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不斷提升,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策劃 要聞部 記者 章傑 杜一格 樊雪婧 文 王亞鴿 攝影
閱讀提示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關愛老人不但是我國的傳統美德、社會責任,更從今年起成為了法律準則。為讓夢想照進現實,重陽節前後,本報于10月12日、14日、15日以“探究中國式養老”為主線,連續報道關注洛陽老年人群體的生活現狀和精神需求,同時多層面展現洛陽養老機構開設遇到的各種難題—針對養老機構存在的軟硬體相關問題,記者再次走訪民政局相關部門及多位社會學者,共同展望未來洛陽養老市場。
【分析】
養老機構面臨轉型,向産業化方向發展
記者近日對洛陽養老機構進行探訪調查發現,逐漸成為社會必需品的養老院,不少都面臨著新址難尋覓、場地難固定、資金總短缺等難題。同時,在養老機構開設的難題中,硬體升級難還只是淺層,而“護工難招、難訓、難留”的情況才是“硬傷”。
採訪中,不少養老機構負責人提出,想要解決“硬傷”,建議“政府嘗試購買公益性崗位,並大規模、高頻率地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免費培訓,這樣可使整個護工隊伍呈現年輕化和穩定性,讓更多年輕人投入到這一行業中來”。
“對護理人員採取購買公益性崗位的提法,我認為不如採取特殊崗位津貼更加實在。例如教師等行業都有特殊崗位津貼,為什麼護理人員不能呢?” 對此,社會學者、鄭州輕工業學院副教授李貴成表示,關於養老院硬體升級的問題,目前洛陽乃至全省的養老院正面臨著升級轉型期,未來養老院會向集中化、産業化、功能化的方向轉型,這是養老院發展的必然趨勢。“以上這些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援。”李貴成表示,洛陽已經有一些養老院正在做這方面的探索,“機構式養老是一個長期的、需要資金的項目。”
據了解,目前國家的養老政策是在向家庭養老偏重。對此,洛陽市民政局一負責人介紹,關於養老院的軟硬體提升方面政策,需要等到省裏相關文件出臺後,才能出臺本地相關內容。
【預測】
我國老年人口超1億,養老服務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軟硬體亟待提升,成為養老機構發展的重中之重。河南省民政廳老齡處處長田開勝曾表示,針對養老機構,這些年省裏主要是制定政策和相關標準,進行監管。
“目前主要是行業自律。”洛陽市某養老機構一負責人説,洛陽市養老機構協會目前已著手制定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
按照國家、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所推崇的“9073”模式,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分別應佔90%、7%、3%。今年9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在這份意見裏,已把養老服務提升到産業的高度,所附45項重點任務分工,涉及幾十個部門,都有明確的時間節點。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曾表示,到2015年,老人護理、居家照料行業的需求可能達到4500億元;到2020年,養老服務業可能提供千萬就業崗位。
“老齡化速度快,養老服務業的培育和開發,機遇和挑戰並存。”洛陽市民政局一負責人認為,養老服務業這塊蛋糕,看上去很美好,能真正吃得舒心的人卻很少。
對洛陽而言,養老服務業雖然事關“夕陽紅”,但無疑是一個朝陽産業。如何蓬勃發展這個産業,相信不久後伴隨著對養老服務內容的拓展,或許能為市場開發帶來思路,以及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