的鴨子和水裏遊弋的蝌蚪,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田園圖景。

立秋剛過,稻子雖還未熟,未來産出的米卻早已有了歸屬。“許多遊客看過原生態的稻田後都想預訂,我們就按地塊、按月配送大米,隔三岔五還贈送山菜、木耳、土鴨蛋,都是村裏的特産。”管延麗説,“以前我們跑到各地去推銷賣米,現在客戶來我們這旅遊時順便買米。”

創業23年,管延麗在通化市已是擁有3家公司的知名企業家。但時光回溯,她更像是一個在田地間“歸去來兮”的圓夢者。

高中畢業後,管延麗回家務農,曾一個人打理16畝水稻、14畝玉米和4畝番茄,經常天還沒亮,就趕著牛車去城裏賣柿子。

種了4年地,她被累跑了,併發誓一定要離開農村。

如願嫁到城裏的管延麗,幾年後又被命運牽引回農村。1997年,她和丈夫一起創業經營糧油生意,從收糧賣糧賺差價到開辦加工廠,雖然效益尚可,但家鄉的好大米始終賣不上好價錢。

管延麗立志要為家鄉的大米爭口氣,她在柳河縣姜家店鄉一處位置偏僻、怪石嶙峋的蒼涼地,開拓有機稻田,種植高端大米。

2011年,管延麗與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合作,在火山岩地質基礎上,結合硒肥噴灌技術培育硒含量更高的大米品種。經過兩年嘗試,“大米姐”品牌富硒大米正式問世。“既然都叫我‘大米姐’,就用這個名字給吉林好米代言。”她説。

創牌之初,管延麗在全國各地跑展會、做廣告、送大米、搞行銷,戴草帽、披汗巾、捧稻穗的“大米姐”形象出現在各大電商平臺上,自家産品逐漸在中部地區及東南沿海地區市場異軍突起,如今已遠銷至10多個省(區、市),2019年銷售額達1.3億元。

近年來,“大米姐”富硒米乳、米粉、米酒等深加工産品相繼“上線”。管延麗在連年組織舉辦“插秧節”“豐收節”等鄉村旅遊活動的同時,還加入了“米酒酒糟熏蒸”等創新養生體驗項目。

創牌8年,“大米姐”的種植面積已擴展到2.7萬畝,吸引了柳河縣2000多戶農民通過加入合作社、土地流轉等方式共同踏上增收致富路,不僅“米香”越飄越遠,鄉村旅遊也日益風生水起。

“我年輕時想逃離農村,現在我的全部希望都在農村。”管延麗説,她希望能建設一個真正的田園綜合體,把農業生産、農耕文化、農家生活更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一處更具人氣的美麗鄉村。

這些日子,管延麗又在琢磨著把田邊的小河設計成漂流項目,以進一步豐富遊客的體驗。

來源:新華社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