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農民致富有三寶:毛豆鮮花和蜜桃,一個都不能少。”
多年來,位於江蘇北部的新沂市圍繞脫貧富民這條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從“一粒豆、一朵花、一棵樹”入手,打造多元化富民增收措施,實現了一二三産的融合貫通,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特色發展之路。
一盤毛豆“吃”出億元産業
立夏一過,花生、毛豆、啤酒就成為夏季飲食的標配。新沂人看準商機,把這個不起眼的青毛豆做成“金豆”,乃至“炒”成百萬富翁、億元産業。
早晨8點,新沂市草橋鎮陳圩村農民丁山來到窯草路邊的家庭農場,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作為該村知名的“毛豆經紀人”,丁山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每天掌握毛豆的産量、飽和度和貨源。“今天除了了解毛豆行情,還要給外地客戶準備30噸的鮮食毛豆,裝車後發往上海的蔬菜批發市場。”和種植戶一番交涉後,丁山談攏了價格。
0.6畝田採摘毛豆1046斤,收購價每斤為2.3元,一共賣了2405.8元。扣除70元的機械耕田費及523元的採摘人工費,凈收入為1812.8元。今年,草橋鎮陳圩村的農民陳兵第一次種植毛豆,收穫頗豐的他逢人便説:“這毛豆就像金豆子一樣,種下去了就是錢。”
草橋鎮有著多年鮮食毛豆種植歷史,沂蒙沖積平原的土質、沂河駱馬湖的水質造就了獨特的草橋鮮食毛豆生長環境。全鎮毛豆輪作種植面積達1.2萬畝,自春季可種植2-3季,並且種植靈活、成本不高、管護簡單,可有效利用成片田及零散地塊種植,主打夏豐、遼鮮、台灣75等優質毛豆品種。由於獨特的土壤水質環境,果粒飽滿,單季畝産達2000斤,今年均價每斤達2元,除去成本,預計畝均效益達2000元,按年均2季計算,年畝均效益達4000元,是傳統糧食種植的3-4倍,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産業。
“通過我們多年對全國毛豆市場的開拓,以及草橋毛豆的優秀品質,草橋毛豆在華東地區農産品市場有口皆碑,全國除了西藏,其他省市草橋毛豆均有銷售。”“毛豆經紀人”婁培金告訴記者。
別看新沂的毛豆這麼火,當初可是遭到了不少的冷遇。
“青毛豆咋吃?”20世紀90年代,上海人這一疑問,道出了“青毛豆之鄉”的尷尬:青毛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又有非常高的鉀、鎂元素含量,維生素B族和膳食纖維特別豐富,同時還含有皂苷、植酸、低聚糖等保健成分,上海人最初卻不知道怎麼吃。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新沂就開始種植鮮食毛豆,開始主要是面對周邊市場,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本地消費趨於飽和。“毛豆經紀人”婁培金決定把青毛豆運到上海銷售。
上海人不知道怎麼吃青毛豆,商販不批發,市民不購買。
婁培金著急了,買回兩口大鍋,一鍋清水煮毛豆,另一鍋做起了新沂人最喜食的“菜渣豆腐”——把青豆打碎成豆糊糊,加大量的綠葉菜做成,保存了豆子的全部營養和滋味,絕對稱得上美味健康。
上海市民免費品嘗。這一嘗,勾起了上海人的胃口。由於“菜渣豆腐”製作簡單、營養豐富,上海人爭相購買,一天不到,一車十多噸的青毛豆銷售一空。
在新沂市的一個夜市,攤主告訴記者,青毛豆一盤250克左右,售價10元,一晚上光青毛豆最少就能帶來二三百元的純效益。而且每天都是最先銷售一空的。
為了因地制宜建立本土産業群,新沂市力推青毛豆種植模式變革,目前形成“一年三熟”毛豆、“花生”毛豆、“大蒜”毛豆等特色種植模式,成功避開鮮食毛豆種植高峰期。“小毛豆”唱響了農民的致富經。
鼓勵“毛豆經紀人”走出新沂、走出江蘇,擴大種植面積。目前與山東、安徽及周邊縣市農戶簽訂種植收購毛豆合同,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建立青毛豆交易市場。草橋鎮成為華東地區最大鮮食毛豆集散銷售基地,年銷售量達260萬噸,産品遠銷黑龍江、吉林、遼寧、福建、浙江、山西、安徽、北京、上海等省(市),出口日本、南韓等國家。常熟臺太興業食品有限公司在草橋鎮落地了第一套鮮食毛豆生産線,主要加工速凍鮮食毛豆米,並通過其銷售渠道銷往全國乃至國外,初步實現了草橋毛豆的深加工。
一朵鮮切花種出“國際范兒”
每天清晨,新沂市高流鎮鮮切花種植基地宛如一個超級農貿市場,200多名花農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選花、切葉、打把、分選、養水,他們在包裝向日本出口的新鮮菊花。經過一道道流水線作業,一束束鮮切花裝進集裝箱發到連雲港口岸,通過水路,最快16個小時就能擺在日本花市裏。
這是高流鎮輝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鮮切花,在繼出口南韓之後,又打入了日本鮮花市場。總經理岳增輝説,技術團隊對包括他的企業在內的6家切花菊種植企業進行整體技術外包,讓懂種植的人去種,懂市場的人跑市場,讓新沂的鮮切花走進了南韓、日本、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近10個國家市場,與其他國家的頂級鮮切花爭奇鬥艷。
新沂是全國最大的鮮切菊基地,也是江蘇省鮮切花生産和出口創匯重要基地,年産鮮切花1.2億枝。馬陵山鎮九月鮮花種植合作社總經理張超介紹,日本市場白菊進口標準也是世界最高。成品花,日本客商要求莖高80釐米,南韓為65釐米;日本要求花的開放度為2度,僅一元硬幣大小,而到南韓開放度達到3至4度客商就能收購。“非常苛刻的‘葉包花’,正是日本標準。”張超解釋,成品白菊高不低於80釐米,底端清理達30釐米後,尚存的50釐米莖稈上,仍要有39片至42片葉片方可。
因此,9月鮮花種植合作社有一項制度:社員不許降低生産成本,必須按手冊要求進行標準化種植。實行標準化種植,可以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産業效益。技術員李文虎介紹説,他是受廣東谷之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派遣,為新沂鮮切菊種植大戶提供整體技術外包服務。
一棵樹“撐起”一座活銀行
夏季,來到新沂市高流鎮踢球山林場,漫山遍野的桃樹林裏,隨處可見果農忙碌的身影。
在一個靠近大路邊的桃園裏,記者看到一位果農正在採摘桃子。
“我這一棵桃樹就結了200多塊錢的桃,你説是不是真正的‘搖錢樹’啊。”
這位果農叫晁永呈,他和媳婦兩人侍弄著這片360畝桃園,最多時每天有100多位工人在這裡打工,剪枝、授粉、摘桃,一個種桃季節光工資就要發6萬多元。
在時集鎮山東村和高流鎮老范村果園裏,採用微噴灌溉、全園套袋、長枝修剪、高光效樹形等栽培新技術,提高産量、提升品質、延長供應週期。
目前,新沂水蜜桃面積已發展到3.5萬畝,年産鮮桃5萬多噸,遠銷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全市共有600多個種桃大戶,12個桃專業合作組織,畝均效益超過1萬元,帶動近2000多戶果農走上種桃致富之路。
2016年,郝湖村被定為省級經濟薄弱村。窮則思變,郝湖村將目光聚焦到水蜜桃産業上,他們通過將農民土地經營權和貧困戶精準扶貧資金量化入股合作社,走出了一條“水蜜桃産業+股份合作社”産業扶貧新路徑。2019年,郝湖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130萬元,從省級經濟薄弱村一躍成為集體增收明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