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正在吉林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走進玉米地中,了解糧食生産、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情況。總書記説,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總書記腳下的這片黑土地,你了解多少?中國網《農業觀察》為您解鎖黑土地上的農業發展“密碼”。
“耕地中的大熊貓”
一兩土,二兩油。素有“土地之王”的黑土地十分珍貴,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地産區,你知道嗎?
位於歐洲的烏克蘭平原,總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黑土分佈區。主要的農作物為小麥、大麥和甜菜,被稱為“麵包籃子”。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平原,黑土分佈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千米。這裡是美國農業種植業的主要分佈地區,農作物産量極大,以小麥和玉米為主。
還有一片廣袤的黑土地,位於中國東北平原,總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其中典型黑土區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東北黑土區是世界公認最肥沃的三大黑土地之一,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呼倫貝爾等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被譽為“北大倉”。糧食總産量佔全國的1/4,商品量佔全國的1/4,調出量佔全國的1/3,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穩壓器”“壓艙石”。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地理)
黑土地的形成是個相當漫長又極其複雜的“生化過程”。科學研究表明,自然界每形成1釐米厚的富有“油性”的黑土,大約需要漫長的200~400年。這是一筆自然界用了2萬年以上的時間才積澱的財富。東北平原地區曾經分佈著大面積的沼澤濕地,枯枝落葉進入沼澤形成肥沃的有機質,後來我們把沼澤中的水排幹,就露出了肥沃的黑土,把曾經的“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16億資金保護黑土地
東北黑土高産豐産,同時也面臨著土地肥力透支的問題。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出臺了一系列相關保護措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今年正式啟動,旨在通過政府與市場兩端發力,強化組織領導和政策引導,加快在東北適宜區域,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力爭到2025年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適宜區域的70%,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升耕地的地力,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實施這項行動的第一年,中央財政安排16億元資金,支援東北四省區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4000萬畝。中央財政安排的資金主要用於支援秸稈覆蓋免耕作業補助。
什麼是保護性耕作?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稈覆蓋情況下進行的免耕播種,是一項既能實現穩産高産,又可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可以有效保護黑土層。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取得明顯進展,技術模式總體定型,關鍵機具基本過關,已經具備在適宜區域全面推廣應用的基礎。農業農村部表示,有信心高品質完成今年的4000萬畝的目標任務,實現良好開局。
“一針強心劑”
“總書記要求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是從我國土地資源保護和糧食安全問題提出的戰略要求,也為東北黑土資源的保護打了一針強心劑和催化劑。”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主任陳學淵向中國網記者介紹,近三年,東北三省糧食産量佔全國比重持續穩定在20%左右,但是受到人地資源矛盾、黑土土壤結構退化等因素影響,黑土資源保護已成為支撐東北農業可持續發展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陳學淵提出,新時代需要以“黑土保護與利用”為主題,圍繞“鄉村振興—農業生産—資源配置—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六個維度開展系統的協同發展規劃研究,統籌和優化配置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要維護好利用好黑土資源。
“對好辦法、好措施、好制度、好模式進行總結和推介。”陳學淵建議,從制度層面加強宣傳引導的同時,還要納入地方考核,形成全流程的考核評價常態化機制。
另外,從技術層面加強新技術示範與推廣。“以協同攻關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鼓勵和刺激加速新技術、新裝備投入到黑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應用中來。”
陳學淵認為要提升農業生産者的職業素養,制定“黑土新農人”專項培育計劃,加強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産、管理、經營的專業技能和技術應用培訓。
本期撰稿:王靜
審稿:魏博
欄目定位:農業是天下之根本。古今中外,各國政府都高度重視農業問題。針對當下農業領域的重要政策以及熱點話題,中國網《農業觀察》欄目通過國際視野、專家視角為您深度解析,挖掘産業機遇,與世界共用農業發展,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智慧。
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