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航:愛是一種陪伴

    王志航,汶川地震志願者,幫助200多個地震致殘孩子,被親切地稱為“乾媽”。
    顏清丞,原北川中學學生,已經逃出的他,毅然返回,脫著骨折的腿救援其他師生。
    陳誠,5.12汶川地震志願者,從美國第一時間趕回災區,運送物資途中受重傷,但在短期內便積極、樂觀地開始新的生活。
    張學兵,廣元市委宣傳部外宣科科長,在災民和幹部雙重身份的責任和壓力下,堅守在救災、重建一線。
    何國香,寶輪鎮蒼溪河新農居村民,震後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搬入新房,做起小生意,日子比以前紅火多了。
    ……
    中國網記者被這些感人的、溫暖的、刻骨銘心的人和故事感動,“那些堅強的笑臉——汶川地震三週年人物紀實”大型視頻訪談專題,透過一張張堅強的笑臉,講述了他們在重建家園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志願者陳誠

“要做自己的強者,不僅要活,還要精彩的活,不僅要自己走出來,還要幫助別人”

   他叫陳誠,今年25歲,是個樂觀、開朗、自信的年輕人。他愛唱歌、愛創作、愛旅行。3年前在美國就讀大學,對畢業後的生活充滿希望。    
   2008年5月,當得知家鄉地震的消息後,陳誠從美國第一時間趕回四川,確認家人安全後,他積極的投入到了志願者的行列中。7月,陳誠奔赴青川災區,在運輸救災物資的途中遭遇的車禍,讓這個帥氣的少年不能再像原來那樣隨心的去旅行。對未來的渴望仿佛會從此與他無緣,然而他卻驚人的在很短的時間內積極地、樂觀的站起來,笑著,繼續志願者工作,並重新開始他的創業生活。詳細

原北川學生顏清丞

“以前大家都像小孩子,會談起08年的傷,現在大家不一樣了,會談自己的未來。”

   初次看到他,很難會把他跟經歷過地震生死的孩子聯繫到一起,然而他正是經歷過地震的生死。他是極少數沒有受到重創從3年前遭受地震的北川中學逃出來的學生。當時的他是班長,地震發生時,已經逃出的他迅速返回教室,拖著已經骨折的腿救助同學和老師。他説,他現在不回避再去回憶當時的情境,因為他已經從那裏走了出來,他很堅強,他現在是大一的學生,他是顏清丞。詳細

基層幹部張學兵

“整個災區發生了很大變化,還有人們的精神面貌,對生活充滿信心。”

   他叫張學兵,四川省廣元市市委宣傳部外宣科科長,是戰鬥在汶川地震救援、重建一線的基層幹部,但同樣也是汶川地震的災民。這種雙重身份給了他更多的壓力和責任。然而今天的他,講起從前的故事已經很從容,那是堅強的、驕傲的、收穫後的喜悅。
    負責宣傳工作的張學兵,三年來,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和成長呢?詳細

新民居村民何國香

“老公在開車,我開了小店。房子比以前寬了,睡得好。”

   以前她和村民們住在廣元市寶輪鎮的深山裏,居住條件很差,一家人靠種地為生,2008年地震發生後,家裏的房子全部都震塌了,當時覺得一切都完了。在寶輪鎮鎮政府的幫助下,一家人搬到了山外,向銀行貸了些款,加上自己的積蓄,買下一棟兩層樓的農房,如今,她家開了個小賣鋪,丈夫做起了建材運送生意,女兒在成都市裏一家幼兒園工作,日子過得比以前紅火多了。提起這幾年,何國香感慨萬千.....詳細

新起點·新跨越

重建聚焦

國新辦就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情況舉行發佈會
   國新辦于2011年5月10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魏宏、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澤巴足、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江澤林介紹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情況。<詳細>
“5·12”地震三週年:秀美青川 相信未來
   時隔一年,記者與陳玉梅在東河口偶然重逢,她變得不再寡言,“現在家家都有至少三間房子,村裏還有活動室可以耍”。陳玉梅手指著不遠處山腳下她的新家,那是一幢幢青瓦白墻的川北民居,在午後的陽光下格外引人注目。“他們(逝去的親人)也希望我過得好些,以後會越來越好。” <詳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zhenghb@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57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