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教授鄒曉玲的角色變遷

發佈時間: 2015-09-11 10:49: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黃婉晴  |  責任編輯: 黃婉晴

2007年鄒曉玲參加英語教學國際會議
2009年國家級教學成果鄒曉玲獲得二等獎




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特級教師”、“名師”系列報道之五

中國網訊 (記者楊亮)鄒曉玲,女,重慶大學教授。她從一個普通教師,到教授,到學科帶頭人,再到學科專家,每一個角色的變遷,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華麗的轉身......

教師角色

在我們這個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舊知識不斷被揚棄,新知識層出不窮。特別是隨著教育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知識傳遞方式和途徑的變革,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越來越多,知識的來源越來越廣,我們課本上的幾乎任何知識都可以從網上或其他渠道獲得,而且課本上的知識在學生獲取知識的總量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小,教師角色中“知識來源”的作用,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由網路替代。資訊資源獲取機會的均等使得教師不再擁有控制知識的“霸權”,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人學會了多少具體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終生學習能力,以及為人處事能力的逐漸成熟。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擁有主動獲取資訊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就能使自己的知識保持常新,適應社會的發展,擁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但是,由於傳統課堂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這些教育理念幾乎不可能真正實現,而網路課程平臺的交互性、社會性、提供知識管理工具、資源共用性、協作性等特點為學生進行探究式、自主式和合作式學習提供了無限可能。因此,十多年來,我不但本人一直堅持以網路課程平臺為支撐,還帶領我的教學團隊,借助於網路課程平臺將上述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的每一項任務和每一個活動中。

教授角色

雖然任現職已經14年了,但我從未停止過對外語教學規律、教育本質,以及教育中各種複雜現象的研究,隨時用理性的思維去關注教育,去面對教育中遭遇的各種困境,以研究者的心態去面對教育,緣于興趣和需要去探索教育規律,使得我的職業變得充滿生趣。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教師反思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由於我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行為依據進行解析和探究,經常觀察、比較、分析和評估自己教學的全過程,驗證自己教學目標的可行性、教學理論的適用性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自覺發現、探究和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認識自己的不足,充實和提高自己,促進了自身職業的發展。任現職以來主持省部級及以上項目7項,發表論文30篇,其中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15篇,審訂、主譯或編纂詞典5部,主編著作1部、主編和副主編論文集各1部,總主編教材10部,主編教材2部,副主編教材14部,副總主編教材18部,主審教材7部,在國內同行中享有很高聲譽。

責任編輯: 黃婉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