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城市霧都倫敦

中國網 | 時間: 2010-04-2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是是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這裡是世博雙城記的特別節目,本期候選的兩座城市,一個是倫敦,一個是北京,今天作客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外國問題研究所所長白志剛先生,白所長,您好。

白志剛:您好。

中國網:非常歡迎到我們節目當中來作客。

白志剛:謝謝。

中國網:白所長是研究外國城市的專家學者,今天我們把焦點的城市鎖在倫敦和北京上,我知道白所長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是關於倫敦的,我看了一下,我覺得您的第一句話就很吸引我,説“世界上的城市很多,但是特別有魅力的城市並不太多,我認為倫敦屬於有魅力的城市之一”。

白志剛:對。

中國網:我想知道白所長在倫敦呆了多長時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印象,對這個城市。

白志剛:我在倫敦呆了兩個月,因為我是研究城市的,而倫敦又是我們叫國際化城市,現在在世界城市中,它是頂級的城市,一個世界級城市,我理解它主要體現在經濟、文化和文明方面,所以如果不去倫敦,對於我來講會是一個遺憾,這是我多年的一個願望。好在去年受倫敦發展署的邀請到那兒作為學者訪問兩個月。

中國網:可能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在一個城市生活了很久,對它的眼光和看法已經慢慢失去最初的視覺,但是當你作為一個外來學者的身份,以一個外國人的眼光看這個城市的話,可能您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一些面和點。

白志剛:對。

中國網:您初到倫敦有一些什麼樣的感受呢?

白志剛:我初到倫敦就是驚嘆它的環境,尤其是自然環境,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倫敦在工業革命以後曾經變成一個“霧都”,所以我們那時候對它的印像是從書本裏,從媒體上得到的印象都是什麼呢?是霧氣滿天,河裏是魚蝦絕跡、臭味熏天,都是這樣的印象。到了倫敦以後,感覺天也藍、雲也白、河也清,到處是鮮花,我去的季節正好是五月份,五六月份正好是春季,是倫敦最美的季節,百花盛開,空氣特別清新,我又比較喜歡大自然,所以感覺倫敦原來如此之美。這是第一印象。

中國網:那跟“霧都”的別稱的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是嗎?我們想像當中就應該是漫天大霧的感覺。

白志剛:對。原來我們也看過這樣的電影,像《霧都孤兒》等等,可是倫敦後來在城市發展方面特別重視環境的改善。它有很多很多的措施,包括綠化水域面積,現在是全世界第一,它佔了66%,綠化的面積加水體的面積佔66%,比其他的世界城市多出很多。比如它比紐約要高出60多個百分點,紐約才5%,因為它是高樓林立,等於是寸土寸金,而且原來預留的綠地面積也很小。像上海是36%,東京也是36%,這樣跟這幾個城市比,倫敦的綠化和水域面積要高出很多,跟北京沒辦法相比,是什麼呢?因為這是一項專門的調查,北京只有綠化覆蓋率,沒有水域面積,所以沒有這個數字。法國巴黎也沒有,但是應該看到,我去的時候感嘆倫敦的綠和它的水,像泰晤士河很美,還有很多的大湖,包括像海德公園裏的大湖,盛•詹姆斯公園裏的大湖,還有濕地裏面的大湖,特別美。

中國網:這是您對倫敦最初的印象,因為您的身份很特殊,不是一般的遊客,是學者專家,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員,接下來您的研究是從這個城市哪個角度開始的呢?

白志剛:因為我們有一個課題是郭金龍市長的課題,要進行人口的研究,所以人口的研究一般來講要跟官方接觸的,這是一個方面。還有考察城市的各個方面,比如交通、住房、環境保護或者古城保護,還有人文素質等等各個方面都是全方位的去考察,去觀察。 四通八達的地鐵線路為出行提供最便利服務。

中國網:您説的這幾個方面,我相信很多網友都非常感興趣,咱們可以詳細的來説一下,首先説説倫敦的交通給您留下什麼印象,您有什麼感觸?

白志剛:倫敦的交通應該是值得稱讚的,因為它的地鐵線路很長,應該説是我們北京的兩倍多,現在我們北京才有一百幾十公里,因為在不斷的增加,數字也不是很準,原來我們最早只有1號線、2號線,現在有很多支線,很多縱向的線。倫敦的地鐵時間比較長,已經有100年的歷史,所以它的地鐵區域是呈網狀,網可以覆蓋到社區,還有郊區,像我們現在也正在建的大興線、良鄉線、通州線,這些往郊區的輻射,我們也可以把它叫輕軌。我去倫敦的時候,恰恰是住在倫敦的汀斯特小城,我坐上它的區域地鐵一換,一天下來就是7.5英鎊,但是這7.5英鎊不用再買其他任何的票,憑著這個卡可以再上公共汽車、再上地鐵,任何地方都不用再花錢,總的來講也比較經濟,而且速度非常快,它的地鐵四通八達,你去哪兒都可以到,而且應該説是人們首選的交通工具之一。

中國網:那地面上有沒有像我們在北京遇到最頭痛的交通擁堵,堵得很嚴重的情況?

白志剛:也有,但是它堵得不是特別嚴重,高峰期的時候也會緩慢,但是我沒有看到過堵塞堵死了的狀況,不動了的情況,由於它地鐵的線路比較長,而且密度比較高,所以大大減輕了交通的壓力。

中國網:這是不是有兩方面的因素造成這個局面,一方面是因為地鐵非常四通八達,遍佈到各個區域,還有是不是跟市民的整體素質有關係,我們更願意乘坐大眾的交通工具,可能很少去開私家車,有這些考慮在裏面嗎?

白志剛:有。在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的發達城市,像我們這樣的專家學者、教授,一個是環保意識,還有一個是上班更加準時方便和便捷。如果開著自己的私家車,這個點沒有準,什麼時候開私家車呢?只有週末和假期自己開著方便。平時他們上班,我接觸到的這些教授級的人物都是乘坐地鐵,他們覺得很方便,也很準時。

中國網:這是公共交通的問題,您剛才還説了第二個方面是關於住房的問題,居住的問題。

白志剛:對。住房,應該説倫敦的房價還是比較高,因為它是世界城市,而且是國際旅遊城市,倫敦的人口相對來講也比較多,這樣住房還是比較貴和緊張的。我住的公寓是學生租的,我跟他們合租,月租是折合人民幣3000多塊錢,還是郊區,比較高。

中國網:我曾經採訪一個專家他是談北京城市文化,北京的特色,他這麼來形容北京,他説北京是一個新的移民城市,但是北京有這種包容性,你來到這裡買了房子,有了工作,感覺你就是一個北京人。反過來,我想知道,倫敦會不會也是一個有包容性的城市,在這方面有一些什麼樣的體現呢?

白志剛:作為一個國家的首都,尤其作為一個世界城市,你的包容性是必須的,一個是有沒有包容的性格,另外是現代發展的需要,必須有包容性。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全國各地優秀的人才肯定往這兒集中,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它一定是國際交往的中心,國際上的交流活動,還有一些旅遊、會議等等人們都要來,而且你在變成世界城市的過程中,有些外國人要在你這兒定居,這樣就必須具備包容性,不具備包容性的城市,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城市或者國際化的大都市,是不可能的。

倫敦在這方面應該是起步更早一些,外國人居住人口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應該説是僅次於紐約,是居於世界的第二位,外國人常住人口的比例非常高。如果我記得準確的話,大約是佔本地人口的27%,外國人的比例非常高。還應該有一個指標是體現在國際旅遊的人數上,國際旅遊的人數,倫敦是最高的,我到那兒去有切身的感受,沿著太泰晤士河走,你見到的都是外國人,包括我本人,如果你問什麼事兒的話,你基本問不到,因為你問的都是外國的遊客,你基本問不到。它高到什麼程度呢?我這兒有一個數字,倫敦年國際旅遊佔自己城市人口的比例是208%,是自己人口的一倍多這樣的比例。相比較紐約只是99%,接近於自己的人口數量,巴黎是85%,我們的上海是24%,東京少一點是12%,北京是27%。旅遊的人數倫敦是最多,而且絕對數量也最大,絕對數量達到1564萬,就是國際旅遊人口。紐約是814萬,巴黎是970萬,上海是430萬,東京是147萬,北京是345萬,北京和上海現在的國際旅遊人數差不多,但是上海的人口更多一點。

中國網:如果沒有這個數字進行比較的話,我們可能對這個概念還比較模糊,但是一比較的話就會發現,原來去倫敦旅遊的人是這麼多,已經排在第一位,那您覺得這背後是什麼原因讓倫敦有這樣的魅力,那麼多的遊客蜂擁而至。

白志剛:客觀上來講,它處在歐洲,而歐洲的遊客一般考慮出國旅遊的時候,先要考慮到一個島國倫敦去,到英國去,英國的首都又是首選,而且它的交通很便利,它有若干個交通的手段,尤其是火車,跟歐洲直通的火車,非常快,很容易,不用辦簽證,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倫敦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它是世界的頂級城市,我們叫做世界城市之一,這也是一個方面,它發展的歷史比較久,文物比較多,但是我感覺倫敦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魅力,它強調自己文化的魅力、活力、吸引力,尤其是有很多文化的節日,這個城市是很有文化的品位,所以我覺得這是吸引全世界的人到倫敦去旅遊最重要的因素。

中國網:它的這種文化品位在您看來是體現在什麼地方?

白志剛: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城市品位》,城市品位,我覺得包括若干個方便,我給它分成六個方面,比如自然環境,就是自然條件,然後是經濟發展模式,比如倫敦強調的文化産業和文化創意産業,這一點是很厲害的,應該説僅次於美國。它還有城市的建築,建築的藝術性,比如説古老,它的建材,建築的風格、色彩等等,藝術的品位很高。還有它的文化,文化是多樣性、活力。還有人口的素質,人口素質比如人口中上過大學的人比重有多大。反正我把它分成六個方面,現在我談到五個方面,也許環境可以單撥出來,是城市的環境,算是第六個要素。

比如我在倫敦住的時候經常去裏士滿公園,它是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而且是國家的自然保護區,那裏面有300年以上的大樹,很多很多,包括倫敦城裏也是,一些大的橡樹很多,這一點我很驚訝,他們古樹保護得這麼好。我覺得倫敦這六個方面總的來説是城市品位非常高。

中國網:您剛才講到為什麼很多的歐洲人願意去倫敦旅遊,因為它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交通也非常便利,我看了一些資料,裏面描述走在倫敦的街頭,能感到古典的歷史的厚重,也能感到現代的這種感覺,所以我很想知道這樣一座大的國際化都市,怎麼樣來處理保護古文物和發展現代的建築,兩者是不是會有矛盾,他們做的怎麼樣?

白志剛:您這個問題很好,歷史文物的保護和現代城市的發展永遠是一對矛盾,因為保護就意味著老的建築不能拆除,那麼它的地就騰不出來,而現在城市發展又需要很多的商業用地,包括住房等等,這永遠是一對矛盾。在這個問題上倫敦解決得很好,他們處理得很好,像巴黎一樣,倫敦政府特別強調的是古城保護。

我這兒有很多的資料,比如倫敦把自己的城市分成了五個保護大區,881個小的保護區,保護得非常具體。我們北京原來説是25片保護區,指得老的四合院保護區,另外我們有一些保護重點的文物,而倫敦是特別細緻,比如我説的五大片,一個是歷史古城保護區,主要是城市的中心區,包括它的皇宮,白金漢宮,包括議會、政府的機構、商業文化設施、大本鐘等等這些古代建築和它的景觀,這樣來講,它是連同建築和周圍的景觀一起保護的,這是一大片。

第二片是宗教歷史建築保護區,主要是聖保羅大教堂為代表的那些教堂,宗教場所。第三片是南岸的近代建築文化區,主要保護的建築有皇家節日大廳等等。第四片是科技文化的功能區,在這個區裏,像皇家天文臺,像國家海洋博物館和軍事科學院等等,以科技為主要內容的建築。第五片是沿泰晤士河的碼頭濱海觀覽區,主要保護的對像是舊的碼頭,像吊塔等等,主要是考慮遊人需求的時候,考慮到沿河怎麼來行走參觀,同時要給人們一些古老的東西供人們回憶城市的歷史。這是倫敦五個大片的保護區。

同時他們還特別注意現代建築和古代建築融為一體,因為一個城市不可能全部都保護,有的是指定的文物,像倫敦指定的文物有150個,其中有四個是聯合國命名的叫歷史文物遺産,是聯合國級別的歷史文物遺産。像我們北京的長城、故宮都是,像它這兒有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倫敦塔橋,還有格林威治天文臺,還有皇家花園,都是四個世界級的。而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公園和花園有142個,像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還應該更加重視起來,因為這些花園、公園是人們經常去的地方,是人們去欣賞美,去休閒的好地方。歐洲的公園跟我們公園不太一樣,我們的公園原來主要是自然,是生物、水體等等。他們的公園裏,像雕塑很多,歷史人物的雕塑,還有一些古代的建築,所以他們人文的東西更多一些。還有歷史戰場,同時還有戰略性的眺望景觀有10個,像我們中央電視塔這樣的景觀,像紐約雙子座國際大廈等等這些東西,都作為他們保護的範圍。比如眺望景觀主要是作為英國地標式建築的,像聖保羅大教堂、國會大廈等等有10個。實際上最最重要的是它有立法,比如在重點文物周圍要限高,北京也是如此,北京故宮周圍都有限高的,不能隨便超高,不能超過我們文物主體建築的高度,這是要受到限制的,即使高的話,也是一個坡線型的走,不能突然就起來了,這是不可以的。

同時現代的建築和古代的建築一定要融為一體,融為一體,一個是限高,一個是空間的距離不能太近,近了以後就影響歷史文物的景觀。其有建築的風格,建築的色彩,還有綠化的陪襯,是總體去考慮的。所以在設計方面應該説是很嚴謹,有法律的嚴肅性,同時還有藝術的精心設計,我覺得這一點倫敦做得非常好。給我的印象,初到倫敦會覺得它的古老建築,尤其是石材比較厚重的,特別的莊嚴,很大型的、很氣派的建築,我感覺比巴黎還多。

中國網:讓人跟歷史的感覺會感覺如此之近。

白志剛:很厚重。你覺得在這座城市,你就有一種走進歷史的感覺,包括它的大樹,你在一座古老的建築,不管是裏面還是邊上,旁邊還有古老的大樹,城市的記憶就能呈現在你面前,感覺人有了歷史,有了底蘊,同時對你身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覺得這種氛圍對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性格,包括人的文明舉止都是無形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説在那樣的場所怎麼能做到隨地吐痰呢?怎麼能做到不文雅的行為,可能你覺得跟周圍的環境不相適應,這樣來講,無形中對人們一種道德的整體提升非常有好處。

中國網:其實古人跟今人除了文字可以進行對話和交流,有時候這種特別有歷史感的建築,這些百年的樹木好像都能完成這種使命,讓古人和今人有一種對話,有一種神交。

白志剛:對,您説得非常好,是這樣的。

中國網:在倫敦除了這些建築,這座城市給您的印象之下,還有一部分很重要,就是跟倫敦人打交道,我很想知道您印象當中的倫敦人是一些什麼樣的性格,是什麼樣的感覺?

白志剛:一般人們老早的印象,或者説傳説,就是倫敦男人很紳士,我這次去的感覺應該説不是很深。

中國網:為什麼?

白志剛:因為我天天跟他們一起接觸,我感覺不是像有些人講的,倫敦人很派,拿著個派頭,拄著個文明棍,拿著雨傘。

中國網:永遠是女士優先。

白志剛:女士優先還是女士優先,這是不變的。他們舉止也很文雅,但是那種紳士的派頭幾乎看不到,他們這些人也很時尚,也很現代,不再是那種服裝衣冠楚楚,然後走起路來拿拿姿勢,擺個樣子,沒有。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年人、老年人,我看到的很少。

中國網:可能傳統的觀念在我們頭腦當中太根深蒂固了,我們帶著這個觀念去印證的時候,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白志剛:對,但是有一部分人還在保持。比如我接觸有的學者他還強調自己的紳士風度,還是西裝革履,談吐,坐姿等等都很有風度,還有一部分人,他骨子裏的東西還在,但是隨著世界潮流的變化,他們實際上也在發生變化,人們還是追求生活的舒適、簡單、樸素等等,我覺得這方面在變化。但是在有些方面還在保持,比如他們正式用餐的時候,那是很儒雅的,很風度的,什麼樣的坐姿,什麼樣的聲音,你的談話舉止,包括你用的刀叉等等,都是非常紳士的,還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在大街上看的時候,我覺得他們也非常隨和。

中國網:可能外在的已經被同化了很多,但是骨子裏英國人的那種傳統還在。

白志剛:對。

中國網:我看過一些評價的詞語和關於英國人的性格,有這樣一些詞語“友善、文明、幽默、刻板、自大、或褒或貶”,您印象當中英國人、倫敦人是什麼樣的性格?

白志剛:因為每個人都有跟別人不同的性格,您説的這些性格特點都存在,他們身上都有,但是刻板已經很少。刻板可能是在辦事的嚴謹程度上,較真程度上有,我們中國人也有。這一點我覺得少了。但是友善這一點,我到那兒去感覺得比較多一些,因為我是一個人去的,人生地不熟的,有些事情需要接觸,比如我到市政府接待大廳的時候,泰晤士河邊上,很友好,無論是保安還是工作人員都彬彬有禮,而且對你的問詢很耐心,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這是官方的服務,我覺得是代表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形象,這一點做得很好。普通老百姓也非常友善,比如我照相的話,如果我自己想照一張相,沒法兒照,我請他們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人拒絕,都會幫助你,無論是在小區裏面,還是在河邊,在樹林裏面,人家都很熱情的幫助你,而且你要照他的時候,他們也特別友善。你跟他合影,他很高興,我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雙胞胎的孩子坐在椅子上,我説我能不能給您照個照片,她非常樂意,而且表情非常自然,沒有説你幹嗎給我照,什麼我肖像權的保護等等,沒有這些説,很好。唯一一次被拒絕,也不叫被拒絕,是一位大學的教授,他説,實在對不起,我現在急著去趕一件事的時間,真對不起。人家還是很抱歉,自己覺得很抱歉。其他的幾乎沒有人拒絕,我覺得這一點挺感動的。

還有一個故事,我從倫敦去威爾士,中間需要倒一次火車,結果我和一個研究生聊天聊得很興奮,過了站了,過了站以後就很麻煩,因為已經是深夜了。這時候我們倆有一點發傻,因為交談都是用的英語,周圍一位先生聽到了,跟我們説了幾句,説可以倒汽車,但是他説他也不知道怎麼倒,我們就感覺到挺無奈的,你説怎麼辦呢。下了車就往車站外面走,這時候有一位倫敦的火車站臺的女士,很客氣的跟我們講,説,您看我這張打出來一張線路圖能不能幫助你,我們感覺特別驚訝,我們説,她也不知道我們這個事兒啊。後來我們猜想一定是那位男士告訴她怎麼走,因為男士走得比較快,我們倆很徬徨、很無奈的慢慢走,然後那位女士拿出來她已經打出來的怎麼怎麼換車,整個的線路給我們看,我當時特別感動,我覺得人家這種對人的熱情、友善、服務是無聲無息的,都不用你去求助,自然就給你來幫忙,這讓我特別感動。那位男士不知道就不知道唄,但他主動跟我們講話,説可以坐公共汽車,然後看到我們倆不知道怎麼倒的時候,人家自己跟工作人員聯繫,工作人員又找到我們倆,你想想這整個的過程,我覺得已經是文明很好的體現。

中國網:一個小小善意的舉動,能夠讓人心頭一暖、一熱,而且一直記到現在,也構成對這個城市的印象。

白志剛:非常對。

中國網:有的時候我們出去旅行,可能以前我們更多的,或者做研究是去看城市的建築、城市的文化,可能現在更多的發現這個城市生活的人,他們是這個城市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面,他們是這個城市當中的靈魂。現在很多人有這樣的説法,比如像在北京生活壓力太大,社會節奏太快,就説北京可能不是那麼一個適合生活的城市,可能去個二線城市很好,無獨有偶,我在網上看倫敦一些介紹的時候,有的倫敦人就説:“什麼叫城市,是為了工作集結到這個地方來,而真正適合生活的是一些鄉間的小村、小鎮。”我很想請問白所長,您覺得倫敦居民幸福指數高嗎?它是一個宜居城市嗎?

白志剛:這個只能是相比較而言。相比較而言,倫敦還是很宜居的城市。

中國網:體現在什麼地方?

白志剛:比如交通、購物、它的環境,比如現在的綠化覆蓋率,水域的面積,還有增加整個文化的氛圍,這些相比較而言是比較宜居的。但是我比較贊成您的觀點,為什麼是城市,城市實際上是人類因為某種需要而聚居的場所。為什麼要聚居?它實際上是經濟的高度合理化。比如一個教師教多少學生,一個學校有多少個班,只有把這些孩子聚集起來的時候效率才最大化,如果分散到很廣的地區去,一個老師可能就教幾個孩子,效率大大降低。比如他的辦公,要聚集起來的話效率就很高,像您剛才外面辦公的人員,在一起效率很高,互相的接觸、交流,效率非常高。還有它的購物,如果很分散,購物就要走很多地方,如果購物是一個大型的商場或者是商場林立,商場挨著商場就很方便,所以城市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由於人口的高度密集,必定帶來很多的不便,比如綠地跟我們説的鄉村去比肯定會差很多很多。比如從它的舒適程度上要差很多很多,畢竟城市有一個容積率的問題,大樓和大樓有時候挨著比較近,視野就會受到影響。

我有一個觀點,不知道對不對,我覺得文明是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城市是人類文明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怎麼講呢?人類從原始的狀態,後來有宗教的信仰,有了聚集的需求,包括經濟發展的需要等等,城市確實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人類文明再向前發展,也許是我們講的逆城市化就會出現,現在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怎麼講呢?因為由於資訊的高度發達,所以人們居住在城外或者郊區已經成為可能。交通也發達了,到城裏上班和掙錢,城市掙錢是最好的地方,到郊區去生活成為可能。我的一個觀點,當人類從高空降到地面的時候,就是一個更文明的時代要誕生。如果我們住在樓上,你想一想,沒有天,上面都是樓頂,沒有地,接觸不了地氣。像北京的四合院是非常宜居的,有天、有地,坐在院子裏,鄰居或者家人品品茶,種點兒植物,種點兒花草去觀賞觀賞,都是非常好的。只有在郊區才能實現人類居住的最理想的狀態的實現。我覺得是這樣。你剛才講了,你再宜居的城市比起郊區來講也會差很多,所以現在北京實際上也已經發生了這樣的情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或者一些離退休的人已經開始向郊區轉移,這個趨勢是一種人類文明共同的一種趨向。國外已經出現得比我們早,就是逆城市化,現在我們北京也開始出現這樣的一種趨勢。

中國網:您提的這個詞兒叫“逆城市化”,也讓我想到了不久以前我看的一篇文章叫做《新上山下鄉運動》,就是城裏人更多願意去接觸那片綠色,去爬山,去到真山真水當中,尋生活當中那種最質樸的願望。您看今年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您怎麼看待這個主題,是不是以後會走向您説的逆城市化的方向發展呢?

白志剛:“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特殊的歷史階段確實如此,因為比如城市它的很多設施確實讓生活很便捷,比如居住條件,樓房裏面的供暖設備、下水等等,這是最早的平房解決不了的,但是現在的平房已經能解決了,應該説成本高一些。因為要採暖,包括污染的處理,它的成本要高一些。但是城市是共同完成的,比如中央供暖或者集中供暖,相對來説成本很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應該也是很不錯的一個口號,怎麼講呢?像我説的那種文明,逆城市化的文明是多少年以後的事情,可能得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會更長時間,但是城市呢,實際上現在要求城市品質的改善,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質,它就要更多的增加綠地,增加公共空間,擴大人的居住面積,或者適當的降低建築的密度,改善交通、治理污染,污染包括你説的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噪音的污染等等都要降低下來,現在低碳經濟也是如此。這樣來講,城市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應該説是一種理想,但是要説鄉村讓人的生活更美好,可能對於更多的人可能會有更多的吸引力。

中國網:最後一個問題,有這樣一種説法,説認識北京的話,要從北京的門開始,各種各樣有歷史意義、有歷史厚重感的門很多,如果認識倫敦的話,應該是從博物館開始,我想知道白所長對於英國博物館的一些感想和所見所聞的一些看法,它會不會成為您再次返回倫敦旅遊觀光的一個最大的吸引力?

白志剛:您這個問題非常好,這也是我對倫敦文化方面最重要的感覺。我在倫敦的時候,去的博物館次數最多,用得時間最長,比如國家級的博物館,倫敦在世界各主要城市中是最多的,國家級的博物館有22個,紐約有16個,巴黎有19個,上海有6個,東京有8個,北京的博物館數量在我的那篇文章裏有,也不少,但是我覺得從它的展覽內容到建築的歷史厚重等等,我們的博物館是跟外國學來的,我們最早沒有,或者説多少年來不是很發達。在國外博物館是城市文明和國家文明重要的標誌,倫敦在這方面,像大英博物館,倫敦的城市博物館,我都去過,還有很多的藝術博物館,讓人得到精神的陶冶。徜徉在其中,你去在那兒看一看,去品一品,然後去靜靜的想一想,我覺得是一種精神的享受,而且你是全方位的素質的提升,你看到文物的時候會想到歷史,看到藝術的時候會欣賞到一種美。你看它城市發展脈絡的時候,會考慮到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軌跡,這樣來講,去倫敦的博物館應該是一種享受,真的是一種巨大的享受。如果回到倫敦,肯定還會去博物館,因為看不夠,因為還是嫌時間短。

中國網:所以把這個問題放在最後,也是希望所有的網友們有機會能夠聽著白所長的介紹,也能去看一下英國有歷史厚重感的博物館,去看一下年遊客排在第一位的這樣有魅力的大都市。

白志剛:我再補充一句,跟博物館相類似的,像它的公共圖書館很多,倫敦的公共圖書館是世界上城市裏面最多的,它有395個,紐約是255個,巴黎是303個,上海是248個,東京是369個,倫敦最多是395個。而公共美術館倫敦也是最多的,它有92個。紐約沒有統計,巴黎是59個,上海才有6個,東京有40個。我説的這些數字是倫敦市長委託他的發展署做的關於倫敦文化發展戰略的調查,這個調查説明倫敦特別重視,我們現在北京也提出要建設人文北京,要建世界城市,而世界城市除了經濟上重要的指標以外,在影響力方面,文化文明的影響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北京在這方面我們通過奧運會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這方面通過人文北京的建設,包括綠色北京、科技北京,實際上都屬於大文化的範疇,我們通過“三個北京”的建設,我覺得北京會一天天的好起來,會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城市,北京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中國網:而友好城市的這種關係也為兩座城市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可能,謝謝白所長今天做客我們的節目,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白志剛:謝謝。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