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政策解讀

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構建産學研緊密聯合創新體系

發佈時間:2020-06-30 10:16:35

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構建産學研緊密聯合創新體系——

企業來牽頭 攻關顯實效

華西牛新品種培育聯合攻關組成員開展統一性能測定。資料圖

為提升我國畜牧業核心競爭力,保障主要畜禽品種有效供給,2019年,農業農村部啟動了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組建了優質豬、地方豬、荷斯坦牛、白羽肉雞、湖羊和華西牛等7個攻關組,構建“1(牽頭企業)+1(首席科學家)+N(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的産學研緊密聯合創新體系。攻關開展以來,作為7個攻關項目的牽頭單位,育種企業帶領攻關組成員立足市場需求,創新聯合機制,在新品種選育和關鍵技術創新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實在在解決了企業生産過程中面臨的瓶頸和難題。

“把脈”市場 讓攻關方向更準

立足市場,才能了解市場的變化和真實需求。“優質瘦肉型豬”和“地方豬”兩個攻關組都把目光瞄準了“優質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已不再僅僅滿足於“有肉吃”,優質豬肉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我國城鄉居民豬肉消費的主要需求是瘦肉,市場上飼養的生豬90%左右是瘦肉型豬。近20年來,雖然我國瘦肉型豬育種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瘦肉型種豬在繁殖力、飼料轉化率、肉質等方面還需要協同改良。”優質瘦肉型豬攻關組牽頭企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吳珍芳表示,在非洲豬瘟發生後,瘦肉型豬的選育需要適應由“調豬”向“調肉”改變,不僅要瘦肉産量高,也要更多地關注屠宰性能和肉質。同時,我國不同地域,肉品消費習慣差別大,這樣的市場需求決定了我國種豬育種工作任務艱巨。

“要實現優質化品種的選育,對我國地方品種的開發和利用是關鍵。”與此同時,地方豬攻關組牽頭企業吉林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延純卻對地方豬種質資源現狀表示擔憂,他告訴記者,近幾十年來,為適應現代化生産,長得快、飼料轉化效率高、瘦肉率高的歐美發達國家品種被大量地引入,成為我國養豬業的主體品種。這對我國地方品種資源造成了巨大衝擊。

孫延純對優質品種有著自己的看法。“真正能超越地方品種、引進品種,集二者優點于一身,同時適應中國環境、滿足中國烹飪與飲食文化需求,像鹿兒島黑豬一樣可以享譽世界的品種,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品種。”

如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品種?在從事多年地方豬品種選育的孫延純看來,成功地開發利用中國地方品種資源,需要有市場依託和明確價值驅動的龍頭企業,運用現代技術,通過聯合攻關的方式來實現産業化和種質創新的目標。

歷時20年,以本土黑豬為遺傳素材,以上海交大、吉林大學、浙江大學提供的遺傳評估平臺和選育技術等為依託,精氣神公司培育出優質黑豬新品種“吉神黑豬”,帶動山黑豬養殖農場350余個,年出欄規模達20余萬頭。如今,“吉神黑豬”産品銷售網路已經遍佈全國27個城市。

孫延純表示,下一步攻關工作將在已有基礎上,提升“吉神黑豬”、地方品種及其雜種的競爭力,為我國優質肉豬産業發展提供示範作用。同時,聯合種豬場建立地方豬種種質創新開發聯盟,針對不同地方品種篩選與其配套的培育品種、引進品種,構建最宜雜交生産體系,培育專門化新品係或配套係,生産具有各地特色的優質肉豬。

創新機制 讓攻關後勁更足

有了良好的體制機制環境,創新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後勁。攻關機制的創新和優化,對於肉牛育種企業已不是首次嘗試。

2015年起,為改變肉牛育種企業分散、種群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等問題,國內主要肉牛育種企業自發組織,曾先後成立了金博肉用牛後裔測定聯合會、肉用西門塔爾牛育種聯合會和安格斯肉牛協會,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規範,開展了統一性能測定、後裔測定、外貌評定等工作。

2019年初,由聯合會主要肉牛育種企業共同出資,“北京聯育肉牛育種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肉牛聯合育種實體組織,也是華西牛攻關項目牽頭單位。

雖是國內首例,先前的工作卻為之後的攻關打下了基礎。據了解,目前參與聯合育種的會員單位達30余家,包括14個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存欄肉用種公牛500余頭、肉用母牛1.3萬餘頭。

隨著華西牛攻關組的正式成立,攻關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在育種規劃、遺傳評估、全基因組選擇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為華西牛新品種的選育工作保駕護航。

“在攻關工作中,科研單位和專家只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要始終明確企業的主體地位。”北京聯育肉牛育種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汪聰勇表示,將通過與科研團隊簽訂技術服務協議書或採取成果轉化方式,有償購買技術服務。

同時,攻關組建立了肉牛種質資源、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共用機制,聯合攻關取得的成果,包括優秀種質、先進技術和經濟收入由育種聯合體共同分配。“下一步,攻關組將以‘北京聯育肉牛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多家育種單位共同參與,實現公司獨立運作,服務全國肉牛育種。”汪聰勇説。

瞄準關鍵 讓成果更“接地氣”

成果好不好,市場“見真章”。近年來,隨著奶牛單産提高,奶牛繁殖問題日益凸顯。繁殖新技術應用不足,優秀種質擴繁速度慢等問題制約了産業發展。

奶牛公關組牽頭企業山東奧克斯畜牧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高運東表示,我國奶牛平均利用年限不足3胎,採用人工授精技術,僅可提供約1.5頭母牛,雖然性控技術的應用使奶牛擴群速度提高一倍,但仍不能滿足産業發展需要。

為解決這一問題,奶牛攻關組牽頭企業山東奧克斯畜牧種業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開展奶牛體外胚胎生産技術研究與應用,突破體外胚胎規模化推廣技術瓶頸,健全了活體採卵體外生産胚胎OPU-IVP技術體系。

隨後,現代牧業(商河)有限公司將此項技術進行産業化應用,生産胚胎1312枚,移植688枚,受胎率達到42%,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OPU-IVP高效快繁技術由此逐步進入産業化軌道。

“OPU-IVP技術是繼人工授精、超數排卵後的又一次繁育技術革命。”高運東告訴記者,早在幾年前,OPU-IVP就已在部分奶業發達國家實現産業化推廣,而在我國的應用才剛剛起步。“目前,公司已在黑龍江、寧夏等地建設實驗室,後續將大規模生産體外胚胎,併為多個大型牧場提供技術服務。”

如果説繁育技術的應用加速了育種效率的提升,那麼成熟完善的疫病防控技術體系就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産的第一道屏障。

針對全國肉雞企業面臨的防疫問題,白羽肉雞攻關組在攻關開展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流程和監控方案,在保障育種成效的同時,也為業內肉雞企業的安全生産貢獻了科研力量。其中,福建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對超過10萬份的血漿樣品進行了禽白血病病毒分離,對超過22萬份的胎糞進行了禽白血病抗原檢測;新廣農牧完成白羽肉雞6個品係的禽白血病和雞白痢凈化檢測,共檢測樣品39503份。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