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4日公佈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是迄今為止我國政府公佈的首部有關健康服務業的文件。這部文件有哪些具體的惠民便民舉措?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相關部門、專家和業界人士。
從重治病到重防病早診斷
《意見》提出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等目標任務。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
説,這份文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在制度設計上,將現行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醫藥衛生制度基礎前移和後延,即更加強調強身健體和疾病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加強健康管理和護理,重視生命全週期的健康管理。
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會長、慈銘健康體檢集團總裁韓小紅博士認為,每個成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亞健康問題。疾病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就能節約治療成本,延長壽命。《指導意見》提出發展健康體檢、諮詢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只要通過及時健康檢查,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那些40歲—50歲就因病去世的人許多是完全可以長壽的。
引民資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意見》規定: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
孔醫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孔令謙認為,政府放寬社會辦醫對民辦醫療機構的發展“肯定是一大利好消息”。引入競爭機制,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民營醫院之間形成競爭,注重人才培養,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加強政府監督,能為老百姓放心就醫提供安心保障,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就醫選擇。
以專業護理減輕家庭負擔
對於《意見》提出推動發展專業、規範的護理服務的要求,湘雅博愛康復醫院院長周江林認為,“在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即將突破2億人的大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康復與護理服務産業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服務能力及服務水準將快速提升,城鄉居民將有望實現在就近便利的前提下,得到個性化與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服務,改善健康和生活品質。”
他認為,適應不同人群需要的護理服務可大大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解放大批中青年勞動力,讓家庭成員回到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是解放生産力的有效途徑。
“托老所”減輕醫院壓力
《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全托”等服務。這讓長期關注養老問題的某新聞媒體記者十分興奮:“我是一個獨生女。我爸媽將來老了,我工作沒時間照顧他們,但讓我送他們進養老院,感情上過不去。現在好了,將來有社區‘托老所’,我可以上班前把他們送進去,晚上再接回來。”
劉國恩説,養老服務不完善容易導致老年人疾病頻發,增加住院需求。這使本已緊張的大醫院床位資源更加稀缺,這讓那些急需住院治療的病人因為床位緊張得不到及時治療。良好的養老服務可減少大醫院的壓力。
開發健康險緩解“看病貴”
《意見》提要開發多種形式的健康保險,通過稅收政策鼓勵企業為職工購買健康保險。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創新戰略研究室主任陳偉認為,目前,城鄉居民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障範圍是有限的。適合不同群體的商業健康保險可以增強城鄉居民就醫的支付能力。
陳偉説,對於一般收入群體,國家有可能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通過大病保險和保險公司合作的方式增加保險覆蓋的病種。對於低收入的困難群體,政府有望出資為他們購買必要的健康服務保險。
引導足療行業健康發展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足療保健作為健康服務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國家鼓勵發展的服務行業。
對於擁有約1000萬從業人員的足療保健行業,劉國恩認為,足療産業龐大,其中一些不乏中醫保健成分。多年來,足療保健等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和引導,所以五花八門,服務品質參差不齊。應通過制度設計,納入大健康管理範疇,系統地規範引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升其服務品質,規範價格秩序。
七成社區(村)配健身設施
《意見》提出:加強基層多功能群眾健身設施建設,到2020年,80%以上的市(地)、縣(市、區)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70%以上的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建有便捷、實用的體育健身設施。採取措施推動體育場館、學校體育設施等向社會開放。
對此,陳偉認為,國家增加投入興建社區和鄉村健身設施,有助於城鄉居民開展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減少疾病,利國利民。老百姓病少了,個人和國家用於疾病的開支就少了。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