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魯爾:經濟轉型中再放異彩

中國網 | 時間: 2010-06-02  | 文章來源: 經濟日報

説起德國的魯爾地區,許多中國人並不感到陌生。但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景象,大多還是那一地區工業的繁榮:煉鋼高爐、採煤井架和高聳入雲的“鋼鐵大廈”——龐大的、用於儲存和轉机的液化氣罐是魯爾地區典型的特徵。不過,現在魯爾地區已經告別了瀰漫的煙塵和機器的轟鳴,映入眼簾的是青山綠水,行人也不再是熙熙攘攘、帶著煤煙味的礦工,而是前來參觀的遊人。

魯爾地區佔地4435平方公里,是當今世界工業遺跡最多、最集中的地區。德國的工業化從這裡起步,它創造的産值一度佔德國國內生産總值的三分之一,鋼鐵産量佔全國的70%,煤炭産量的比重達80%。魯爾地區經歷了德國3次崛起的整個過程,可以説是150多年來德國經濟繁榮的象徵。

隨著世界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興起,魯爾地區的煤炭工業蕭條了,全球化的分工又讓大部分鋼鐵製造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以冶煉和煤炭為基礎的化工産業也難以為繼。魯爾地區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生存挑戰: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作為歐洲最大的工業區,這種轉型是空前的,也是痛苦的。僅是煤炭工人,就由當年的60萬人縮減到目前的3.5萬人。調整持續的時間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直至今天。如果不在現場,無法感受這種巨大的變遷給人們心靈帶來的衝擊與震撼。

這是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換,是工業化時代向後工業化時代的轉變。這種變遷留下的不再僅僅是“痛苦的回憶”,還有勝利的微笑和戰勝挑戰之後方能享受到的愉快。

適時調整 合理佈局

原有的工業保留一部分。在結構調整中淘汰的只是那些落後的生産工藝和設備。煤炭産業雖然僅剩下3萬多人,但卻是德國煤炭工業的精華,生産率極高,目前的産量仍能滿足歐盟需求的三分之一,鋼材産量仍佔歐盟市場的十分之一。保留産業中價值鏈和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 高新技術産業引進了一部分。主要是汽車和裝備製造、電子和精密儀器、生物醫藥、環保和資訊技術等。

向物流、文化領域轉化一部分。利用原有的基礎設施優勢,集內河航運、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一體,向現代物流業要效益。魯爾有發展物流業的先天條件,內河和運河航運十分發達,除了19世紀工業賴以生存的魯爾河外,還有內河航運的大動脈萊茵河,以及利珀河、埃姆斯河。人工開鑿的四大運河將魯爾地區的各大城市連接起來。內河和運河航運的吞吐量每年至少在9500萬噸。杜伊斯堡是萊茵河上最大的碼頭城市,又地處德國中部,外來的貨物可以從這裡很快通過水上系統和陸路交通疏散到全國各地。各地區匯集到這裡的貨物通過杜伊斯堡港可迅速抵達歐洲及世界各大碼頭。為了加強同荷蘭鹿特丹等海運大港的競爭力,杜伊斯堡港將其倉庫的面積擴大了6倍,達60萬平方米。

科技為先 注重應用

魯爾地區經濟轉型至今尚未全部完成,主要是結構調整的幅度大。在第一次結構調整中引進的工業,比如汽車和電子工業,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已成為“夕陽産業”,又面臨著第二次調整。空前的調整帶來空前的挑戰。應對這種挑戰的唯一途徑是知識先行。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魯爾地區就先後建立了波鴻大學、多特蒙德大學、杜伊斯堡大學和埃森大學,以後又陸續建立了9所高校。這13所大學的學科以工程技術和自然科學為主,註冊在校生約20萬人。與大學相連接的是眾多的科研院所和工業園區,其中包括4個屬於國家級的技術應用研究所。除了工業園區之外,魯爾還有創業園區。也就是説,魯爾地區形成了一條從知識産出到應用的完整的産業鏈。

園區和園區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多特蒙德的工業園區集中在微電子領域。1988年以來有二三百家公司和上萬名員工在這裡生根落戶。在蓋爾森吉興市,則以可再生能源的科研與應用為主。相對集中的好處是便於同行之間的技術與資訊交流。目前,魯爾地區已成為“歐洲大學和科研機構最密集的園區”。

舊物改造 充分利用

舊物改造的例子在魯爾地區比比皆是。廢棄的礦區改造成宜家公司在歐洲最大、最現代化的傢具配送中心;一座遺棄的高達40米的井架如今成為魯爾煤礦公司總裁現代化的辦公室;工業鍋爐房改造成設計中心;150年前建立的冶煉廠,有1萬名工人,集煉焦、煉鐵、煉鋼、軋鋼、鍛造和澆鑄于一身,如今成為威斯特伐倫工業博物館八大景區的一部分;1902年建立的煉鋼廠的一個車間,全部是鋼架結構,有8900平方米,現在成為藝術節的殿堂和中央舞臺。

上述改造不僅是為了節省土地,變廢為寶,更重要的是體現出一種如何對待歷史遺産的觀念,一種怎樣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有機發展的思路。

工業文化 異彩紛呈

世界上能夠並敢於打出“工業文化”品牌的,非德國魯爾地區莫屬。魯爾的工業文化遺跡實在是太多了。例如過去屬於“關稅同盟”的一個礦區的礦井,高高的井架類似農家院舍,由於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化遺産”的稱號。還有高達117米,直徑67米的煤氣儲罐,儲罐的頂部現已成為“歐洲最壯觀的觀景平臺”。裏面空間的設計更是獨具匠心,一層和二層是演出的舞臺和觀賞大廳,乘電梯上行,猶如置身宇宙之中:四週漆黑,星斗滿天。讓人嘆為觀止。

魯爾,這片有著悠久工業歷史和工業文明的土地,如今已成為集休閒、娛樂、購物、療養于一體的文化旅遊勝地。這裡不僅有蒂森克虜伯的莊園,還有享譽歐洲的青年式建築風格的“哈根別墅”;在這裡不僅能夠欣賞到萊茵河上古城堡的風光,還可以參觀由過去的工廠改造成的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包括火車博物館、勞動保護博物館和各種工業博物館;歐博豪森的購物中心建在一家鋼鐵公司的廢墟上,擁有200多家商店,多座電影廳,20多家餐館和飯店在河邊林蔭道上依次排開。據統計,現在德國魯爾區80%以上的就業崗位來自服務業。(《經濟日報》駐柏林記者:魏愛苗 )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