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鄉村振興

讓永順莓茶成脫貧“金葉子”

發佈時間:2020-07-15 09:12:35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王小川 | 責任編輯:王靜

永順縣正在舉辦莓茶採摘活動。 趙野 攝

在湖南省湘西州永順縣澧源村,96歲的茶農徐福成至今堅持親自炒茶制茶,與茶打了一輩子交道,這早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永順縣位於雲貴高原東緣、武陵山腹地,屬典型老少邊窮地區。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定點幫扶下,永順縣按照“四跟四走”産業扶貧思路,充分挖掘當地莓茶産業的先天優勢,不斷擦亮“永順莓茶”金字招牌,成功打造莓茶專業村21個,建成萬畝精品園1個,千畝示範園6個,實現莓茶種植面積近4萬畝,年産量0.7萬噸,年産值1.9億元,為全縣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搭臺子,激發經營新活力

永順縣區位獨特,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熱量充足的氣候特點,非常適宜莓茶生長。

相傳明嘉靖年間,永順宣慰使彭翼南率兵奔赴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因水土不服,士兵多有腹瀉,幾乎失去戰鬥力。軍醫建議到永順收集莓茶一千余斤,用軍鍋熬煮以止腹瀉,後每餐必備,終獲大捷。

作為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永順莓茶主要産于毛壩、萬民、萬坪、砂壩、潤雅等11個鄉鎮,具有綠茶的口感和強烈回甘。經中國農科院等多家權威機構測定,永順莓茶富含黃酮類化合物(以二氫楊梅素為主),具有特殊的藥用保健價值,永順莓茶原葉——顯齒蛇葡萄葉,被國家衛健委列入了2019版藥食同源目錄。

光有茶葉子不行,關鍵得想辦法將其打造成致富“金葉子”。為了提高莓茶生産標準化水準,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永順工作隊、湘潭對口幫扶永順工作隊牽頭組成調研組,在全面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生産標準化、管理規範化、産品品牌化”的産業發展目標,並在標準種植、規範加工、資質認證、品牌推廣等方面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

為了擴大銷售渠道,幫扶工作隊牽線當地企業與中糧集團等8家企事業單位達成銷售合作,推動當地電商企業與京東、拼多多、芒果扶貧雲超市等電商平臺達成莓茶銷售合作,引導産業由重視種植單一環節轉變為種植、加工、銷售、科研全産業鏈齊頭並進發展,在政府層面為茶農樹立了産業發展信心。

據介紹,目前永順縣授權使用永順莓茶地標的5家企業均已取得綠色食品認證和食品生産許可認證。由於政府及各扶貧協助單位的大力支援,5家授權企業都擁有較為先進的莓茶加工生産線,從原料和硬體上為永順莓茶的生産提供了品質保障,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年産值達9000萬元。

創牌子,提高市場影響力

毛壩鄉是永順莓茶的集中産區。坐落其間的永順天禾莓茶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是永順縣引進的第一家專注莓茶産業發展的龍頭企業。該公司作為集莓茶研發、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型企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生産生態、環保、綠色、富硒、有機的莓茶系列産品,以莓茶産業為主線,走生態農業、生態觀光、茶文化體驗、戶外活動等綜合開發之路,形成産業融合、農旅結合、持續發展的新格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天禾莓茶公司與毛壩鄉5個貧困村和1016戶精準扶貧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558名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提供長期在園區務工的就業機會,每年可為貧困戶增加5000元以上的收入,莓茶成為毛壩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致勝法寶”。

“截至2019年底,全鄉莓茶種植面積達到了8000畝,實現了全鄉貧困人口4123人全覆蓋,到2020年實現全鄉1萬多農業人口全覆蓋,實現種植面積1萬畝以上,到2025年,可以帶動周邊及全縣種植面積達到5-10萬畝。”永順縣毛壩鄉鄉長彭嵐很有信心地説。

自2014年開始種植莓茶以來,隨著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大,毛壩鄉河壩溪莓茶合作社吸納的精準扶貧戶也越來越多,共吸納茶農187戶,其中貧困戶94戶。無勞力無技能的貧困戶,可以採取土地入股方式,合作社統一整地、供苗、植苗,政府給予植苗工錢和肥料補貼,貧困戶參與管理,僅2019年一年,河壩溪莓茶合作社就給貧困戶分紅24萬多元,發放務工勞務費32萬多元。

合作社理事長彭英富説,2014年到2019年,合作社的莓茶面積由幾十畝增加到2000多畝,採茶季節每天要請工人40多名,其中精準扶貧戶18人,每人每天工錢80元,既發展了莓茶産業,又有效幫助貧困戶提高收入。

永順縣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面向全國開拓莓茶市場行銷渠道,特別是農業農村部支援免費參加的全國性農業展銷會,企業、合作社不僅免交展位費,還享受政府給予的交通食宿補助。目前,全縣基本形成了“政府—協會—新型主體—農戶”層層帶動的莓茶産業良性發展機制,已建設莓茶標準化加工廠13座,成功取得莓茶食品生産許可認證6個,綠色食品認證5個,正在辦理有機食品認證2個。

近兩年來,永順莓茶先後榮獲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金獎、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20湖南文化旅遊商品大賽金獎。特別是2019年,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援下,永順莓茶順利通過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評審,原CCTV7《每日農經》欄目攝製播出了《先苦後甜的莓茶生活》,促使永順莓茶知名度持續提升,在全國範圍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0年,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永順工作隊多次開展“消費扶貧 直播帶貨”活動,既幫助貧困茶農解決了賣難問題,也在關鍵時期穩住了産業發展信心,促使永順莓茶品牌效應逐漸形成,産品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和消費者的喜愛。

結對子,帶動貧困戶脫貧

發展的目的,是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永順縣堅持以莓茶産業扶貧項目為抓手,利用直接幫扶、委託幫扶、股份幫扶、輻射帶動等方式,促使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結對子”,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好,扶貧幹部認領了我們這些窮親戚,帶領我們發展莓茶産業,幫助我們脫了貧。”今年51歲的彭愛春是永順縣潤雅鄉鳳鳴村的一個普通農家婦女,她家有7口人,家庭生活困難。因家裏人口多、資金少、技術缺、無産業,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

2016年7月,永順縣委組織部來到鳳鳴村扶貧。扶貧隊經過四處考察,提出村裏大力發展莓茶産業。剛開始,村裏群眾對發展莓茶産業多有疑慮,扶貧隊不厭其煩地召開群眾會,又挨家挨戶到府做思想工作,宣講村裏種植莓茶的産業優勢,並提供種苗、技術、訂單回收等政策支援,這讓彭愛春下決心種植莓茶。

萬事開頭難。莓茶種植前期程式比較多、技術要求比較高。為了種植莓茶,彭愛春早出晚歸。為了把産業搞好,她不懂就問,多次請鄉農技人員到地裏指導,參加扶貧隊舉辦的莓茶種植技術培訓會。通過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掌握了莓茶種植技術。2017年年底,她算了算收入賬,刨去購苗、請人、租地等成本,莓茶畝均純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

後來,彭愛春老伴看到了莓茶種植有搞頭,也從泥瓦匠改行當茶農。為了把莓茶搞好,彭愛春還説服了兒子兒媳返村發展莓茶,共種植莓茶36畝。村裏許多人也看到了種植莓茶的前景,全村莓茶種植面積很快達到1500余畝,形成了“每人平均一畝莓茶”的規模。

針對有勞動力、有發展意願和發展能力的貧困戶,永順縣通過項目支援,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實現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抱團發展。為了幫助村民銷售莓茶,扶貧工作隊幫助村裏成立了合作社,建了莓茶加工廠,實行保底收購,這讓種植戶吃了“定心丸”。2018年,彭愛春家裏僅莓茶收入就達到了8萬餘元,年底她主動向村委會提出了脫貧申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目前,永順莓茶産業已帶動1.5萬餘戶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每人平均增收達到了2000元左右。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