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鄉村振興

日子紅火鄉村美 滋養農民精氣神

發佈時間:2020-07-28 09:27:20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張國鳳 王騰飛 呂珂昕 | 責任編輯:王靜

7月27日,在寧夏靈武市大秦棗産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大棚內,農技人員扒著棗樹枝條查看挂果情況。 本報記者 高楊 攝

小康生活是個啥模樣?日前,記者走進寧夏,進村入戶感受群眾的新生活、新變化,探尋幸福奮鬥、奔向小康的不同故事。從碧色盡染的山川到村民幸福的笑臉,從富起來的生活到紅紅火火的産業,從如詩如畫的美麗庭院到歡樂熱鬧的文化大院,一幅幅小康生活的生動畫卷漸次展開……黃河岸邊、六盤山下,曾經“苦瘠甲天下”之地徹底換新顏。

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小康,美麗村莊的建設、鄉風文明的塑造、文化生活的活躍,讓鄉親們的歡聲笑語更多了,從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到精神追求的滿足,老百姓收穫了由內而外的幸福感。

“苦甲之地”換了新顏 鄉親們的笑容多了自信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關橋鄉所在的西海固地區,素以“苦瘠甲天下”而聞名,這裡曾被聯合國評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在村民的記憶裏,這裡十年九旱,一颳風滿天黃土,來之不易的水要多次反覆利用,觸目所及都是土坯房。

如今,這個曾經的苦瘠之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央企華潤集團的定點幫扶下,一座嶄新的希望小鎮拔地而起。在小鎮中,一座座紅磚瓦房錯落有致,街道平坦整潔,沿街商鋪林立,孩子們在童夢廣場上嬉戲玩耍,黨群服務中心裏廚藝培訓熱火朝天,幼兒園、小學、體育生活廣場一應俱全,一個西北民族特色的現代新型農村社區呈現在眼前。

在村民馮彥錄的家裏,記者看到,翻建裝修後的房子明亮闊達,不僅通上了自來水、用上了暖氣、建了標準化的牛棚,以前的旱廁也改成了水衝式廁所。“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馮彥錄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不愁吃不愁穿,家裏也買了小汽車。村民閒暇時還可以打打籃球、看看電影,心裏特別舒坦。

關橋鄉黨委書記馬海燕介紹,華潤希望小鎮建設總投資1.35億元,採用原址翻建、拆遷戶集中安置、改造加固三種方式改善村民住房條件,惠及村民343戶1178人。新建和改建房屋群眾只需自籌20%-30%的錢款,徵地拆遷的村民不僅拿到了土地補償款,只需掏6萬多元便住進了二層小洋樓。除了對村裏的幼兒園、小學、衛生院等進行改造,新建了197個沿街商鋪、黨群服務中心、産業幫扶中心等,希望小鎮還配套建設了中水可迴圈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讓這個惜水如金的地方實現了旱改水廁的“廁所革命”。

去年開始,華潤集團還幫扶希望小鎮成立了潤農農民專業合作社,邀請縣裏的剪紙刺繡老師對賦閒在家的廣大婦女進行培訓,讓她們掌握一技之長。

在産業幫扶中心,村民馮英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以前她要照顧孩子只能就近打點零工,現在通過剪紙每個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而且在家就能隨時做。初中文憑的她如今可以熟練地用電腦來設計剪紙,還拍抖音宣傳合作社的剪紙作品。姐妹們設計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剪紙以及根據全家福、婚紗照片等剪的人物剪紙非常受歡迎。而在她的朋友圈,秀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小鎮的美好生活。

目前,已經有200多位農村婦女參加了回繡和剪紙培訓,從“灶臺”走上了“非遺”的舞臺,用手藝撐起了家中收入的“半邊天”,這讓她們覺得腰桿更硬了,也更自信了。

1000多棵花紅果樹已經種下,香水梨深加工生産線正醞釀投産,小學引入的外部優質教育資源正給孩子們全面充電……更多的希望,在這個小鎮冉冉升起。

“美麗庭院”比一比 催生文明好鄉風

走進群山環抱的固原市涇源縣興盛鄉新旗村,村子的美麗潔凈著實讓人讚嘆。家家白墻紅頂院落寬敞,門前屋後種花種樹處處皆景,街頭巷尾乾淨整潔不見雜亂,健身廣場上村民們打球、踢毽活力滿滿。

到村民馬四虎家的小院一看,一處小果園種著梨、桃和李子樹,另一處菜園種的蔬菜生機盎然,山水盆景、綠植鮮花點綴其間,再看室內,傢具家電陳設與城裏無差,反而更添開闊。這樣的美麗庭院、現代居室並非獨此一家,在新旗村幾乎是每家的標配。

近年來,涇源縣在全縣推行幸福農家“123”建設工程,即改水改廁改廚改棚改院,建一個整潔舒適的農家院落;因地制宜建一個菜園和一個果園兩個增收園子;種好房前屋後經果樹、村組道路樹、河道溝渠綠化樹這“三棵樹”。目前已建設幸福農家8326戶。

新旗村可不止有高顏值這麼簡單。村裏還開設有“四點半課堂”,孩子們放學後可以在這裡免費託管加輔導,還有縣裏的老師專門教彈琴;孤寡老人有“老年飯桌”,一餐只要一塊錢;綜合服務站就建在家門口,辦理“兩險”繳納、低保申請、現金取款等別提多方便。每戶都有一張鄉風文明實踐積分卡,做好事等文明行為可以加分,大操大辦等不文明行為則要扣分。

記者在新旗村愛心公益超市的墻上看到,積極參加技能培訓積2分,培養一名大學生獎勵50分,不文明言行要扣2分,破壞生態扣3分……獎懲非常具體,像這樣的積分項有52項,扣分項36項,特殊嘉獎7項。積分每週一評比、每月一公示,可以在超市購物使用,一分抵一塊錢。

“相比于金錢上的價值,大家更看重的是榮譽。”興盛鄉黨委書記糟海學介紹,從最開始的環境衛生評比升級到現在産業、生態、人才等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積分卡制度讓基層治理有了有效的抓手,切實解決了村裏環境衛生“臟亂差”、等靠政府送産業、參加公益活動不積極、鄉村治理渙散、不孝敬老人、婚嫁高彩禮等陳規陋習,也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強化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現在村裏打架罵仗的、賭博的、不管老人的都沒有了。村裏要開會,大家早早就來報到了。”目前,鄉風文明實踐積分卡這一模式已經在全市乃至全區推廣開來。

環境綠起來,村莊美起來,鄉風好起來,鄉風文明實踐積分卡和幸福農家工程,激發了群眾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動力,人居環境和群眾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村民告訴記者,以前年輕媳婦都要求去城裏買房,現在大家都愛回村裏住。

吃好穿好耍得好 好日子唱進歌裏來

“天當被來地當床,披星戴月拓荒忙。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田全靠汗水夯。山川真的變了樣,枸杞園紅稻花香。騾馬市場牛羊歡,小轎車停在新樓房……”在“枸杞之鄉”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農民合唱團飽含深情唱的這首讚美家鄉的歌,聽來讓人由衷地感動。

正如歌裏所唱的,紅寶村的村民原來生活在西海固山區,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他們從窮山溝搬了出來,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將大戰場這片荒蕪之地變為綠洲,從貧窮逐步走向富裕。

日子好了,文化生活也活躍了起來。2019年4月,中寧縣文化館到紅寶村開展文化扶貧下鄉,建立文化藝術音樂學校,並成立了紅寶村農民合唱團。合唱團80名成員平均年齡接近50歲,其中有14人不識字,26人只有小學文化。他們白天忙農活,晚上來排練,雖然一些學員文化程度不高,但學習唱歌的熱情卻很高。

喜愛唱歌的魏小蘋説,在田間鋤地時、在家裏幹活時,她都會哼哼小曲,“過去的苦日子過完了,我的好心情都表現在歌裏。”

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和訓練,合唱團演唱水準不斷提高,先後在縣、市級的合唱比賽中獲獎,他們唱出了農民的精氣神,贏得了專家的一致好評和充分肯定。

在相隔不遠的固原市原州區,上百個文化大院搞得紅紅火火,一大批草根藝人活躍其中,給了鄉親們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在中河鄉梁雲文化大院,每天早上一開門,四鄰鄉親就會聚攏過來,傳統秦腔、眉戶劇、花兒、皮影戲、快板競相上演,每年這裡會組織100多場演出,村民們自編自演,樂在其中,主力演員就有五六十人。

梁家大院的創始人梁雲告訴記者,有了大院裏豐富多彩的活動,説閒話的、賭博的都沒有了,回漢兩族人民感情也更深了!他們經常將黨的好政策、文明新風編進節目中,也抨擊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無形之中也起到了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最近他們自編自演的《四個老婆上菜棚》《誇原州》等原汁原味的節目,最受鄉親們歡迎。

“現在的生活吃得好,穿得好,耍得好!沒事就來唱唱戲、跳跳舞、打鼓鼓、拉胡胡。”64歲的武鳳芳覺得,現在的日子美得很。

日子紅火鄉村美,滋養農民精氣神,美好的日子、幸福的故事還將繼續向前。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