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農業中國 > 三農人物

追花養蜂帶動脫貧 六十五歲開始的甜蜜夢想

發佈時間:2020-06-12 10:07:59

一雙粗糲有力的手,一張黢黑剛毅的臉,一副挺得直直的腰板兒……王貞六看起來並不像70歲。他是重慶市黔江區黑溪鎮勝地社區的村民,更是當地聲名遠揚的養蜂大戶。

可誰能想到,武陵山區裏的王老漢,65歲才開始他的“甜蜜夢想”。

早年間,王貞六一家的生活還不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出去打工四處碰壁,老伴多病,兒子因殘疾沒有勞動能力。靠著4畝玉米地,養豬養雞,一年到頭也就不到2000元的收入。

這個家,王老漢扛不動了。2014年,王貞六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王貞六買了兩桶蜜蜂,想靠養蜂賺一筆錢補貼家用,可他低估了養蜜蜂的難度,“沒過多久,蜜蜂全跑了。”那時候的王貞六,每天緊鎖眉頭,在村裏頭溜達。

2015年的一天,王貞六坐著客車,準備去鄰近鎮上碰碰運氣找個工作。電話鈴聲打破了車裏的寧靜,是幫扶幹部張孝華打來的:“老王,區扶貧辦專門給貧困戶開了養蜂技術培訓班,你要不來聽聽?”立馬招呼下車,王貞六一路奔回家裏。

經過一週的培訓,趕著油菜花尾期,王貞六拿出2000元存款,又借了2000多元,買回6桶蜂,精心照料。躲過了初期蜜蜂“潛逃”,卻沒挨過蜜蜂的病症。氣溫陡然變化,王貞六沒來得及讓蜂箱轉場,家裏的蜜蜂只剩1桶。又是白忙活的一季!

老伴勸他別再折騰了,可王貞六骨子裏的倔勁兒上來了。吃飯的時候,書不離手,把培訓班發的書都翻爛了。鄰鄉有幾個養蜂大戶,他也經常去請教。他還專門換了一部智慧手機,學會了上網,遇到問題就隨時上網查或微信求教。久而久之,他基本懂得了養蜂的技術,掌握了蜜蜂的生活習性。

2015年底,8桶蜂發展成了18桶。到了2016年,鎮上又給王貞六2000元産業扶持資金,再加上找親戚朋友借的1萬多塊,老王家養蜂規模發展到54桶。

王貞六還學會了“追花”。五倍子花在高山,就上山追;家門口的烏桕開花,就趕回來。春天油菜花開,冬天最後一片花瓣落下,都少不了王貞六的身影。一年轉場四五次,在山上一住就是大半年。

經過多次轉場和追花,2016年一共釀了700多斤蜜,王貞六的存摺上,多了8萬塊。

甜蜜産業發展得越來越好,2017年205箱,收入20多萬元,王貞六説:“這日子就像蜜一樣甜。”

富起來的王貞六沒忘記身邊的老鄉,他拿著政府給的10萬元發展資金,成立了中蜂養殖股份合作社,拿著自家的蜂箱,挨家挨戶送給貧困戶。到府指導、開壩壩會,王貞六幫助鄉親們規劃養蜂數量、教授養蜂技巧。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的蜜蜂達到了270多桶,參加合作社的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脫了貧。

2019年,王貞六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他更有鬥志了。

如今,王貞六在自家院壩種上了枇杷、李子,補充蜜源,他用這10畝果樹,探索實踐“花—果—蜂蜜—中蜂培育”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午後的長凳上,老兩口輕聲聊著。王貞六感慨:“過去,我是泡在苦瓜水裏,現在是掉進了蜂蜜罐裏。”説完抹了抹濕潤的眼角。妻子“嗯”了一聲,笑得很甜。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姚宇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