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國家概況

中國網 | 時間: 2009-06-22  | 文章來源: 中國外交部網站

【人民生活】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稅收、高消費為特徵。2007年社會福利(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住房等)開支為6040.37億克朗,約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41.7%。2006年每人平均收入24.34萬克朗。2007年失業人數約為15.7萬人。全國有醫生11351人,病床2.6萬張。私人住宅擁有率54.7%,別墅擁有率38.6%,手機使用率92%,家庭電腦擁有率84%,上網率86%。每千人擁有醫生2.1名,洗衣機740台、電視機575台,小轎車377輛。

【軍事】根據丹麥憲法,瑪格麗特二世女王是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丹麥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國民衛隊組成,其中陸、海、空三軍為現役正規軍隊。國防部是武裝力量最高行政機關,國防大臣為文職,向議會和首相負責,對武裝力量實施行政領導。國防司令部是武裝力量最高指揮機構,負責三軍的作戰、訓練和後勤保障。現任國防司令是漢斯·傑斯帕·赫爾旭(Hans Jesper Helsø,2002年5月上任),國防參謀長為蒂姆·斯洛斯·約根森(Tim Sloth Jørgensen)。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義務兵服役期8~12個月,志願兵服役期為54~72個月。(資料來源:丹麥國防部)

【文化教育】丹麥培育了以童話聞名於世的著名作家安徒生、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共有13位丹麥人獲諾貝爾獎。在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免疫學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具有平等發展的文化方針,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2007年,全國有各類博物館256所。全國共擁有影院165所,全年播放國內外電影649部。

教育事業發達。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2004年全國共有學校3162所,學生114萬人,其中小學2434所,學生68.6萬人;高中153所,學生7.0萬人;職業學校150所,學生17.6萬人;綜合性大學6所,學生7.9萬人;師範、技術、農業、商業、藝術、音樂等院校149所,學生7.2萬人。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於1479年, 約有學生3.7萬人)、奧胡斯大學(建於1928年,約有學生2.9萬人)和丹麥技術大學。2007年國家教育經費預算為313.2億克朗,約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1.8%。

【新聞出版】2005年,全國有日報32種。發行量128.8萬份,週日報10種,發行量116.2萬份,期刊雜誌108種,技術及地方報刊278種。主要報紙發行量如下(括弧內為創刊年):《日德蘭郵報》(1871年),平日版15.0萬份,週日版20.5萬份 ;《政治報》(1884年),平日版12.9萬份,週日版16.7萬份;《貝林時報》(1749年),平日版12.6萬份,週日版14.9萬份。

丹麥通訊社(Ritzaus Bureau):1866年創建。丹唯一的全國性通訊社,由各大報紙合辦。

丹麥廣播公司:1925年創立。丹麥最大的全國性廣播電臺和電視臺。

丹麥電視二台:1988年創立,1989年開播。

【對外關係】 冷戰結束後,丹麥對傳統上以北約、歐共體、北歐合作和聯合國為支柱的外交政策進行了調整,在繼續重視聯合國作用的同時,突出以歐盟為重點,堅持依託北約,加強歐洲安全合作,積極拓展以北歐合作為基礎的環波羅的海合作,並增加了“共同安全、民主和人權、經濟和社會發展及環境”等內容,重視發展與亞太及發展中國家關係。

【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關於國際形勢:認為國際形勢總體趨向緩和,但恐怖主義、氣候變化、民族和宗教問題等非傳統安全因素成為威脅國際安全與穩定的突出問題。認為世界政治形勢朝多極化方向發展,新興國家發揮更大作用,主張各大國間應加強對話和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關於聯合國作用和改革:視聯合國為國際社會構架的基礎和國際安全與穩定的保障。積極參與聯合國事務。認為聯合國須在伊拉克戰爭後重樹權威,發揮更大作用。主張聯合國加大國際反恐合作與防擴散力度,提高預防和解決危機、維和促穩及參與衝突後重建的能力,並加強與地區安全組織的合作。呼籲聯合國重視非洲發展問題。支援聯合國改革,曾聯署四國提案,但反對擴大否決權,強調提高對經社發展領域的重視程度。

關於國際反恐:認為恐怖主義已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之一。譴責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支援反恐鬥爭。重視建立全球反恐聯盟。認為聯合國、歐盟等國際組織應成為國際反恐合作的重要機制,致力推動聯合國就“恐怖主義”定義達成一致,進而制訂國際反恐公約。2008年6月2日,丹駐巴基斯坦使館遭受恐怖炸彈襲擊,造成多人傷亡。

關於軍控問題:主張促進核裁軍,呼籲所有國家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禁止核子試驗條約》和《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等。認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對於全球裁軍和核不擴散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呼籲各國全面執行聯合國關於防擴散的1540號決議。表示將積極參與“防擴散安全倡議”(PSI),主張與航運企業開展合作,打擊非法運輸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相關原料等活動。

關於中東問題:認為國際社會應對中東問題予以更多關注,促進中東地區各方互信與合作,避免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和原教旨主義蔓延。強調美不可替代作用,主張歐盟與中東-環地中海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積極促進中東和平進程。呼籲以從加沙地帶撤軍。承諾增加對中東地區民主援助以改善該地區民主、人權和良政,但以執行更為“中立、平衡”的中東政策為由,取消了一些援巴項目。2004年提出旨在推動中東與阿拉伯地區民主化進程的“阿拉伯倡議”。

關於朝核問題:支援朝鮮半島無核化及和平解決朝核問題。要求朝方放棄發展核武,呼籲美朝通過對話改善關係。高度評價中國發揮的積極建設性作用。認為歐盟可在適當時機參與解決進程,特別是在促進朝鮮發展經濟及推動朝鮮融入國際社會方面發揮作用。2006-2008年每年通過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向朝方提供500萬克朗的人道主義援助。

關於伊朗核問題:注意與歐盟保持一致。認為應運用安理會權威支援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發揮核心作用。敦促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合作,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而非制裁與孤立的方式解決伊朗核問題。

關於伊拉克問題:支援美國採取軍事行動推翻薩達姆政權,曾派遣護衛艦、潛艇各一艘以及150多名士兵參戰。主張聯合國在伊拉克戰後維和、重建和民主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積極參與伊拉克維和任務,于2003年派駐維和軍隊,2007年8月完成撤軍。丹麥參與伊拉克維和任務開銷總額已達20億克朗,2008-2010年將再撥款1億克朗用於援助難民,並積極考慮免除伊拉克所有對丹債務。

關於阿富汗問題:關注並積極參與阿重建工作,重點援助民主和法制建設。在阿富汗駐有520名士兵及1架運輸機。2007年1月宣佈加大對阿富汗經援力度,將投入1.58億克朗。2008年6月出臺《2008-2012年阿富汗戰略》,計劃增派士兵85名,將2008年對阿富汗援助提高至3億克朗,2009年增至4億克朗。

關於非洲問題:重視對非關係和非洲發展問題。對非援助佔其對外援助的一半以上,並計劃于2010年前提升至三分之二,注重經援與民主、人權掛鉤。2008年初成立丹非“有效發展合作”委員會,負責援助監管和政策諮詢。關注達爾富爾問題,認為蘇丹局勢不容樂觀,呼籲國際社會聯合施壓。積極支援非盟/聯合國混合維和行動。

【同美國及北約的關係】視美為其最重要的戰略盟國,奉行追隨美的外交政策,將與美國及北約關係作為跨大西洋合作的核心內容和丹安全政策的基礎,認為美與北約在歐洲的軍事存在有利於歐洲的和平與穩定。支援美建立國家導彈防禦計劃,2004年與美簽署協定,同意將格陵蘭島上的圖勒基地納入美導彈防禦系統。丹麥首相拉斯穆森于2006年6月、2008年2月兩次訪美,雙邊高層往來頻繁。

支援北約東擴,主張北約適時轉換職能,加強快反能力,以適應處理國際和地區危機和衝突的需要。認為北約除集體防禦外,還應承擔捍衛自由、民主、人權及保護少數民族權益等共同價值觀的責任。積極參與北約在科索沃、波黑、阿富汗等地區的反恐及維和行動。主張北約應與俄羅斯加強合作,促其進一步融入歐洲。2008年4月,丹首相拉斯穆森當選北約秘書長。

【同歐盟的關係】視與歐盟合作為外交政策的核心依託。支援歐盟東擴與深化一體化建設,認為歐盟繼續擴大面臨挑戰,當前應將重點放在發展內部經濟與科研等提高全球競爭力的行動能力上,要求維護小國利益,拉近歐盟與民眾距離。繼續在司法、防務、貨幣、歐洲公民權等四項歐盟合作領域持保留態度,2000年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2002年下半年輪值歐盟主席,成功結束了歐盟與中、東歐十個國家的入盟談判。2008年4月批准《裏斯本條約》。受愛爾蘭全民公投否決《裏斯本條約》影響,宣佈無限期擱置原擬2008年底就取消在參與歐盟司法、防務、貨幣合作及歐洲公民權方面的“四項保留”的全民公決。

【同中東歐和波羅的海三國關係】重視發展同中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關係,認為中東歐國家正處在冷戰後的“安全真空”,北約和歐盟雙東擴有利於保持歐洲的長期穩定。丹曾積極支援波海三國獨立,同其他北歐國家一起最早承認並同三國建交,強調繼續加強同波海三國在經濟、社會保障、軍事等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環波羅的海地區合作,並力圖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支援“東部夥伴計劃”,注重與中東歐國家加強經貿合作。

【同俄羅斯的關係】認為俄羅斯局勢走向對歐洲安全和穩定至關重要,加強同俄合作是建立歐洲安全新格局的基礎。主張與俄建立建設性的、長期的合作關係,保持俄政治和經濟改革勢頭,使俄儘快融入歐洲進程。在車臣問題上與俄存有分歧。強烈譴責俄羅斯在南奧塞梯的軍事行動,認為有關行動具有侵略性質,同時認為喬治亞也負有一定責任,支援喬治亞主權和領土完整,要求俄方儘快完成撤軍。

【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重視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認為貧富差距的擴大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因素。強調抓住發展中國家機遇,搶得未來經濟全球化競爭先機。奉行經濟援助同受援國民主、人權及環保狀況掛鉤的政策,援助重心向非洲、中東及東南亞等地區傾斜。2006年丹麥政府全球化委員會與丹麥外交部分別出臺全球化戰略報告,2007年丹麥外交部又推出亞洲戰略與拉美戰略。2008年2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訪問印度,簽署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協議,並公佈“丹麥-印度行動計劃”,確立兩國在政治對話、經貿和投資、科研和技術合作、能源氣候和環保、教育和文化交流以及勞務合作等6個領域的戰略合作政策。

 

 



   上一頁   1   2   3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