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提升辦學理念,建設多元智慧精神文化
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內隱的精神內核,即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層。它産生於學校自身,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主要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包括價值觀、文化觀、生活觀、群體目標等)以及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等,它是一所學校精神面貌最本質的、富有個性的集中反映。多元智慧理論及其教育實踐,對於學校精神文化的豐富和特色化,具有重要意義。
1、提升辦學理念,形成多元智慧教育核心價值觀。
多元智慧理論堅信兒童有著智慧強項和潛能。我們應該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學會;所有的孩子都能成功。例如,美國傑西•沃克學校(Jessie Wowk School)的校長克裏斯曼(Chris Mann)曾用多元智慧理論評論説:“在我們學校大家擁有的潛在態度和觀點與其他地方相比,實際上存在著明顯差異。我們不把任何一個孩子看作失敗者,而是把他們都當做成功者。我們的任務是為每位學生的不同學習方式尋找相宜的方法。”
多元智慧理論及實踐使我們感悟到,學校應該提供適合每位兒童的教育,而不是迫使兒童被動地接受遠離個體經驗的教育;傳統的學校文化是少數兒童成功的導航器,而多元智慧理論則試圖為每位學生營造成功的學校文化。
基於此,我們在學校核心辦學理念的提煉和提升方面,就可以此為依據和參考,使之成為人人發展,人人成功的科學指引。
2、詮釋智慧教育,培育獨特校風
實施多元智慧教育,學生的智慧強項得到發展和展示,潛能得到發掘,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忘記了自卑,自信心從此樹立,自尊、自立、自強成為學生的自覺追求,學生素質的提高、人格的成長都會顯得自然而然。
多元智慧理論提倡關心和尊重。實施多元智慧教育,能倡導在學校的成員之間形成關心和尊重的價值觀念。美國格蘭瑞基小學(Glenridge Elementary)校長哈麼(Shery Harmer)強調曾説:“因為孩子們意識到他們既有特長又有不足,所以他們之間的確存在著尊重和理解。”克裏斯校長也認為“多元智慧理論幫助孩子們把已經具備的優點發揚出來,並更加突出。他們能彼此尊重。”
多元智慧理論認為人們智慧強項有著各自不同的組合排列。教師們在發揮各自的智慧強項的同時,也通過利用同事們的知識和智慧強項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學生也可各展所長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合作使得智慧強項排列能夠在全體師生之間交叉實現,從而實現師生資源優勢互補,取長補短;而合作的結果,則加速了師生智慧強項的發展。
這樣,以自信、尊重、合作、發展等為特徵的校風就得以滋長,漸漸根深蒂固。
3、實踐智慧教育,形成獨特教風
基礎教育肩負著開發學生潛能,發展智慧強項,提升智慧弱項的任務,應該追求學生潛能的“最大限度”的開發,即多維度、多層次地盡其所能地開發兒童的潛能。這是在多元智慧理論的指導下對基礎教育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它也是對素質教育的最好註釋。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素質的教育。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潛能,都有成功的潛質。之所以要培養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是因為每個人先天就有這些素質的基礎,只不過是如何通過開發使其形成良好的結構。可見,多元智慧理論所倡導的理念和我國基礎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具有一致性。
作為教師,我們就只有埋頭學習,深入鑽研,合作創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自身專業發展,成就智慧強項;唯有如此,才能影響學生成長,促進特長髮展;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學品質,提升辦學水準。長期實踐,教師們嚴謹、鑽研、合作、樂教、創新便蔚然成風,成為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
4、暢享智慧教育,營造獨特學風
在多元智慧理念指導下,“人人可學習,人人能學習,人人能發展”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展示自己的所長或學習、創造成果也成為時尚。成功的體驗、成長的快樂、合作的樂趣、創新的甘甜,讓每一位教師、每一名學生為之陶醉。“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嚮往學習、樂於學習、發憤學習已成為師生成長的記憶體需要,不斷學習,終生學習,勇於創新也逐步成為習慣的力量。這樣,想學、樂學、勤學的學風便暢行校園,無論對於師生成長,還是對於學校發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可見,樹立智慧教育理念,實踐多元智慧教育,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都會發生影響,並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創建起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阿基米德説:“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撐起整個地球。”以多元智慧教育為支點,讓教師、學生浸潤在散發著濃濃的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中,實現“文化育人”,不矢為教育的一大境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教基〔2006〕5號.二○○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2、[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慧》[M].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 2003年第2版;
3、王偉主編 黃偉編著.《校園文化概論》[M].南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余新主編.《多元智慧在世界》[M].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責任編輯: 佟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