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供求平衡並不意味著結構是一一對應的 |
中國網 | 時間: 2010-03-10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中國網:與“用工荒”相對應的另一個奇怪現象是,大學生為找工作擠破頭。2010年,中國將有630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2010年被評為大學生就業最吃力的一年。 陳立鵬: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確實是因為這些年高校擴招比較厲害,有一個數字2001年的時候畢業生100萬左右,到2010年畢業生是600多萬,數字增長是很快的,這麼大量的學生找工作,而我們的經濟發展不是成倍的發展,不會成倍的提供就業的崗位。 都陽:剛才陳老師説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總量上供求現在平衡並不意味著結構上是一一的對應。當中有一些很複雜的問題,比如培訓體系是不是適合,某些高技能的崗位可能沒有;比如我們教育體系的改革,我一直認為大學生就業難和我們的教育體系本身的改革是有關係的。國家也在制定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規劃綱要,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更好的服務。這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高等教育面向勞動力市場的一個情況,怎麼和勞動力市場更好的連接,怎麼讓勞動力市場在高校當中得到更好的反映。 都陽:用工荒是對普通工人,大學生受過很多教育,我們對大學教育的投資,包括公共的投資和家庭的投資都是相當大的費用,如果説大學生想從勞動力市場得到回報,必須有更高的工資補充成本的投入。從總量關係上看,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供給的局面變化導致了用工荒的出現,用工荒的出現是因為農民工的群體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借用經濟學的一個理論,他願意接受的工資比較低,這樣他的就業靈活性就更高。大學生因為他個人也好、家庭也好,付出的時間和公共資源都很多,所以相對來説他心理價位就會高一些。另外跟整體宏觀經濟發展結構有關係,因為經濟在增長當中,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還是很多的,由於總體的工資價位比較低,勞動力優勢比較明顯,這個産業就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相對低技術、低工資的群體有更高的需求,相對來説高技能的這部分需求可能沒有這部分完善,從結構上就可能出現這個問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這部分群體,就業仍然這麼困難。隨著這幾年用工荒局面的出現和勞動力市場價格信號的釋放,在未來有可能會看到我們大學生擴招的政策會取得一些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