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舞劇《倉央嘉措》:活佛的“史詩” “心靈”的舞劇

發佈時間: 2016-01-22 15:17:0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佟靜  |  責任編輯: 佟靜

這是一齣活佛的“史詩”,也是一齣“心靈”的舞劇!

中央民族歌舞團建團六十餘年了,首部舞劇就選擇了《倉央嘉措》,完美呈現……

如果説,一齣舞劇能完美地呈現出來,甚至讓觀賞者淡忘了舞蹈技巧的存在,那可謂就把握住了舞劇的“心門”。就像剛踏進劇場,就聞到濃濃的酥油味道,此種燈光舞美外加味覺的氛圍,一下子就能把人帶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國古典美學所求的“超以象外、得以圜中”,恰是此意,無論是藝術形象還是舞蹈形式,皆要圍繞“圜中”才能得以盡顯。

《倉央嘉措》的編舞者可謂深透地理解活佛的“心靈秘笈”,以身體的審美語言,呈現了倉央嘉措短暫人生的“心路歷程”。近些年來,在展示性舞蹈成為中國舞臺主流的時代,打磨許久又能“走心”的此類新劇,的確顯得稀罕又可貴!

這部舞劇,的確呈現出總導演丁偉所力求的風格——乾淨、簡練、深沉與內斂!然而,能達及此境界,何其難也!乾淨與簡練,那是舞蹈及其視聽語言(包括氛圍營造)形式所求的;深沉與內斂,則是舞蹈的主題與內涵所求的,二者在《倉央嘉措》那裏得以水乳交融。

從整體觀之,《倉央嘉措》有著自身的獨特美學取向,它的“抒情”大於“敘事”、“寫意”高於“寫實”!偏重於“以舞來抒情愫”,而且與倉央嘉措的生活流變是內在契合的,這不能不説是對當今舞劇的一種拓展。

正因如此,《倉央嘉措》的成功,也許並不僅僅在於對於民族形式的嫺熟借鑒與發揮,而更在於對於人物內心豐富情感世界的深挖與發掘!應該説,《倉央嘉措》應歸屬於那種“心靈舞劇”,不僅以“身”顯“心”,而且以“心”統“身”,此乃該劇“心靈化”的基本特質。然而,此種心靈呈現,又被賦予了更為特殊的張力結構,那就是——“佛性”與“人性”——的矛盾糾葛。

這種兩端皆“放不下”的張力,在倉央嘉措自己的詩當中説得再明白不過:“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實,《倉央嘉措》描摹的就是佛性與人性彼此矛盾的“心靈史”,舞劇將這種——到底是皈依佛法還是流戀人世——的心靈糾結,如此完美地呈現出來,令人感喟不已。

整個舞劇大致有兩條基本線索,一條是前半部的“母子親情”線索,另一條則是後半部的“男女愛情”線索,三位倉央嘉措的扮演者依次貫穿全劇。應該説,“母子線”較之“情人線”,處理得更為細膩一些,也更有動人之處。

從倉央嘉措“坐床”之後,母子再見的那段雙人舞裏面就可得見,身體上的糾纏極為微妙,母親到底將倉央嘉措當兒子還是活佛呢?當兒子要“親”,當活佛要“敬”。於是,離別之際,只能一拜扣再一相擁,一離去再一回眸,既不捨得又不得不尊跪,此種親情與禮佛之矛盾,內心撕扯至極,的確最動人心扉!

不僅母子之情,情人之情也是張力十足,倉央嘉措詩云:“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亮點也是在出現在再度見面之際,所謂“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那段雙人舞男女主角既相互吸引,但身體又不可相互觸碰,那種若即若離、不即不離的情感關聯,也許只有舞蹈才能呈現得如此準確吧。因為無論是藏文還是漢譯的倉央嘉措詩歌,都在那裏,不增不減,但是舞蹈,卻可以給詩情插視覺化的翅膀!

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的孤獨,則是通過20歲男主角的獨舞完成的,相當出彩,也構成了舞劇的高潮部分。配樂《潔白的仙鶴》那一段,更是飛升的段落,顯得飄逸出塵,殊不知,真正的仙鶴真是可以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除了成年男主的表演之外,14歲小主角與倉央嘉措母親的表演,也可圈可點:前者之舞質樸無華,哪怕動作未到位也十分可信,亦拙氣十足;後者之舞老道無飾,與兩位倉央嘉措扮演者皆相得益彰。稍顯可惜的是,倉央嘉措深陷政治鬥爭的嚴酷與不明而亡的悲慘結局,似乎沒能更有力地表現出來,後面的敘事線顯得更淡一些,但這都無法泯滅其 “玉樹臨風一少年”之輝光形象。

此外,舞劇編導不僅使用了大量藏傳舞蹈的語言,而且,還從各種原生態的舞蹈汲取元素,乃至把“打阿嘎”這種原樸勞動的歌舞也被改編為群舞。更給人新鮮感的是,將僧院喇嘛“辯經”也徹底藝術化了,這個從音樂到編舞都反覆修改的段落,儘管開始稍顯整齊,後來則有點顯亂,但是的確是將“生活舞蹈化”的創新所在。還有,升起的舞臺上的人物群像、樹木投影的舞臺背景、刷出來的服裝色彩,也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實際上,藝術即修行,大概創作《倉央嘉措》也是一個修行過程吧。反過來説,修行也是一門藝術吧。這是2014年2月在香港藝術館參加亞洲雕塑大師朱銘的《刻畫人間》大展時,我在發言時所重點闡發的觀點。因為老藝術家朱銘曾言:“藝術不是學習而來,而是修行而來,而修行是從生活,自然而來”。所以説,藝術即修行,修行在人間,藝術即生活,這才是偉大的“佛行生活美學”!

倉央嘉措,儘管作為政治鬥爭犧牲品而仙逝,但他卻是位光芒萬丈的“詩佛”,沒想到,三百多年後,竟有後來人把他的人生編成舞劇,呈獻給後代的中國人,真乃人生如戲、戲似人生也!

還是以我最喜歡的倉央嘉措的一句箴言來作,——“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難道這句話,不正是糾葛在“人性”與“佛性”之間的倉央嘉措之“真實人生寫照”嗎?!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責任編輯: 佟靜
 

互動留言

0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changh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219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