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蠶是廣西柳城縣的支柱産業之一,也是重要的脫貧産業。針對養蠶技術要求高等難點,柳城縣以引進、研發新技術為抓手,打造深度助力,以一批基地、一支隊伍為突破,拓寬覆蓋面,一縱一橫構建科技促進産業發展的大格局。在這張“簇”上,貧困戶遇到難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想拓展規模可以得到技術支撐,只要肯養便可以脫貧摘帽。
據統計,2019年,柳城縣桑園總面積達14.60萬畝,全年鮮繭産量1.68萬噸,鮮繭産值7.4億元,每人平均養蠶收入達7500元。23個貧困村中有一半的村都以桑蠶為主導産業,帶動60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走進位於柳城縣鳳山鎮脫貧村對河村塘進屯的禪韻絲緣現代蠶業核心示範區,桑田縱橫交錯,標準的蠶房特別亮眼。這裡自主研發建成全區首條完整的小蠶共育全程自動化生産線,生産過程實現桑葉自動切葉、送葉,蠶匾自動傳送、解垛、堆垛,機器自動喂葉、撒藥等功能,先後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項。投産使用後每批可共育小蠶600張,節省養蠶人工80%以上。該生産線的建成提高了生産效率,緩解了當前農村養蠶勞動力緊缺問題。
羅永愛是在塘進屯禪韻絲緣現代蠶業核心示範區輻射帶動下第二批建起蠶房的農戶,300多平方米的蠶房安裝了軌道喂蠶車,雖然還無法實現全自動生産線,但已經實現輕鬆養蠶。羅永愛説,普通蠶農在家中簡易蠶房裏養蠶,一般每批只能養一到兩張,而他每批蠶能養6張,2018年收入達到15萬元。其實,在塘進屯像羅永愛這樣依靠養蠶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群眾很多。2015年前,塘進屯還是貧困村,通過産業示範帶動與新品種、新技術的大力推廣,拓寬了村民增收的渠道。在扶貧政策的扶持下,該屯積極抓好村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鄉村旅遊開發,走出了一條“桑蠶+旅遊+文化”發展之路,成功實現整村脫貧。
“別看小蠶繭不起眼,但它是短平快經濟項目,養得好是可以立竿見影脫貧致富的。”柳城縣科技特派員、蠶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鄧忠榜,又來到該縣龍頭鎮旗山村下裏屯建檔立卡貧困戶廖昌菌家裏。之前由於技術不到位,廖昌菌每次養蠶都不是很成功,不僅影響收入,還打擊致富的信心。鄧忠榜獲悉情況後,專程與幫扶幹部來到他家,為他“把脈問診、對症下藥”。2019年廖昌菌養了6批次蠶收穫1.7萬元,同時還收穫了脫貧的希望。
在柳城,科技特派員已經成為産業發展、助力脫貧的好幫手。柳城縣通過實施知識更新工程,培養縣、鄉級專業技術人員和一批農民技術輔導員,形成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路。同時創新服務模式,依託“寨隆鎮高科種養專業合作社”“春綠小蠶共育專業合作社”“塘進蠶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批桑蠶合作組織,對桑蠶種養進行統一集中規範管理,採取“統一供種、統一催青、統一供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小蠶價格、統一售後服務”等“六統一”服務模式,把分散經營的養蠶戶組織起來。
打通生産各環節後,桑蠶産業自然而然成為許多生産條件、生産能力不太好的殘疾貧困戶的選擇。在柳城縣衝脈鎮,許多殘疾貧困戶是從零開始學養蠶,他們依託衝脈鎮春綠桑蠶合作社、雙秀家庭農場創立“陽光助殘”小蠶共育基地,在科技特派員授課教學、現場指導等方式的培訓下,逐步掌握了系統、科學的養蠶技術。如今,基地已經涌現出一批養蠶能手,許多貧困戶實現了增收脫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