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成果,呼和浩特打造“中國乳都”

中國網 | 時間: 2010-05-17  | 文章來源: 內蒙古日報

    從2000年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正式實施“奶業興市”戰略,到2005年,短短五年的時間,成功培育出伊利、蒙牛兩大中國乳品加工領軍企業,創造了奶牛頭數、鮮奶産量、每人平均牛奶佔有量和牛奶加工能力四項全國第一。2005年8月呼和浩特市被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正式授予“中國乳業之都”桂冠。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乳業發展史上的奇跡,這一階段呼和浩特市主要取得了五大成果:

  1、形成了當時全國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建成了10萬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基地旗縣4個,呼和浩特市養殖奶牛的農戶達到11萬戶,其中10頭以上規模的農戶有4萬戶。

  2、創建了奶業發展的新模式。從1998年開始,伊利集團開始建設擠奶站,在全國首創“分戶飼養、集中擠奶、定期核算、按時付款”的模式。使奶牛的飼養過程從分散飼養逐步向養殖小區、養殖牧場、養殖園區過渡,集中程度和集約化水準不斷提高。

  3、創造了驚人的發展速度。伊利、蒙牛兩個上市公司在5年內的發展中創造了許多奇跡,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奶源基地的建設同樣也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

  4、走出了一條新型産業化之路。種植業圍繞養牛業進行調整,奶牛吃什麼就種什麼,使飼草料生産也形成了産業。飼料、獸藥生産和經營企業、良種奶牛擴繁場、收奶、運輸等專業化服務體系迅速形成,奶業産業鏈上的各環節有序運作。  

    5、成功打造了“中國乳都”。繼2000年實施“奶業興市”發展戰略後,呼和浩特市又于2001年提出打造“中國乳都”。全市上下齊心協力、紮實工作。伊利、蒙牛引進世界一流的生産設備,採用世界一流的生産技術,建設世界一流的工業園區,生産出讓所有消費者滿意的産品;養殖基地採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控精液等新技術,加快了改良的步伐,提高了改良的品質;通過推廣全混日糧等模式化飼養,實施“噸奶工程”,提高了飼養技術和水準;採用生産性能測定,建立奶牛檔案,提高了奶牛的管理檔次;採用政府補貼的方式,擴大優質牧草和青貯飼料的種植面積,提高了奶牛飼料的營養比例;採用從村級到市級的冷鏈建設和防控體系建設,使奶牛疫病的預防密度達到100%;採用建設奶牛小區、牧場園區,擴大養殖規模,實現了“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擠奶、統一管理”的五統一;採用實施學生奶計劃工程,增加市民消費,據抽樣調查當時我市每人平均消費液態奶27公斤,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王未未)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