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華兒女共築中國夢】田飛龍:兩個“最佳”是對“一國兩制”港澳實踐最高評價

本期嘉賓

時間:2018年1月11日

嘉賓: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田飛龍

    前情提要:香港、澳門自回歸以來,走上了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十九大報告中用了較大篇幅論述“一國兩制”事業和港澳工作:“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澳門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這充分表明瞭“一國兩制”事業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視。十九大報告涉港澳論述有哪些亮點?報告為港澳發展指明瞭什麼方向?本期節目,特別邀請到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為您解讀。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高研院/法學院副教授、“一國兩制”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田飛龍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收看本期節目,同時也歡迎田教授作客我們的節目。

田飛龍:各位中國網的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田教授,您好!十九大報告中在三大部分用了較大篇幅論述來介紹“一國兩制”事業和港澳工作,也是歷次黨代會報告中著墨最多、分量最重的。報告中關於港澳工作的論述,您認為有哪些亮點?

田飛龍:我認為這次十九大報告是對“一國兩制”法理內涵、政策導向以及港澳回歸以來20年實踐發展的系統總結、經驗凝練以及戰略再定位。這個再定位給港澳社會也給國家(的這個)重大的憲制方略確定了更完備的基礎跟方向。未來30年港澳社會“一國兩制”的發展,以及“一國兩制”與國家“兩個一百年”民族復興大局的戰略連接,(報告)給出了這樣一個方案。

十九大報告具體論述當中有些值得關注的亮點,這些亮點是結構性的、方向性的,是需要港澳社會以及對港澳工作的部門包括國際友人認真研判和領會的。其中一個非常突出的亮點就是它用兩個“最佳”定位和評價“一國兩制”。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一國兩制”是港澳回歸的最佳方案,是港澳回歸之後,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兩個“最佳”應該是對“一國兩制”港澳實踐最高的評價,來自國家最高領導人,最高規格的政治會議,這個評價也是符合事實的。這個評價説明中央還會長期堅持這樣的方針,並且在國家利益跟港澳地方利益之間做動態化的優化跟平衡,對此港澳社會對中央應有充分的信心。所以兩個“最佳”應該是一個定心丸,是對一段時期以來,港澳社會尤其香港社會、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還能走多久”這些擔憂的消除跟有力的解釋、澄清。這是一個戰略定向上的亮點。

 其次,從具體管治方略上來看,習近平主席主政五年以來,對港澳工作隨著世界經濟、政治形勢以及國家發展的戰略調整,也相應地有了一些調整,這些調整是“一國兩制”框架之內允許的。“一國兩制”本身就是靈活的憲制框架,允許國家和港澳地方通過協商民主的方式,通過符合基本法的方式,去尋求應對新問題、新情況的解決辦法。這樣一個調整裏面,可以看出全面管治權的法理以及將依法治港納入全面依法治國的組成部分,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面向。中央會以更多的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用香港作為法治社會習慣接受的行為方式去與香港社會打交道,形成一系列制度性的慣例以及制度的增量。全面管治權表明中央對香港治理依據“一國兩制”跟《基本法》,不僅僅享有象徵性的主權,不僅僅局限于國防和外交,還包括直接的管治性的治權以及對香港授權的調整權還有對香港之中央授出去的所有自治權的全面的監督權。這些權能都應當在未來治港當中根據《憲法》、《基本法》的要求,逐步地制度化、程式化,去完善《基本法》實施的有關制度機制。因此,依法治港成為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部分,這是報告用法治方式治理香港方面確定的、明確的治理原則。

再其次提出了融入式發展的概念。融入式發展跟“一國兩制”早期那種“井水不犯河水”式的放任式的管治有所不同。在那個時候港澳尤其是香港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內地改革開放屬於初期,在市場化的水準、法治化的水準、金融管理的水準以及社會管理水準方面要更多地學習香港,通過香港平臺走向世界。隨著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在學習現代化方面取得了全面的成功,樹立了“四個自信”,成為“一帶一路”、成為新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方案的主要提供者。在這個意義上,既往的單純依靠香港早期的合作模式,它就開始式微。港澳作為偏小的經濟體,它需要融入國家發展,融入國家所開闢的新全球化經濟體系和經濟秩序,在地緣政治跟經濟上與國家深度地互動,以及建立互動的良性法則。這就成為不僅事關國家利益,也事關港澳新命運、新前途的重大問題,十九大報告為此及時提供了戰略方向跟政策通道。

再有就是十九大報告強調權利義務相平衡,強調“一國”跟“兩制”之間互動融合,強調“兩制”對“一國”的從屬性,強調一國為本,兩制為用。這樣的表述跟調整,對港澳社會觀念的糾偏,制度的糾偏,以及更好地理解國家,理解國家與世界關係的變化及自身新的身份跟機遇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都是主要的亮點,跟戰略性的方向。當然,十九大報告中港澳論述還有一些細節,尤其是將港澳論述放在“一國兩制”大的章節之下,與祖國完全統一放在一個脈絡下處理,它還帶有通過港澳為兩岸統一做經驗探索的意涵在其中,這也是符合歷史上“一國兩制”産生的初衷的。

中國網:十九大報告中還有一點是值得關注的,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也首次提到了“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是否是為港澳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請您具體談一談。

田飛龍:報告當中這兩句是為港澳社會未來發展指明瞭光明前景,它表明國家堅持現代化跟國際化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而在這種堅定不移的國家開放戰略當中,“一國兩制”作為中國現代化、國際化整體方案跟戰略的一部分,它的長期化,長期堅持不變也是堅定不移的。港澳社會就不用擔心50年之後會有政策的巨變,因為中國的充分現代化跟國際化以及港澳社會的合理的有序的融入,使得到2047年,到2049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間點,港澳社會跟內地共用民族復興的榮光,因此也就不存在誰單方面改變誰的問題,因為已經成了緊密的政治命運共同體。這兩句話也進一步説明,港澳應該有緊迫感。因為國家發展一日千里,習近平主席在“七一”講話當中講過“蘇州過後無艇搭”,意思就是説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發展,它給港澳的空間是有的,座位是預留的,但是候車時間也是有限的,港澳能否及時抓住機遇,調整思維,集聚社會的群策群力,支援國家也完成自身的轉型發展,也是緊迫的議題。“一國兩制”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授權出去的高度自治也意味著對應著高度的責任,這個責任既要保證本地的繁榮穩定,又要保證對國家繼續有支援力、貢獻力。“一國兩制”需要集合港澳社會跟國家兩方面的智慧跟力量,來共同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十九大的定位,十九大的期望,十九大的願景,應該成為港澳社會共同的願景。這共同願景為港澳社會未來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也使得愛國愛港以及願意融入國家的港澳各方面、各階層人士看到一個光明的國家跟民族的前途和未來,去更新他們的認識,調整他們在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政治跟文化的站位。背靠偉大的祖國,重新面向世界,重新獲得自己的身份認同跟發展機遇,這應該説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國家給港澳的一個大禮,實際上使得港澳社會可以繼續充當中國現代化跟國際化的排頭兵。當然,這個排頭兵所聽的號令是國家的號令,所走的路是國家為主場的新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之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能再簡單的、單純的依賴原來港澳殖民歷史過程當中所學習的那一部分現代化的基礎跟經驗了。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港澳社會本身的複雜性與其精神以及社會轉型的長期性,也要有充分的耐心,也不能急躁,要等待它用自己的方式,自然而合理地進行身份和觀念的轉變。從十九大報告裏我看到了中央對“一國兩制”以及港澳社會轉型的戰略的自信跟定力,顯示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質。

中國網:我們共同期待港澳的明天會更好,感謝您為我們帶來詳盡深入的解讀,各位網友本期節目就是這樣,我們下期再會!



(本期人員——責編/文字/主持:裴希婷;攝像:王一辰/董超;後期:劉凱 裴希婷;攝影:李佳;主編:鄭海濱)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新時代•中華兒女共築中國夢】田飛龍:兩個“最佳”是對“一國兩制”港澳實踐最高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