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基金會計制度需繼續發展 |
中國網 | 時間: 2011-11-21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中國網:我們要擴大醫保的覆蓋面,尤其是提高醫保的水準,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我國醫保基金的規模到底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呢? 孟偉:所有保障項目的推進都需要資金來支撐,這些年,政府真的是拿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銀。經過了多年的投入與發展,醫療保障基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成為支撐整個醫療保障體系穩健運作的重要基礎。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具體形成了多大的規模,政府又投入多少呢,我想我們還是等待權威部門的權威數據。不過我們可以在這裡粗略的、直觀地算一個帳,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居民在參保的時候,各級政府是給予補助的,補助的標準從2007年以來逐年提高。2007年40元,2008年80元,到2010年是120元,今年是進一步提高到了200元。我們就以200元來算,如果就算是10億城鄉居民參保的話,僅是政府補助居民參保的補助,2011年就是2000億。 對於基金結余的規模,我剛才説了,一定的基金結余是醫保穩健運作的一個保障,當然隨著制度的發展,這幾年醫療保障水準在不斷提高,保障範圍也在擴大,無論是醫藥目錄,還是從住院到門診,統籌保障範圍都是在擴大的。當然,隨著制度的不斷發展,保障水準的繼續提高,我認為基金結余的規模可以適度的再消化一下,基金結余的規模多大才是適度呢?不同的保險,管理部門都有自己不同的政策性和管理性的規定,比如説城鎮這邊是把基金結余用可用月數來衡量,農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直接對結余率提出了一個量化的要求。 總體上看,未來醫保待遇還將繼續提高,但是我認為更需要均衡提高,畢竟我們也要看到基金結余的另一個面。怎麼説呢?現有的結余有一部分是不能用的,比方説有很大一部分基金是職工醫保沉澱在個人賬戶裏邊的,統籌方面不能通用它。另一塊,大量的關閉破産企業的退休人員、一些困難企業的職工,他們在參保的時候有來自於企業破産清算時的資産劃撥、各級資産的補助,那個錢都是把10年、15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繳費一次性劃進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它只是體現了“收”,“支”將在未來發生,這邊沒有體現。這就跟基金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也是聯繫在一起的。 我們現行的財務制度、會計制度是1999年出臺的,圍繞著整個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而制定,在這個制度裏面,要求基金核算採用收付實現制,而不是各類企業使用的權責發生制,會計記帳採用的是借貸記帳法,這種會計制度,在醫改的初期是適合製度發展和管理需要的,因為當時職工醫保主要是集中在各類用人單位的職工,繳費是按月進行,這樣比較均衡,無論是“收”還是“支”都體現得比較有規律,比較能夠準確地反映基金運作的情況。 隨著我們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特別是改制企業的增加,出現了像剛才説了一次劃撥的問題,另外還有靈活就業人員,包括後來啟動的城鎮居民醫保,這些參保繳費經常是按年繳費的,那麼它費用支付要相對滯後一段時間。因此,按照現有的會計制度體現出來的基金收付,我覺得不是非常準確,還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基金運作的現實情況。未來,我認為會計制度應該逐步是收付實現制度和權責發生制的結合,這是基金的情況。 另外,還要考慮到基金的結余雖然有一定規模,在全國可能有幾千億,這個數很大。實際上是不是這個情況呢?這其實是全國的一個總計,但基金結余在各個地方不是均衡的,有的地方結的多,有的地方結的少,甚至有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當期的赤字,統籌地區之間,現有制度是不能調劑的,因此大家應該更客觀的看待這個基金結余,未來既要適當消化,更要考慮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