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熊仁寶:一首首官渡民歌解農乏

發佈時間:2020-06-17 10:13:20

熊仁寶(右三)為孩子們演唱民歌。

“鑼鼓一敲響連聲,驢頭峽裏擺長陣,苞谷林裏揮銀鋤,姑娘們依賽向前進。科學種田地增産,苞谷頭兒足有一尺三,今年年成大豐收,給妹妹買件花布衫。太陽照在驢頭山,姑娘們越幹勁越甜,勤勞人家早致富,制一套嫁粧不為難,堵河的水清又清,妹妹滿臉汗淋淋,在家勞動是高手,出閣的時候哥送親。嗨嗨!丫兒依兒喲。”日前,熊仁寶即興演唱了這首《妹妹出嫁哥送親》的薅草鑼鼓歌,還原了民歌最直接、最質樸地反映勞動人民思想感情、勞動生活的本真特點。

熊仁寶,今年52歲,是湖北省竹山縣官渡鎮河東居委會三組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他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由於勤奮好學,現在能熟練演唱500多首民歌,還能自己創作新民歌歌詞,也是當地紅白喜事的紅人嗩吶手。他演唱的民歌以情歌、生活歌、勞動歌、儀式歌為主,嗓音高亢渾厚,音質獨特,富有感染力。

提起唱歌,熊仁寶告訴筆者,他小時候家裏很窮,13歲開始,每天要到生産隊裏幹活掙工分,由於力氣小,幹的活也少,掙工分當然比別人少得多。一天,幹活累了,就在一棵大樹下歇陰,脫口唱了幾句歌,大夥兒都説好聽,讓他接著唱,他越唱越高興,大家幹活也越來越有勁兒了,那天,生産隊長還破例給他記了5分的工分,他高興得幾乎一夜沒合眼。從此以後,幹活休息期間他都要為大家唱上一段,給大家散散心、鼓鼓勁,有時還為鄉親們講一些詼諧風趣、俗中藏雅的故事,逗得鄉親們哈哈大笑。

因為當年客觀條件的限制,他文化知識學得不多,熊仁寶主動向當地老一輩民歌手請教唱詞和唱腔,為了把曲調唱準,他還學會了吹嗩吶。官渡鎮是全國首批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和濃厚的民間文化底蘊,民間故事、民間情歌等傳統原生態民間文化千百年來經久傳承。唱歌、吹嗩吶都不用化粧,不需搭臺,想唱就唱,想吹就吹,深受群眾歡迎。熊仁寶的民歌也越唱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

“一想姐的頭哇,頭髮黑油油,眼看頭髮足有二尺六,金簪插裏頭。二想姐容顏,的確真美觀。彎彎的眉毛一條線,越看越好看。……四想姐的手,後院摘石榴,好似田中一枝藕,與郎來枕頭……”一首《十想姐》,以通俗的語言和賦比興、誇張等藝術手法,情真意切地表達了一位單相思男子真誠、熱烈的戀情。

“一塊帕子白漂漂,千針萬線繡哥來。帕子亂了奴還在,誰知我郎帕扎腰。二塊帕子兩面藍,帕子上面繡牡丹。牡丹繡在帕子上,帕子落水變神仙。三塊帕子三點青,帕子上面鑲半斤。人家拿著拿不起,我郎拿著還顯輕。四塊帕子四點紅,帕子上面繡嬌容。前面繡的龍擺尾,後面繡的龍翻身。……十塊帕子一丈長,打個疙瘩撩過墻。千年不準疙瘩散,萬年不準姐丟郎。”一首《十塊帕子》深情繾綣而又鏗鏘澎湃,讓人眼前頓時浮現出一位思君之婦正情意脈脈地為郎君繡著手帕的動人情景。

熊仁寶介紹説,他是通過一次民歌擂臺賽被大眾知曉的。在一次“武陵峽”杯堵河民歌擂臺賽上,熊仁寶用歌聲征服了觀眾與評委,獲得金獎,成為“武陵峽”杯堵河民歌擂臺賽歌王。此後,他還代表十堰市赴武漢旅遊節和上海世博會上一展歌喉,深受聽眾喜愛。2012年7月,他成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官渡民歌)代表性傳承人。

據悉,為了展示堵河風情,挖掘民間藝術,選拔鄉土藝人,搞活農村文化,地處秦巴堵河中游的竹山縣官渡鎮,曾經組織承辦了多屆別開生面的“武陵峽”杯堵河民歌擂臺賽,也選拔出了一批農民歌手。不管是熊仁寶,還是官渡其他農民歌手,都在用歌聲唱活農村的生活和情感,傳達出農民的生産生活面貌和積極樂觀的精神氣質。這些本土的藝人用最貼近當地生活的民歌豐富著老百姓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熊仁寶説,他唱歌純粹是因為愛好,邊幹農活兒邊唱歌,可以緩解勞動的壓力,唱給一起幹活的人聽,也能讓大傢夥都開心。在他的熏陶下,他的老婆和孩子也會唱。現在他還到官渡鎮各學校教孩子們唱,他説,他很樂意,也很自豪。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