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一所大學與一個村莊“結親”記

發佈時間:2020-07-02 09:28:01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胡智標 朱海洋 | 責任編輯:王靜

“有了‘黨員之家’和‘和合書屋’,支部活動和黨員學習終於有了自個兒場所,再也不用借用祥明小學的教室啦!”剛下車,陳兵昆就領著記者參觀修葺一新的村委會,滿臉興奮。“噥,有電視、有投影、有音響。還別説,精氣神都上來不少。”

陳兵昆是浙江省天臺縣街頭鎮張家桐村的黨總支書記。張家桐,名字是個老名字,可村是個“新村子”。2018年,原張家桐村與何村合二為一。陳兵昆上任後,最著急的就是“並心”——只有消除芥蒂,才能跑得快。

長期以來,張家桐村經營性收入不高,基本靠上頭補助運維。並村當年底,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張家桐村迎來了省城的“親戚”——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由其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提高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結對之初,陳兵昆就提出了懇請:希望能解決困擾村裏多年的交流和學習場所問題。

買桌椅、配電腦,基礎設施的提升,並不算難事,浙江電大只用了8萬元,就很快讓陳兵昆夢想成真。在電大黨委書記徐公芳看來,最關鍵的是,怎麼通過抓黨建來聚人心、促發展,因此加強村委班子的思想建設,當好發展的“火車頭”至關重要。

對此,學校派出了一支精兵強將,這些專家教授裏,有講政策的,有搞技術的,有擅長行銷的,還有研究管理的,不定期與街頭鎮聯合舉辦各種培訓班。這不,陳兵昆領著記者前去的韭菜種植基地,就是“聯姻”後的成果。

據了解,這個基地總共佔地100多畝,早前是村幹部的“心頭之患”。原因是最初生産主體經營不善,導致土地拋荒,可租金一直未能兌現。由於不懂政策,矛盾就僵在那兒,直接關聯百餘戶農戶切身利益。為此,浙江電大駐村工作組與村幹部一道,專門把承包方請來,厘清債務後重新進行土地發包。

土地收回來後,改由村書記、村主任和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共同承包。其中,30畝作為學校幫扶基地,保留地上種植的無花果,再引入仙居黑雞,空地上則種植小香薯,種薯和禽苗由學校出資購買,所獲收益歸村集體。對低收入農戶而言,到基地幹翻地、除草、修枝等農活,一天還有100多元收入。

剩下的土地怎麼辦?浙江電大駐村工作組發揮資源優勢,引進玉環柑橘和台州拾得農業科技公司韭菜種植2個項目,一下把其他200多畝土地也進行了集中流轉。有了這番帶動,村裏不少老百姓也萌生創業意向,開始發展林下經濟,浙江電大專家們則提供技術指導。

“扶貧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浙江電大校長葉宏告訴記者,不離崗、不離土,結合地方發展需求,培養農民大學生是電大的獨特優勢,“我們就是要在結對幫扶村及相鄰各村,培養一批村幹部和致富帶頭人,這樣以後就算結束幫扶,産業也能照樣持續發展。”

據了解,浙江電大在農民大學生培養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豐碩的成果。10年來,浙江電大與街頭鎮一直保持著“校地合作、協同培養”的良好關係。這期間,該校共為街頭鎮培養了204名農民大學生。而這次,浙江電大又專門安排10個農民大學生招生指標,用於培養村裏休閒農業人才和村後備幹部。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電話:0086-10-88824995

傳真:0086-10-88828231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95

品牌活動合作:0086-10-88824995

廣告合作:0086-10-88824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