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先鋒——城環學院何靖

發佈時間: 2015-02-11 13:59:5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佟靜

實踐先鋒——城環學院何靖

 

何靖是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2008級學生,獲得過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還收穫了重慶市三好學生標兵、重慶市科技學術創新先進個人,重慶市創先爭優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因其在科研競賽上的突出成績,已被推免為重慶大學直博生。

2011年2月17日,元宵節他沒有與家人一起,而是在重慶巫山縣大昌鎮。這一天,大昌鎮的天氣很好。正午時分,郭家村的村民們正享受著春日裏的和煦陽光。“大叔,你們這去年河流兩岸消落帶的收成好不好呀?”何靖開始了他的調研工作。為了讓大面積的消落帶土地為當地村民帶來收益,同時又不會對庫區水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何靖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了這項研究工作,從庫首巫山縣至庫尾奉節縣的沿江兩岸農戶都是他調研的對象。

為了在開學之前完成這次調研,何靖正月初八就來到了庫區。“這樣的大學生很受我們的歡迎,為了這些調查,讓我們過得更好,元宵節都在我們這度過了,我們很感動。”

經過一年的研究,何靖前後四次深入庫區農村,經歷嚴寒與酷暑後,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兩種消落帶土地利用的新模式。這個調研項目參加第十二屆“挑戰杯”競賽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和重慶市特等獎的好成績。重慶市政府採納了他的調研結果,在部分區縣進行了試點。

針對何靖熱衷於公益事業的情況,重慶大學新聞網記者于2012年6月16日對何靖進行了採訪。

何靖熱衷於公益事業必定有屬於他的出發點。“庫區尾部的城市是被拋棄的城市,” 何靖説,“而三峽庫區的尾部就是重慶。”由於庫區尾部屬於回水區,水流流速較慢,污染物更容易沉積在水體中,從而導致水體的惡化。目前,三峽庫區消落帶被近岸農民開墾利用,這是個雙方不立的局面,水位上漲的不定性導致農民欠收,生活艱苦;於此同時,傳統無序的、散戶的農業種植也影響庫區水環境及生態環境。而這種局面正是由於管理不善以及相關法律的缺失造成的。

如何讓農民有收益,政府便於管理,水體污染減少這三方達到平衡引起了何靖的思考,於是,一個大膽創新的科研項目由此成型。何靖小組決定把科研主題定為三峽庫區消落帶農民耕種現狀調查及新出路,希望以大學生的身份,向政府提出關於三峽庫區消落帶管理的立法建議以及無害化有機型消落帶利用模式。何靖小組獨創性的採用社會調查和實驗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而對庫區鄉民進行走訪調研成為了本次項目的重要一環。

而對於如何能夠更好的完成調研任務,何靖有屬於自己的一套辦法。“一開始我們會擔心他們不願意和我們合作,”在談及與鄉民溝通問題時何靖回答道,“但後來我們發現我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他們其實很熱心,也很希望改變現狀。”多次的調研讓何靖深深地感受到了庫區農民生活的艱辛,“苦,太苦了”,庫區人多地少,常住人口所佔比例大,很多農民處於無田種、無事做、無出路的“三無”狀態,而當地的貪污現象也使得當地鄉民的生活更加拮據。“為農民增收,讓農民生活好一點,這是我們最初的想法。”

本次何靖小組的項目涉及了民生、法律、環境三方面的內容,如何與不同專業的組員協調溝通,成為了合作過程中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作為團隊領導,何靖在項目一開始就對各個隊員的任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在項目進展過程中面對自己不了解的領,何靖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往往自己的意見會與相應專業的隊友的想法出現分歧,這個時候何靖就會向老師諮詢。單單就法律政策這方面的內容而言,何靖就與隊友協商並修改了多次。何靖並不認為這影響了自己團隊的默契度,相反,他給了自己團隊“90分”的高評價,在何靖看來,“統一的目標”決定團隊的凝聚力,自己的科研小組正是一支“有著同一目標,並且互相理解”團隊,而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衝刺國獎。

偶爾,有的隊員不能按時完成指定的任務,為了不影響項目的進度,何靖就熬夜和隊友一起完成。很多個不眠的夜晚,很多個沒有休息的假期,何靖和隊友們都是一起度過的,如此辛苦,有時結果仍不令人滿意。每到這時,何靖就會用運動的方式來解壓自己,跑步是他最愛的運動方式,當夜風吹過,何靖的心裏總是很安寧,回想起過去繞著湖邊跑步的日子,回想去過去努力可望突破的自己,何靖就又有了勇氣,回到實驗室,回到隊友身邊,用這共同的目標激勵著隊友也激勵著自己,堅持,不放棄。對於未來,何靖有著自己的想法,繼續努力將這個課題進行下去。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迎難而上,或許是他最好的寫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他不僅代表了一種科研精神,更是新時代優秀大學生的寫照。大家不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努力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我們堅信,憑著這股吃苦耐勞的精神,他一定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為重慶大學爭光添彩。

責任編輯: 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