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代表:讓文化資源向中小城市流動
 
時間:2018年3月12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電影導演 賈樟柯

        中國網:各位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8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電影産業是一種文化創意産業,電影則攜帶著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年來,中國的電影産業規模正在逐年擴大,那麼電影從業者該如何擔負起文化表達的責任,從而傳播來自中國的文化自信呢?對此,我們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著名導演賈樟柯。


全國人大代表、電影導演賈樟柯。楊佳/攝影


        中國網:賈代表您好,十分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知道電影攜帶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最近國産電影也越來越受到國內觀眾認可了。就在上一個月,我們國産電影的單月票房首次突破了100億元大關。請問您國産電影該如何化文化魅力為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呢?

        賈樟柯:我覺得中國電影這兩年確實是發展特別快,特別是産業的發展。你看去年整個電影票房總值超過了550億,然後到今年2月份更是井噴,十幾天的時間裏,超過了100億,而這個在過去是不可以想像的。這顯示了中國電影很大的市場潛質。在這個背後還有一個數字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對中國導演來説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就是2017年整個國産電影的票房佔比達到了53.7%,也就是説中國觀眾首先選擇了看中國電影,中國電影贏得了非常好的觀眾信任。到2月,100億的票房基本上100%是中國電影創造的。這是一個體量,在這個體量裏邊,確實中國電影也在升級,內容也在升級。像剛才你説到的這兩部主旋律影片《戰狼2》、《紅海行動》,它有那麼好的票房成績,除了它的內容好之外,也是因為主旋律電影開始更多地按照藝術的規律、電影的規律在拍攝。從類型的角度來説,這兩部影片的類型也都是過關的,這是整個電影發展總體向好的地方。

        説到中國電影輸出的問題,它仍然有待於中國導演讓自己的電影語言更加國際化。電影語言的國際化非常重要,就是説通過語言的現代化,語言的國際化,成為現代意義上的電影,可能才能夠贏得全球的觀眾。

        中國網:我們知道您曾經屢次斬獲各種國際電影節、電影展的獎項,您是否可以給國內的電影從業者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呢?

        賈樟柯:首先對我來説,要從個人的感情出發,描寫個人的經驗,在這個過程裏面,尋求更新的語言突破。從這個角度來説,所傳達的對人的理解會跨越很多文化的障礙。確實人類是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時代,都生活在有手機、有高鐵的全球化的時代。雖然歷史不同,文化不同,但是大部分人所要面臨的問題、困境,包括希望,都是相似的。如果你能夠從人的角度出發,發現人的普遍性、人普遍存在的情感訴求和情感的遭遇,這個普遍性本身會獲得全球觀眾的共鳴。另外一方面,我還是強調電影語言的獨特性、現代性。除了具有當代性的電影語言,還需要有個性化的電影語言,它在年度的作品序列裏面是獨樹一幟的,是需要和值得人們去分享的。我覺得可能因為這些因素,我過去的影片在國際擁有的觀眾還挺不錯的,挺多的。


全國人大代表、電影導演賈樟柯接受中國網《中國訪談》採訪。楊佳/攝影


        中國網:在您看來中國的電影從業者該如何破除外國人對中國的固有成見,從而向外傳播我們的文化自信呢?

        賈樟柯:我覺得每個民族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方法。比如説在我的電影中比較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家庭關係、親情關係和朋友關係,雖然我們中國社會外部的物質環境變化非常快,但是人際結構、人和人相處的情感方法還是有很獨特的中國人的方法。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好朋友吃飯,很少AA制吧,這是中國人的方法,我今天要請你,但是可能在其他國家AA制就是他們的方法。那麼我在展現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那些浮光掠影的,比如説符號性的東西,而是在我們血液裏的處理人際關係、處理人感情的方法,它要落地,它要具有中國特點。

        我覺得每個創作者自己是一個小宇宙。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在寫作的時候,一定是用我的方法,用我理解人、理解世界、理解情感的方法在寫作,首先要忠實于自己,忠實于自己真實的感受。這個感受是社會給自己的,是個人的生命經驗給作者的。我覺得只要忠實于自己的情感世界,而且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想要表達的觸及到自己情感的東西,這本身就具有一種説服力。如果你想著什麼樣的東西是能夠傳播出去的,那可能就是自外而內的創作,那是不可取的。

        中國網:我們知道您這次也是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您是不是也帶來了一些有關促進電影産業發展和文化産業發展的建議呢?

        賈樟柯:今年的建議主要是兩部分,這兩部分都跟我過去的工作緊密相連。第一部分就是建議加大力度出臺一些措施,讓當代性的、國際性的文化資源能夠向城鎮,甚至向鄉村去流動。因為文化資源也有一種固化的問題,比如説在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文化資源非常多,當代性的文化資源非常多,但是在特別渴望這些資源的地方,比如我自己家鄉山西(這類資源就非常少)。山西的資源是什麼,是傳統文化資源,傳統文化資源非常優厚。無論是地上文物、古建,還是民歌,這些資源非常豐厚,它急需用現代的資源來激活,急需用現代的人才來進行現代化的轉換。那麼我覺得引進這些當代性的文化資源向文化欠發達地區流動,進行激活的工作,非常重要。

        之所以提出來這個議案,也跟我們去年平遙國際電影展獲得的成功有關。因為平遙是一個有13萬人口的縣城,周圍也沒有高校,一開始人們就懷疑這個地方的人會喜歡看藝術電影嗎。因為我們是聚焦非西方電影的,包括亞洲電影、非洲電影、東歐、拉丁美洲的電影,觀眾喜歡嗎?有觀眾嗎?結果在影展期間,有18萬人來到了影展,我們的上座率高達93.7%,幾乎場場爆滿,我們就能看到其實有大量的觀眾在城鎮裏。我們過去對小的城市有刻板印象,覺得好像不太有文化氛圍,但是實際上它們確實發展到新階段、新時期,有大量的知音。從這個角度來説,因為新型的文化資源確實能夠激活一個地區的想像力,激活一個地區的開放性,能夠促進合作。從這個角度來説,我今年提了這個議案,希望能夠讓文化資源流動起來。

        這個流動是兩部分,一部分還是要依靠市場,要依靠有資源的個人、公司,用公司化、市場化的手段。因為文化不能光光僅靠政府包辦,文化有活力還是要靠市場。另外一方面也是呼籲政府能夠出臺各種各樣的扶持計劃、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比如説文創人才引進的工作,這些具體的建議。中國電影現在市場的影響力非常大,確實現在我們是第二大電影市場,但是要把它轉化成文化的影響力就需要利用我們電影的節展,培育我們的電影評論的平臺,通過我們觀眾的評判,逐漸地形成一個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電影文化的評價體系,才能夠輸出我們的觀點。過去我自己的電影都是去全世界接受國際的評價,我們擁有這麼古老的文化,也應該有屬於我們的觀點、我們的價值觀,在市場發展的背景之下,應該轉化成文化影響力。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杭舟;記者:張若夢;攝像:房小棋;後期: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賈樟柯代表:讓文化資源向中小城市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