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上將的傳奇人生【全文實錄】

中國網 | 時間: 2010-05-06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年,共産黨已經走過了60年的光輝歷程,在共和國的記憶中,那些為中華民族偉大變革捨身取義、功勳卓著的締造者們不僅受到世人的景仰,同樣也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中國訪談特別高興邀請到了呂正操將軍的兒子呂彤羽先生,歡迎您!我們知道呂正操將軍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我一輩子就幹了三件事,抗戰打鬼子、修鐵路、打網球。我們一看就知道呂老對鐵路非常有感情,而且他也曾經擔任過鐵道部的部長,對新中國鐵路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您是怎麼看待您父親在鐵路方面的成就,您還記不記得您父親當年是怎麼開始修建祖國的大動脈的?

呂彤羽:

解放戰爭一開始,毛主席點名調我父親到東北做事。那個時候咱們共産黨剛開始有鐵路,而且我爸也看到,在未來的戰爭中鐵路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這樣我爸大概是46年開始注重鐵路建設了。我爸對鐵路感情是從小時候培養的。原來我爸是在海城,村子是在日本的鐵路線旁邊,當時老百姓沒有表,看時間全靠著日本火車過來的那個時間,整整的時間一分都不差。雖然我爸對日本人欺負中國人恨得要死,但是對日本人的鐵路時間很準確也覺得很欽佩。所以後來我爸轉管鐵路之後,在東北解放戰爭裏保證鐵路運輸,這當然有很大的難度了。

我爸是幹什麼工作都很鑽研,並且興趣非常大。那時候就是46年我爸寫了一篇鐵路管理的文章。當時毛主席在西柏坡,看了以後以後覺得非常好。那時候我爸在西南搞鐵路建設是副總指揮,提出的口號是為了毛主席睡好覺,咱們要修好成昆鐵路。當時是熱火朝天的場面。當時我爸特別感興趣的是青藏鐵路,一直想去西藏,但是沒有去成。

中國網:

所以他對鐵路非常有感情。想請您講講當年抗戰的一些歷程。他也曾經這樣的表述過“那是一個秋夜,天空晴朗,月光明亮,我們大家踏著皎潔的月光,走上了抗日的征途”。大家一般對戰爭的描述都是非常壯烈,是風蕭蕭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感覺,但從他的這種表述中,我們很難感受這種情緒,反而是很輕鬆的感覺。他有沒有給您講述過這樣的故事呢?

呂彤羽:

我爸從來不跟我們講他們以前幹這個幹那個。他對這個根本沒意識説跟我們講他有什麼功勞,這是我爸很大的一個特點。然後這一段的文章是我爸的回憶錄,在梅花鎮消滅日本鬼子以後,改編成人民自衛軍那一天,改編完了以後,我爸回憶錄上的那段話。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荊柯刺秦王,壯士一去不復返,荊軻拿著匕首,秦國是很強大的,秦始皇保衛情況他也不了解,這個行動幾乎沒有任何希望,他的助手還膽小,幾乎成功率是零的情況,然而他卻義無反顧地去了。

我爸抗日的這一段話是有來源的。抗戰之前有很長時間,東北軍在“9·18事變”以後受日本的窩囊氣,一心想打日本,以後在北京抗日的時候,做了好多可能發生的抗日戰爭的一些準備。那段時間我爸有些很好的朋友都是共産黨,在35年我爸在東北軍做城防司令的時候,共産黨做了好多工作,派了好多骨幹到我爸的647團去。所以他從小很恨日本鬼子,而且在抗日戰爭上,他做了很多的作戰的考察和準備工作。後來剛在梅花鎮和日本人打了兩仗。當時日本人非常倡狂,追著國民黨跑,我爸帶著一個團兩個營的兵力,在梅花鎮消滅了近800個日本鬼子,他們自己傷亡20幾個。當時我爸用的是近戰,距離400米突然打,消滅很多日本鬼子。這些戰士知道,手裏有槍可以打日本鬼子。所以我爸整編以後,他看到的是群眾的支援,滿懷信心去發動冀中的抗日運動。所以和荊軻刺秦那個看起來形式上有類似,但是懷著勝利信心開展大的運動,和荊軻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你説了這一段以後,我兩個仔細比較,我覺得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確實戰士們懷的不是那種“只有犧牲,有去無回”那個心情,而是懷著必勝的信心去戰鬥的。

中國網:

所以當時打仗是非常有信心的。

呂彤羽:

對。在那之前,戰鬥得很窩囊,東北軍不讓打仗,一個勁跑,雖然手裏武器是非常先進的。家鄉也丟了,手裏拿著武器卻不能打日本,一肚子窩著火。這個和學生不一樣,因為學生有熱情,可是他們沒有手段。在梅花鎮戰役之後,大家也發覺日本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打的贏。我爸也是覺得,日本人就像毛主席説的,是紙老虎,你把敵人打趴下,他就尊重你。所以我爸在抗日戰爭的時候都是非常堅決去戰鬥。



1   2   3   下一頁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