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目建設點亮特長髮展
近年來,在“把文化特色做大,把器樂項目做強,深入實施‘全面+特色’、‘合格+特長’的素質教育,實現‘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學校發展目標指引下,結合學校活動課程,優化整合校內外資源,確立並實施了器樂項目教育,並以此為切入點,多學科多維度深化實施素質教育,鋪設和點亮了學生特長髮展之路。
(一)培訓師資,配套設備
涪陵城五校有素來長于器樂教學的傳統,音樂師資得天獨厚,擁有7名專職音樂教師。根據器樂課程的需要,學校還先後派出了10余名教師外出參加樂器培訓,並研究形成了本校教師互幫互學的“自主•導學”校本培訓模式,保證了有足夠的教師勝任器樂教學。同時,學校籌備資金數十萬元,購置了三百件多樂器,設置了十余間器樂專用教室,免費供全校師生使用。
(二)開發校本課程,實施普及教育
在充分整合音樂課程、活動課程及社團活動的基礎上,學校先後開發實施了古箏、揚琴、二胡、琵琶、竹笛、小提琴、電子琴、各類管樂、打擊樂、涪陵禦鑼等18類器樂校本課程的教學,編寫了校本教材,並將器樂校本課程排上課程表實施。校本課由學生自主選學,每人至少選一種樂器,採用“走班”的方式上課學習,學生打破常規班級的限制,選學相同樂器的學生組成一個班上課。全校每一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選學一種以上樂器,免費享受高雅藝術學習和熏陶。學校3-6年級學生器樂學習普及率達100%,60%的學生稍加排練即可出場表演。
(三)夯實活動載體,豐富特長體驗
讓學生廣泛參與各種器樂實踐和展示活動,可以增加學生音樂體驗,培養音樂技能和表現力,提升音樂素養,養成個性特長。器樂活動主要有常規實踐體驗活動和特色社團活動兩方面。
1.常規實踐體驗活動
結合學校音樂教育和德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器樂表演、展示、比賽等活動。如學校每年12月﹙秋期末﹚舉辦一年一度的藝術節活動,在分班、分年級展示的基礎上,全校舉行一次集中展演(活動中評選“小小藝術家”);每年6月﹙學年度末﹚,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藝術素質測評(活動中評選“特長之星”),以檢查和總結學校藝術教育情況。再如學校先後成功舉行了廣場文藝演出、廣場百人器樂大合奏、歷次“新樂教”彙報演出、“紅岩”情景劇展演等城區大型文藝活動,都取得強烈的社會反響。
2.器樂特色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可增強學生活動的自主性、自覺性和積極性。我校先後組建了10余個器樂小社團,定期開展活動。尤其是學校“五彩石”少兒管樂團多次受上級指派參加種類演出或迎賓活動,經常深入社區表演,曾參加重慶市管樂比賽獲特等獎,在涪陵小有知名度。器樂社團還常常配合學校“五彩石”報社、詩歌誦讀社、武術團等社團開展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對學生特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構建多元課程,尋求項目突破
器樂項目只是學校素質教育的切入點與突破口,在形成良性機制的基礎上,學校充分考慮開發多元教育資源,並恰當整合,結合“五彩石”報社、小記者站以及詩歌、誦讀、作文、素描、國畫、書法、象棋、跳踢、武術等社團活動,開發實施相應的校本課程,使學校教育適應學生多元智慧發展需求,更好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特長,形成“五彩花兒朵朵開”的教育格局。
四、課改的困惑及今後的打算
課改的歷程任重而道遠,學校因此獲得發展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許多艱難與困惑至今仍難以解決。
首先是管理的問題。在現有管理體系下,教師待遇相對很低,教育“大鍋飯”現象依然存在,教師績效工資、目標獎分配方案相對較死板,難以調動教師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特別是要有一批教育教學專家型的校長。
其次是師資的問題。課改對於師資的要求很高,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課改的實施就是一句空話。比如對於課程資源的整合,沒有很強的課改教師團隊,各學科零散的課程資源就沒法等到統一,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的現象依然存在,更不要説經過整合的課程和教材了。再如校本課程的開發,同樣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團隊。
再次是經費的問題。課改需要整個團隊大量的付出,人、財、物一樣不能少。然而,從來沒有課改專項經費給學校。因而學校的課改只能是“應付”性的,其推進步伐可想而知。
此外,還需要專業機構的指導、行政部門的引導等等諸多問題。
今後,我校一定立足實際,著眼未來,在區委區政府及區教委的領導下,在區教科所的具體指導下,迎難而上,深入推進課改工作,努力創造“五彩花兒朵朵開”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 佟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