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姨,你家豬圈是不是馬上就要動工了?我看磚頭也拉過來了。”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鎮萬畝灘村,第一書記巴雅爾一邊走,一邊向脫貧戶王雄姿詢問著擴大養殖的事。今年26歲的巴雅爾,2017年9月參加工作,2018年3月,被選派到萬畝灘村駐村工作隊,同年8月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
剛來到萬畝灘村的時候,巴雅爾並不被大家看好。在村民們眼中,這個和自己子女年紀相倣的年輕人能幹好第一書記的工作嗎?能帶領鄉親們擺脫貧困嗎?……面對村民們的質疑,巴雅爾從未退縮過,而是撲下身子紮實工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每天深入村民中了解村裏組織建設、教育、醫療、社保、貧困戶相關資訊等情況,認真梳理自己作為第一書記的工作思路,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打基礎。上任一年多來,巴雅爾走訪了全村5個村民小組300余戶農戶,以閒聊家常的方式,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及時收集民情民意,因戶因人幫助貧困戶申請健康、教育、産業、就業等幫扶政策,既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也在實踐中得到了成長。
王金柱曾是村裏的貧困戶,他和妻子王雄姿都沒有工作,家裏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一年下來只能靠打零工和自家4畝多地的收入維持生活。夫妻倆一直想搞個養殖項目,無奈沒有啟動資金。巴雅爾了解到情況後,立刻與幫扶單位烏海軍分區、市人社局取得聯繫,並多次前往溝通,最終以市人社局提供10余頭優質豬仔、烏海軍分區援助1.8萬元的方式,為王金柱援建了一座80平方米溫棚式圈舍。“巴書記待我們像親人一樣,聯繫幫扶單位蓋豬圈,幫我們跑金融扶貧貸款手續,幫我找了一份公益性崗位工作……多虧了巴書記,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今年等豬圈蓋起來,我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脫貧了還不行,我們還要致富奔小康。”王雄姿笑著説。
在脫貧戶劉忠懷羊圈裏,巴雅爾仔細查看著羊的情況。劉忠懷説“原來我養了40隻羊,後來巴書記幫我申請了金融扶貧貸款,我又買了將近60隻羊,去年光養羊就收入大概2萬元。”巴雅爾告訴記者,考慮到劉忠懷養殖規模擴大,養殖成本也成問題,駐村工作隊就建議他調整種植結構,將家裏10畝零散種植的土地全部種植玉米,可用作羊飼料,減少飼養成本。“現在我養了將近130隻羊,養殖技術精熟了,規模也上來了,我打算好好發展養殖,並帶動村民們一起養羊,讓大家也能享受到養羊帶來的經濟效益。”劉忠懷説。
俗話説,“送錢送物不如有個好支部”。巴雅爾告訴記者,脫貧攻堅,黨建先行,有了組織保障,才能讓村民們脫貧致富,走上奔小康的路。巴雅爾在和村黨總支一班人結合村情實際反覆探索後,努力推行“雙提雙帶雙示範”黨建工作模式,通過提升支部組織力、引領力,發揮黨員帶頭、帶富作用,樹立群眾標桿示範、典型示範作用,充分釋放基層黨組織蘊藏的能量,激發村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內生動力,為脫貧攻堅強基固本。同時,把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效結合,積極傳遞正能量,增強黨員隊伍活力,創新“2+1”工作模式,即“2名黨員+1戶建檔立卡戶”,開展“進戶宣策”感恩教育系列活動,真正發揮主觀能動性,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辛苦不負有心人,付出終會有回報。現在,萬畝灘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94人已全部脫貧。“下一步,我們將發揮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穩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優勢資源,努力打造‘富饒萬畝灘’雪花粉及弱鹼性大米等一批本土特色品牌,帶領村民門增收致富奔小康。”巴雅爾説。
手記:
“青春無悔”,怎樣的青春才稱得上無悔?在巴雅爾看來,作為一名青年基層幹部,就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豐富閱歷、磨煉意志、增長才幹的廣闊舞臺;就要在聚焦精準扶貧中竭盡所能,書寫無悔的青春篇章,讓青春在汗水和收穫中綻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們青年人必須要打頭陣。”巴雅爾是這麼説的,他也是這麼做的。這名“90後”第一書記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彰顯和詮釋了基層扶貧幹部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的情懷,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