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義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影響:講好中國故事就能産生共鳴

本期嘉賓

時間:2018年2月8日

嘉賓: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前副局長黃友義。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收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自2014年9月28日公開發行第一卷中文版以來,陸續譯為英、法、俄、阿、西等20多個語種;第二卷中英文版又于2017年11月7日出版,發行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今已經累計發行1100多萬冊,受到了外媒和國際觀察人士的高度關注。在這一現象背後,這本書的編輯、翻譯及出版發行等整個環節,人們是怎麼做的?有哪些故事?又有什麼樣的感想?我們今天請來了參與翻譯工作的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前副局長黃友義,與廣大網友們分享。 

這本書截止到今年的1月12日,第二卷在全球的發行量已經超過了1100多萬冊,那您認為這本書的海外發行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是什麼呢? 

黃友義:我覺得中國被推到了世界舞台中央,各國的人不管是跟中國做貿易,(或者)有的是中國人到那兒去旅遊,有的是他要來留學,由於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特別是最近這一兩年,中國在引領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每年是30%,世界經濟增長1%,靠的是中國的增長。(所以)他不得不關注中國。因此,各國的人就想要了解中國的領導人在講什麼,了解中國的發展朝哪個方向。他要從中找到他的機會——是跟中國人做生意能賺錢,還是把他的東西賣到中國來,還是借著中國的發展他也得到自己的進步?中國的變化跟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因此,他們非常關注。 

中國網:這也是隨著中國國內的發展,對外交流逐漸增多,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了。 

黃友義:去年我去烏拉圭——烏拉圭在南美洲,很小的一個國家,300多萬人。 

中國網:距離中國很遙遠了。 

黃友義:又很遙遠。然後他們告訴我説,“我們馬上到5月份了,要去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我説你們不在我們所説的“一帶一路”的路線上。他説,“我們必須跟中國密切關係”。他説,“你看我們吧,300多萬人,我們養了1200多萬頭牛。我們吃不了,出口到哪兒呢?70%要出口,出口到中國”。沒有中國的市場,他們是農業出口大國,他説“我們的生計就很困難。我們還養了700萬頭羊,一人兩隻羊還多,羊肉也得出口到中國”。

另外,他還説,“現在誰在我們這裡辦廠、造汽車呢?是中國的企業在我們這裡辦廠造汽車,給我們找來了生意,工人有了就業的條件”。所以,還是回到老話上,中國的經濟發展帶動了世界經濟的變化,因此,這些人一定要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中國領導人在講什麼。 

中國網:可以説國外讀者這種正向的反饋,也是對翻譯工作的一個重大的肯定。下一個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如何讓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一直是個重大的課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的翻譯出版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對外傳播的案例。那對中國的對外傳播,包括文化傳播,您有怎樣的體會呢? 

資料圖: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前副局長黃友義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一次研討會上講話。

黃友義:我覺得世界上需要了解的是一個真實的中國,把我們的發展歷程告訴他們,把我們發展當中遇到的問題告訴他們,也要把我們的不足告訴他們。你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兩本書就會發現,這裡面不是説我們就彙報、討論成績,比如説黨建(的篇章)當中,經濟建設遇到新常態,這裡邊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什麼叫新常態;面對新常態,我們怎麼樣制定新的發展理念等等。這些東西都非常鮮活,對中國人有用,對外國人也有用。

去年6月份,我到非盟總部,在埃塞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去宣講習近平主席的另外一本書,叫《擺脫貧困》。當時我們翻譯了英文版和法文版,也有些當地人看了,看了以後他們就有感觸。《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福建寧德地區當地委書記時的講話彙編,重點是講擺脫貧困的。當時寧德非常落後,那會兒每人平均GDP才八九百美元(應為738元人民幣),現在已經每人平均9000多(美元),超過全國平均水準了。他們看了這本書以後就聯想,説“你看,我們的自然條件比寧德要好,為什麼我們發展落後?我們是理念問題”。他們學的是我們在發展當中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理念。

一個埃及的前外長,他不當外長了,到一家智庫當負責人。我剛發言完,他就給我叫出會場,他説:“你能不能幫我解決阿拉伯人的溫飽問題?”我説,阿拉伯地區不是都富得流油嗎?他説那是少數海灣國家,北非的廣大的阿拉伯國家,很多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就跟寧德差不多。因此,“這本書對我們階層擺脫貧困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的發展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前副局長黃友義做客中國訪談直播間。(楊楠 攝)

另外,每卷一般都有兩章是講國際關係的,比如説大國關係,跟發展中國家的關係,還有多邊關係,這些對這些國家研究中國問題的人,新聞記者、智庫,甚至他們外交界的專家,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的。他們需要了解中國的理念,找到跟中國合作的渠道。

二卷講到“一帶一路”,有一個研究國際問題的專家就跟我説,什麼叫“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就是第三輪全球化,而這第三輪全球化肯定是中國在引領。他的研究絕對不會停止在認識上,那他就會研究怎麼樣跟中國實現發展對接。

所以我覺得,今天的中國,只要把全面、立體、真實的情況介紹出去,就會産生共鳴,就會密切中國和各國的關係,也能達到我們擴大市場、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目的);特別是在中國已經達到引領全球治理的這個階段,能更好地讓中國發揮一個大國的作用。

資料圖:圖為在國外舉辦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首發式、研討會或座談會等的情景。(由外文出版社提供)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韓琳;主持:佟靜;攝像:董超/王一辰;後期:劉凱;攝影:楊楠;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黃友義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影響:講好中國故事就能産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