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讓基地和渠道成最佳拍檔——梁余妮和她的蔬菜産銷命運共同體

發佈時間:2020-06-16 09:28:36

2015年,梁余妮二次創業時,已經很清楚自己今後著力的方向在哪了,所以,她將自己的公司註冊為平順縣麥豐農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之前,梁余妮辭去長治團市委的公職做農業時,到過當地蔬菜大縣長子縣學技術。一個新農人告訴她,在長子,對農戶來説,種植蔬菜的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銷售才是大問題。

“種植戶的訴求是合適的價格賣光所有的菜,經紀人的訴求是收到又好又便宜的菜。我通過毛菜的分類,滿足不同類別經紀人的需求,同時用價格引導農民提升品質,才能讓生産和銷售高效匹配,避免蔬菜在市場上高不成、低不就,最後滯銷。”梁余妮説。

六年的時間,梁余妮向上延伸産業鏈,在山西依託小農戶建立了15000畝的蔬菜種植基地;向下延伸,和廣東、湖南等市場的經紀人股份制合作,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渠道,構築了一個北菜南銷從種到賣閉環運營的産銷命運共同體。

讓小農戶的生産變得智慧起來

山西平順及周邊縣區不僅地處北緯36度左右,而且海拔較高,夏季高溫下,這裡卻因為溫度略低,適合茄果類蔬菜開花坐果,成為南方夏季菜籃子最佳種植區域之一。

“市場前景很好,但是得對接好,生打生拉上一車菜,到南方市場也難賣上合適價錢。”梁余妮説。

2015年起,梁余妮和她的麥豐農業公司,根據與南方市場經紀人訂單的情況,開始組織平順縣的農戶搞蔬菜生産。

他們採取的模式是,麥豐公司以簽訂單的形式,承諾保護價收購農戶的蔬菜,當市價高於保護價時按市價收購;公司為種植戶墊資發放肥、苗等生産資料,提供犁地、鋪膜等免費服務,收購蔬菜時扣除生産資料費用。

由此,小農戶的種植變成了為市場需要而種,再也不用為今年種什麼而發愁。

想要收到好菜,必須讓基地農民好好種菜;想要農民好好種菜,必須讓他們賺到錢。麥豐公司的任務也變成了建立好的利益分配機制。

後來,梁余妮出臺了新政策,年終再對協議農戶二次分紅,每賣給公司1斤菜,再給農戶返利1毛錢,調動農戶把菜賣給公司的積極性。

“要讓種植戶感受到賣給我菜有溢出價值,有增值服務。”梁余妮説。

平順縣北社鄉廟後村70歲的貧困戶王元明,幾十年來,每年種個半畝三分地的蔬菜,下午採摘,淩晨3點開上三輪車到縣城賣菜,日子和收入不鹹不淡。和麥豐農業公司合作後,王老漢的種植面積擴大到了四畝地,年純收入可超過20000元。

北社鄉清和村牛建忠聯合十幾戶貧困戶,成立了平順縣春之韻種植專業合作社,常年種植十幾畝蔬菜,打造高品質蔬菜,不僅帶領鄉親們脫了貧,而且給兩個兒子付了在縣城新房的首付。

“以前遇到賣菜賣不上好價錢時,來年就捨不得往地裏投資,捨不得投資,菜的品質就受影響,種菜進了死衚同。現在和麥豐農業公司合作,他們墊資我種菜,用的都是新技術、好種苗、好肥料,種的蔬菜品質就好,價格也能賣上去。”牛建忠説。

由此,麥豐公司實現了基地的規模化發展,在平順縣7000多畝的基地由2500個小農戶的家庭種植承擔,保證了蔬菜的精耕細作和品質化發展,2020年,麥豐公司在山西其他8個縣也複製了8000畝小農戶種植的蔬菜基地。

讓每根菜遇到最合適的買主

“在市場開拓上,小農戶的蔬菜種植儘管有新技術、新品種的支撐,但是還會因為個體差異造成品質差別,所以渠道商的選擇就應該是農批市場的經紀人為主。”走了一段電子商務後,梁余妮發現線下的農批交易模式更匹配公司打造的家庭種植模式。

從在一畝田上挂上第一單供貨資訊開始,六年的時間,梁余妮線上下逐步實現了和廣東、湖南、河南市場的大戶對結代賣,建立起了銷售渠道。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走的是大路貨的渠道,我們將農戶的蔬菜收上來,分類、貯藏,然後細分市場,按級銷售給各類經紀人,比如我們有供食堂的貨、供大市場的貨、供港澳的貨,不同的貨不同的價格。”梁余妮説。

2020年,麥豐公司在保障廣州、湖南、河南客戶的基礎上,與老乾媽、德莊火鍋等大型優質企業客戶達成了定向供貨的意向,還承接了一部分精品貨的訂單。

隨著基地的壯大,和梁余妮合作的經紀人什麼時候來了,都能拿到自己需要的貨,不會空車而返。由此,梁余妮跟前來收貨的經紀人提出要求,誰要她公司的貨,她都要入一份股。

“你在南方市場銷售,賠了有我的份兒,賺了錢也有我份兒。這樣我就有了話語權了,賣得不好的時候,如果是品質問題,我可以對農戶提要求,賣得好的時候,我可以給農戶爭取更高的地頭價,農戶就會願意把菜賣給我。”

去年,蔬菜行情好的情況下,冷鏈儲運一車菜就可以賺到20多萬,梁余妮和南方的合作夥伴商量後,率先將部分蔬菜基地的地頭價每斤提高了1元多。

“滯銷菜和現實生活中的剩男、剩女一樣,是沒有找到和生産相適應的銷售。我的機會就在撮合基地和渠道的交易上,讓渠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蔬菜貨源,雙方都有獲得感。”

在梁余妮的撮合下,公司的基地和公司的渠道實現了全産業鏈高效協同,成為産銷命運共同體,閉環運營的北菜南銷麥豐農業模式變得可持續起來。

“我在裏面,就是一個媒介,上游可以爭取更優惠的農資,下游可以爭取更合適的銷售價格。公司在生産領域只賺種苗等農資的錢就夠了,更何況在銷售領域靠蔬菜分類、貯藏和入股還有溢出的價值。”梁余妮説。

由此,一個新農人在太行山裏,用整合的方式,為小農戶和自己打通了奔小康的快速路。

來源:中國農網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