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重慶庫建設

發佈時間: 2015-07-06 13:25:0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佟靜  |  責任編輯: 佟靜

    中國網訊 (記者楊亮) 重慶市教委今日發佈消息稱,重慶自今年3月起,就全面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重慶庫建設。截至目前,重慶市語言文字管理辦公室前期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專家團隊、對該項工程開展的目的意義和措施進行了論證的基礎上,並向全市提出了具體要求。
據介紹,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任務要求,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自2015年起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在全國範圍開展以語言資源調查、保存、展示和開發利用等為核心的各項工作。重慶市被教育部列為首批四個省市之一。
    重慶是中國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重慶的人口以漢族為主體,含有土家族、苗族等54個少數民族;重慶三峽庫區有百萬移民外遷;重慶“一江兩翼三洋”國際貿易大通道骨架格局基本形成。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語言、文化的不斷交融,重慶獨具特色的方言文化的保護工作提上議事日程。
此項工程以政府主導、學者支援、社會參與的模式進行。由重慶文理學院承擔具體工作。
經專家團隊論證並報教育部、國家語委審定後,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巴南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城口縣、巫山縣等10個區縣為重慶首批試點區縣。
    將在今年適當時候對10個區縣語委辦工作人員的進行培訓。
    自今年3月份啟動以來,完成工作領導小組及專家團隊的組建培訓工作。將在7月,完成語音發言人的篩選、培訓工作;完成一個區縣的試點工作。
    8月,完成語音採集工作。
    9月至11月,完成後期編輯、整理工作,並接受教育部、國家語委的審查驗收。
    發音人的篩選條件:
    一是數量和年齡的要求:各區縣應在老城區(區縣行政中心所在地)遴選方言調查對象7名:其中方言發音人4名(分別為55-    65歲老年男性、女性方言發音人各1名,25-35歲青年男性、女性方言發音人各1名);地方普通話發音人3名。
    二是居住地的要求:必須在當地出生和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父母、配偶均是當地人),未在外地長住,能説地道的當  地方言。
    三是文化程度要求:要能識字
    工程要求:
    長期以來,重慶認真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積極開展方言研究與保存,營造了良好的語言文字環境。教育部、國家語委把這項工程交給我們,我們要貫徹“三嚴三實”的要求,不能打任何折扣,要高標準、高品質、高效率完成。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保護文字、保護方言是保護地方文化最重要的措施。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明證。但不是説保護方言就不推廣普通話。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不是矛盾對立、非此即彼的,面是並行並重的。社會的大交流,大融合要求大家必須推廣普通話,推廣普通話是寫進《憲法》的,是法律要求和大勢所趨。正因為近年來普通話的大力推進,保護方言的工作才刻不容緩。各地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在這個問題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各地教委(教育局)、語委及工程承擔單位主管領導要親自負責,加強組織協調,提供保障支援,認真落實語保工程總體規劃。
    (二)注重品質,拓展深度。各課題組要按照工程相關管理規定和技術規範精心組織實施,嚴格執行管理辦法,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工程進度和品質。一是以此次建庫工作為基礎,努力建設內容更為豐富和全面的重慶語言資源數據庫和語言文化資訊庫,著力推廣應用力度,塑造重慶自身獨特的文化品味。二是以此次建庫工作為契機,加強對全市“語情”調查,協調、處理好多種語言文字之間的關係,努力形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發揮主體作用,方言和外語等其他語言文字多樣並存,各有所用、和諧互補、充滿活力的語言生活格局。三是以此次建庫工作為依託,針對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全面提升重慶的“城市語言能力”。
    (三)要加強監管。工程領導小組要對工程加強過程監管。各課題組及各試點區縣要積極配合做好中期檢查評估、項目驗收等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 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