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華學校李金初校長
走路穩健,思維很快,説話條理清晰,75歲的李金初校長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深知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對於教育的巨大作用,為深入了解曾去谷歌總部參觀過,並閱讀過多本與網際網路相關的書,就是這位老校長,曾經帶領一所普通學校進行教育體制改革並獲得巨大成功。2007年,年近70的李金初就任民辦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董事長、校長,在此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人生的大部分時光獻給教育,投入改革,李金初説他所選擇堅守的根本力量來源於他不同尋常的求學生活。
湘西大山中走出的貧困少年
15歲徒步186里趕考
李金初出生在一個偏僻而窮困的湘西山村中,刻在他童年記憶中的多半是動亂和苦難。因為家境貧困、局勢混亂,李金初六年的小學生活輾轉四個學校才得以完成。
1954年的夏天,15歲的李金初即將初中畢業。因為沒有足夠的盤纏,全年級160多名同學只能徒步去參加考試。186里的路程,計劃三天走到。李金初作為一行同伴中年齡最小者之一,穿的布草鞋在第二天就已經磨壞了腳。到達終點時,他的雙腳已經磨出了血泡,左腳腫的沒有辦法穿鞋,只有把腳蹺到另一隻凳子上才能伏身書寫。以這樣一種神奇的姿態李金初完成了升學考試,並如願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高考對他來説又是一次磨難,步行167里路,高燒不退,腹瀉不斷,李金初強忍著病痛完成了高考。儘管最拿手的數學失利,他還是成為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的一員,也開啟了漫漫教育生涯的第一步。
對於幾十年前的事情李金初記得特別清楚,提到中高考所經歷的磨難,李金初引用了羅曼羅蘭的名言“苦難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他説那些曾經走過的彎彎山路時常警示並激勵著他:繼續向前走,堅持就是勝利。
推行“人生中心”教育理論
孩子們最喜歡的校長爺爺
1974年至2007年,李金初擔任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副校長。在他帶領十一學校的33年,對學校的辦學體制進行改革,構建了新的育人模式,使十一學校成長為全國著名的高中示範校。2007年李金初告別十一學校,任職建華實驗學校董事長、校長,開始了教育改革的一段全新征程。
李金初始終堅持獨立的辦學理念,任職第二年,建華學校從十一學校中脫離出來,進入獨立發展的階段。李金初認為一所好學校應具備三大基本特徵,即優質性、穩定性和獨特性。他將個人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建華學校的特色發展中,建華學校所獨創的人生中心教育的理論,即是教育應以人生為中心,優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實現美好人生。依據這一理念,在他的倡導下,學校構建了從幼兒園到高中與傳統課程全然不同的人生中心教育的課程,學校自主設計、編寫課程的文本。此外學校摒棄了傳統的以黑板、螢幕為中心的教室。以人為中心來設置教室,使教室成為孩子們學習、交流還有生活的空間。“我希望在這個空間裏面,孩子們感到非常幸福”,李金初説。而讓他感到最幸福的是孩子們對他的喜愛,校園裏常常有孩子跑向並抱住他,跟他問候:“校長爺爺好!”。
注重教師專業水準
力求每一節課都是最優質的
李金初認為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先進的課程之外,還要有優質的教師隊伍。“這是決定教學品質的重要因素,也是能讓家長[微網志]把孩子放心交給學校的保證”,他説道。在李金初眼中,一個好教師不僅要發揮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還要能夠自主研發課程,擔當教學規律的研究者。因此建華學校對老師的專業水準要求非常高。中學裏博士、碩士教師的比例超過60%,小學超過55%,這樣的師資隊伍在北京的中學裏找不到第二所。
課堂教學品質也是李金初尤為在意的一點。在他任職校長的近5年內共舉辦了9次教學節,既要求教師全員參與,還會有典型教師提供最優質的課堂教學範例,他還主張在保證課堂的科學性和效率性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八個特徵的課堂,即自由、民主、活力、主體、思考、智慧、生長、哲理的課堂。李金初説“我們的學生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我們力求每一節課都是最優質的”。
與時俱進把握改革機會
相信民辦教育的明天會很好
在李金初的堅持下,建華學校的教學品質得到不斷的發展,引來了眾多家長的青睞。2013年小學招生280名,報錄比9:1,初中招生200名,報錄比18:1。高中在收費的條件下參與統招,錄取的最低分數線是505,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面對全國範圍內展開的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李金初認為因民辦學校在政府財政支援上的缺失,這對建華來説是很大的挑戰,但也因為民辦學校在辦學、招生、教師上的自主權使得它可以在滿足社會需要的情況之下,來規劃和構建自己的教育,從而為家長提供優質、適合的教育,這對建華來説又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李金初笑著表示非常有信心把握這樣的機會,相信民辦教育的明天會很好,建華的明天也會比今天更好。
責任編輯: 佟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