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願與北京攜手發展低碳經濟

中國網 | 時間: 2010-05-01  | 文章來源: 《國際融資》 

● 專訪英國倫敦發展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中國正處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歷史階段。英國是最早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也是低碳經濟的先行者。倫敦作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城市自然成為中國大中城市學習和合作的對象。前不久,《國際融資》記者就如何借鑒倫敦發展低碳經濟經驗等問題,採訪了英國倫敦發展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劉桐渤

London: cooperate with Beijing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倫敦願與北京攜手發展低碳經濟

■本刊記者 吳文哲

記者: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及環境惡化的加劇,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您認為在未來中國城市的發展建設中,低碳經濟會處於什麼地位?

劉桐渤: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中國在2020年前減排45%。要完成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還需要企業和個人的積極參與。低碳經濟對城市建設很重要。綠色經濟、節能減排對於西方來説是一場新的工業革命。18世紀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緊跟著就是資訊革命,現在一場綠色經濟革命正在悄然來臨。我認為,未來城市建設應該有一個零排放的目標,從現在開始就做好節能減排的準備,不要先污染再治理。

記者:您認為中國低碳經濟發展規模能有多大?

劉桐渤:太大了。如果我們把今天世界上的石油煤炭消費量的50%轉化為低碳能源,就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大的一個市場。而實際上可以轉化的比這個要多得多。很多商機都要從這裡開始,倫敦在這方面已經走到了前列。比如倫敦現在已經有鼓勵節能便利汽車的政策,城市的充電網路也開始建立了。

記者:倫敦是否有意願與中國企業在低碳領域合作呢?

劉桐渤:答案是肯定的。倫敦和北京在這個方面確實有加強合作的必要。今年8月份,北京市和倫敦市將舉辦一個低碳經濟技術交流會。屆時,我們希望各界朋友積極地與倫敦的企業交流,積極地把英國的技術引入中國。同時中國的風能、太陽能發電技術也是非常先進的。我想,中國可以把這些技術與西方分享。我們希望通過基金的形式把中國的研發和歐洲的研發,尤其是倫敦的研發結合起來。雙方的攜手合作,可以讓中國的企業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通訊、生物制藥和能源方面的先進技術。所以,我們正在抓緊和北京有關部門談判,希望儘快成立這一科技基金。

記者:這個基金的投資人會是誰?會在什麼時期介入企業?什麼樣的企業有可能獲得這一基金的投資?

劉桐渤:這個基金的投資人包括倫敦市政府、北京市政府和一些企業。倫敦市政府以英鎊出資,而北京市政府將會以人民幣出資。首先,倫敦和北京的相關部門在基金募集階段都會出資。其次,我們希望一些企業以投資人的身份參與進來。中國有些企業有資金,但苦於沒有先進技術或者研發能力,我們這個基金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他們可以出資參與研發。因為倫敦具有很強的研發能力,我們將把基金的一部分投給倫敦的研發機構。等技術研發成功之後,可以授予中方出資企業,這樣雙方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這個基金將會是一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會在企業早期介入,幫助中小企業進行研發。由於北京會大量出資,所以這一基金主要是面對北京的一些高科技中小企業,基本不會投資于其他省市。作為創投,這個基金會有10年左右的回報期,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的基金。基金投資的對象將是市場上急需資金的高科技企業,如生物制藥、晶片技術、IT設備等。簡言之,這個基金會去投資那些目前中國仍依賴進口的高科技産業。當然,企業如果想要獲得這些投資,首先他們的技術就必須是一流的,其次他們還要有詳細的市場策劃,有一支優秀的團隊並做好國際化準備。

記者:中國正處在城市化建設的關鍵階段,産業結構也在大幅調整,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您能否結合倫敦的經驗,給中國的城市建設者提些建議呢?

劉桐渤:未來中國10年的轉型,是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從鄉土中國到城市中國。上海、北京已經到了極限,我們目前要尋找的是一條適合中小城市、新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認為,一個城市就如同一個人,一個人要想活得好,就要有核心競爭力,就是身體好、受過專業教育,或者在哪一個方面有特長。同樣的,每個城市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如果中國的城市都按照一個模式發展的話,城市之間就會相互廝殺。中國目前是出口大國,中國産品的低價對所有國家都是威脅。未來10年中國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擴大內需,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記者:中國城市發展還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學生就業難。從城市建設的角度,您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有沒有解決方法?

劉桐渤:確實,現在大學生就業很難,大家可能都面臨這樣的情況,很多人付出很多代價、甚至花很多錢都找不到工作。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在創造就業方面的投入太少了,把過多的錢投在金融、股票和美國債券這些虛擬資産上,而忽略了實體經濟。應該把一部分錢拿出來,投入到製造業和服務業中去,這些産業能夠創造很多的就業崗位。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的很多縣城人口都不止50萬,在歐洲50萬人口就是一個中等城市。中等城市應該有大學、圖書館、醫院、污水處理中心,甚至還可能有個交響樂團。這裡面蘊含著巨大的就業機會。如果中國能在這樣的城鎮投入的更多一些,那麼可以提供的工作崗位將會很多,這會解決一定的就業難問題。

記者:下一屆奧運會將在倫敦舉辦,屆時,倫敦將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倫敦奧運會能有多大的商機?中國的企業有沒有機會參與其中呢?

劉桐渤:倫敦奧運會已經進入招標階段,直接的商機大約是90億美元,如果考慮周邊産業和後續經濟,整個商機可能會達到800億美元。倫敦當然歡迎中國企業的參與,並且我們倫敦發展署北京代表處近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中國企業了解如何獲得這些商機。

記者:2012年的奧運會過後,倫敦是否會利用這次的奧運遺産進行更多的城市建設呢?是否會和中國進一步合作呢?

劉桐渤:倫敦會與北京合作,在倫敦的奧運村建立一所大學。倫敦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可行性的研究和報告。這所大學將是中國和英國的一流大學間的一次合作,我們將努力把它打造成國際一流大學,並培養低碳、綠色能源、生物能源、金融等方面的人才。這將是北京和倫敦之間永恒的奧運遺産。另外倫敦計劃建設一個中國館。倫敦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全世界500強中有2/3的公司都在倫敦設有分支機構。同時,倫敦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旅遊中心之一,每年會有3000多萬遊客。建立中國館,將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以及中國能向世界提供什麼。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