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號文件下的東北振興

    嘉賓: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 王樹年
    時間:2009年11月13日 14:00
    簡介: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11號文件,“振興東北”成為國策。時隔5年,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即33號文件。東北振興該如何應對國際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並以此為契機實現進一步跨越與發展?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做客“中國訪談”,解讀33號文件下的東北振興。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33號文件下的東北振興

活動描述

  •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11號文件,“振興東北”成為國策。時隔5年,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即33號文件。東北振興該如何應對國際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並以此為契機實現進一步跨越與發展?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做客“中國訪談”,解讀33號文件下的東北振興。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11號文件,提出振興包括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地區在內的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東北”成為國策,被放在了整個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這片曾經不堪負累的黑土地再次上路,找回昔日輝煌成為每個東北人的前進目標。 時隔5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在新形勢下實現東北全面振興,2009年9月9日,國務院正式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即33號文件,有人將其稱為振興東北的“國九條”。從做好調整改造工作到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現新的跨越;從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和大力扶持到要為全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卸掉包袱的東北正在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東北振興該如何應對國際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並以此為契機實現進一步跨越與發展?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王樹年做客“中國訪談”,解讀33號文件下的東北振興。

    2009-11-13 13:30:20

  • 中國網:

    自2003年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以東北地區為代表的老工業基地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體制機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種所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改善,以棚戶區改造為代表的重點民生問題首先在東北地區開展,並逐步解決,城鄉面貌煥然一新。2008年東北三省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82萬億元,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長13.05%。五年來東北三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近一倍。可以説,實施振興戰略的幾年,是東北地區歷史上發展最好最快的時期。

    2009-11-13 13:32:32

  • 中國網:

    首先想請問王司長,為什麼在2009年9月9日,也就是五年之後新出臺了這樣一部進一步實施振興戰略的文件,這個文件出臺的背景是怎樣的?

    2009-11-13 13:33:17

  • 王樹年:

    應該説33號文件的出臺背景從大的方面講,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經過五年多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第二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在應對金融危機,特別是後危機時代,如何進一步推動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從這兩個大的方面提出了這樣一個文件。

    東北振興的戰略在十六大報告中就已經提出來了,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下發了11號文件,標誌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正式啟動。在11號文件當中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減免農業稅、擴大糧食生産補貼規模,包括加大國企改革的支援力度,國企政策性破産和分類辦社會,包括增值稅轉型試點,包括豁免企業的歷史欠稅等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9-11-13 13:33:37

  • 王樹年:

    經過五年多的振興實踐,應該説這些政策措施絕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對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起到了重要作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也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的成果。應該説這些政策有些經過在東北的試點,現在已經推向全國,像減免農業稅在東北三省試點之後,已經在全國普遍實行。像增值稅轉型也是在東北試點以後全面鋪開。11號文件提出的許多政策措施很多已經變成了普遍性的政策。

    作為國家的一個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應該説在經過五年的實踐以後,需要進一步充實它的戰略內涵,也需要結合新的形勢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另外,去年下半年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機對東北老工業基地也産生了一定衝擊,主要是企業的産品價格下降,訂單減少,資金回收困難,效益下滑,給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特別是如何化危為機,搶佔戰略制高點,進一步推動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也是我們需要亟待破解的難題。所以從這兩個方面要求我們對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戰略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

    2009-11-13 13:34:07

  • 王樹年: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很多領導都先後到東北進行考察、視察,來指導推動東北振興工作。溫總理三次到東北進行視察,而且對東北振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按照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我們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33號文件,並且反覆徵求有關部門的意見,最後上報國務院,在今年8月17日,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原則討論通過了這個意見,9月9日正式下發執行。

    2009-11-13 13:34:30

  • 中國網:

    33號文件分為9個方面、28個條款,核心內容是,在堅持中央11號文件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針對新的形勢,把應對金融危機與謀劃全面振興有機地結合起來,保持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投入和支援力度,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使東北不僅能成功應對金融危機,而且在金融危機之後能在一個新的産業起點和層面上獲得更好更快地發展。

    2009-11-13 13:34:51

  • 王樹年:

    33號文件和11文件在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包括東北的發展定位上還是一脈相承的,有繼承性。11號文件原來提出的關於東北振興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大的發展方向都是我們在推動振興工作中必須加以堅持和堅定不移貫徹執行的。同時,33號文件也針對形勢的變化,針對東北振興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實完善了新的內容。

    具體來講,在有關的政策內容方面,我們更加突出了全面振興,更加突出了統籌協調發展,更加突出了東北的特色。一是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我們更加強調要加快推進企業的兼併重組,更加強調要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更加強調自主創新,同時也更加強調結構的優化,特別是培育新興的潛力型産業。在這些方面,從産業結構調整上,從經濟結構調整上,應該説這幾個特點比以往更加突出。

    2009-11-13 13:35:08

  • 王樹年:

    第二方面,更加突出了農業的基礎性地位,特別強調要加快發展東北的現代化的大農業。因為東北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城基地,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所以東北現代農業的發展也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基礎和支撐條件,也是事關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有機協調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另外,我們更加強調企業的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這次在33號文件中,關於如何扶持企業的自主創新也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因為從前五年的振興情況來看,東北老工業基地,特別是在産業方面能夠取得很大的進步和發展,應該説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在金融危機中所表現出來的有些情況也説明瞭這一點。比如很多企業雖然訂單在下降,但是真正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具有創新的産品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比如我們的風電設備、核電設備等等,都成為支撐相關企業快速發展的主導産品。如果沒有這些自主産品,可能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傳統的産品市場萎縮,新産品沒有上來,可能帶來的影響會更大。

    2009-11-13 13:35:23

  • 王樹年:

    再有,我們更加強調了對外開放。應該説在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中,我們側重於要協調沿海、沿邊全方位開放的格局,要加強中俄、中蒙和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和區域經濟的合作。在這方面,包括沿海對外開放都有一些新的安排和佈局。應該説未來東北振興的一個亮點就是如何擴大對外開放,如何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準。

    現在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開發開放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長吉圖先導區的開發開放也已經經過國務院討論通過。中俄兩國在東北振興和俄羅斯遠東與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合作綱要也已經經兩國元首批准,正在抓緊落實。應該説未來在東北沿海、沿邊對外開放的全新的格局框架已經有了,接下來就是如何進一步加快落實、加快實施。

    2009-11-13 13:35:44

  • 王樹年:

    再有,我們更加強調了生態保護和生態建設。在這方面,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東北地區的生態建設尤為重要。東北雖然地域比較廣闊,人口相對較少,資源環境條件比沿海地區好一些,但總體來講,經過60多年的大規模開發,生態環境也已經比較脆弱了。所以如何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生態建設,這也是我們今後振興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不能再走用破壞環境、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我們的經濟增長的老路,一定要走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新的振興之路。

    所以這次在33號文件中特別強調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我們最近也正在組織研究制定大小興安嶺生態保護和經濟轉型的規劃,像扎龍濕地核心區的移民也正在加緊推進。東北振興是一個全面振興的過程,雖然我國在未來的“十二五”期間,從“十二五”來説,世界經濟的格局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進入了一個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30年,積累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也到了一個關鍵時期,再加上我們又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所以東北要實現全面振興,要能夠與全國一起同步進入小康,必須要注重統籌城鄉發展和社會建設。所以在這方面,在33號文件中專門做了政策方面的安排。

    2009-11-13 13:36:05

  • 中國網: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東北老工業基地也受到了影響,這種影響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顯現,主要表現為部分原材料和裝備製造企業産品價格下降、訂單減少、貨款回收困難、效益下滑等。但在振興戰略的實施下,東北經濟企穩回升態勢開始明顯,為全國經濟企穩回升做出了很大貢獻。

    2009-11-13 13:36:22

  • 中國網:

    我們剛才也提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們知道東北地區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於南方來説可能會弱一些,但是也還存在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表現在什麼地方?我們東北地區又是怎樣應對這些影響的?

    2009-11-13 13:36:39

  • 王樹年:

    東北地區確實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這個衝擊的程度比沿海地區要小,但是對整個東北經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的訂單下降,有些企業訂單減少的幅度大概40%、50%。二是産品價格的下降,東北是我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也是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所以金融危機以來,無論從鋼鐵、石化,包括石油,價格的波動和下降幅度很大,庫存積壓比較多,所以對東北企業産生了很大影響。對東北的財政稅收也産生了很大影響。三是資金回收比較困難,由於企業之間資金鏈條緊張,所以貨款回收也出現了一定問題。四是工業企業效益大幅度下降。這些方面都很現實。

    從東北的情況來看,影響最大的一個是企業的效益下降幅度比較大,二是對外出口形勢非常嚴峻。到目前為止,整個東北的對外出口仍然在呈下降趨勢,這一點是很嚴峻的。好在東北的經濟外向度不是特別高,整個出口規模也不是很大,對東北整個經濟的影響還是小一些。針對這些受到的衝擊,應該説東北三省,包括蒙東地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應對危機的所有計劃,地方政府都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2009-11-13 13:36:54

  • 王樹年:

    今天上午,你也聽到,從我們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經濟回升的態勢非常明顯,而且正在逐步鞏固。無論從GDP的增速,一直到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還有固定資産投資等等,包括財政收入,這些方面都在不斷的回升。各省都採取了很多措施,根據本省的情況。重點一是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包括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加大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走出去,利用金融危機這種特定環境兼併國外的高技術企業,或者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企業,在這些方面都採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

    在民生方面也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進一步加快城市廉租房、城市棚戶區的改造,包括林區、煤礦、墾區危舊房的改造,在這些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2009-11-13 13:37:12

  • 中國網:

    之所以在2003年國家制定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長期計劃經濟,國有企業的比重佔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改革開放使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當時,東北地區有不少老的國有企業面臨發展的困難,有不少工人失業下崗。這種現象當時被稱之為“東北現象”,也是老工業基地和老國有企業改革當中面臨的困境。

    2009-11-13 13:37:27

  • 中國網:

    我們也知道國企改革始終是作為東北地區振興的一個重中之重,在這五年當中,在國企改革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非常大的進展。我想請王司長回顧一下,老的國企,在改制之前的國企是什麼樣的狀況?

    2009-11-13 13:37:41

  • 王樹年:

    應該説這幾年東北振興取得這麼大的成績,很大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這一輪的國企改革是以産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改革。經過三年的攻堅,東北的國有企業,中小型國有企業,國有成分基本退出,大型國有企業也都基本上實現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實行了股份制改造。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根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東北大概有9000多家國有工業企業實現了改制、重組,大概有30多家大型企業實現了跨省、跨地區、跨行業的兼併重組。所以應該説力度還是很大的,三省省委省政府在國企改革方面所採取的措施,推進的力度都是空前的,所以才能取得這樣大的成效。

    説到國有企業,歷史就比較長了。我一句話、兩句話也描述不清楚,你們有時間可以到我們的老工業基地,像瀋陽的鐵西區實地看看,找當地的老工人、離退休人員了解一下。總的一個概念,東北是我國的工業搖籃,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一五”時期,156項中大概有56項—58項都是佈局在東北,所以當時東北就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經濟區域。這些國有企業在我們傳統的計劃經濟時期就是資源配置是由國家決定,整個生産計劃,包括原材料的供應都是由國家來決定的,産品價格也是由國家來決定的。企業那時候不講利潤,企業是國家的,所以就按照計劃經濟的指令性計劃去生産,銷售也不用企業管。所以改革開放前,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就是一個生産單元,一個生産車間,讓你生産什麼你就生産什麼,你所需要的原料,産品的流向,一切都是按照計劃來執行的。

    2009-11-13 13:37:56

  • 王樹年: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實行了雙軌制的體制,給企業有一部分的自主權,就是在計劃內是按照指令性的國家計劃來執行,在計劃外允許一部分産品,是以國家的指導價格進行銷售,然後給企業留下一定的利潤,用於企業的自身發展。這是當時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時有了一個雙軌制的過程。特別是在價格體系上,那個時候雙軌制的價格是最典型的,這也是我們國家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中獨特的地方,我們走了一段雙軌制的過程。

    再到後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又進入了新的階段,就是從80年代中後期,一直到90年代,以國有企業改革脫困為主要的改革階段。國家在這期間也對企業的技術改造,對産品的研發投入了很多的資金,試圖能夠解決老國企困難的局面。因為在80年代中後期的時候,以老工業基地,像瀋陽鐵西,基本上是一片簫條,那個地方聚集了幾百家國有企業,幾乎很多企業都面臨破産和停産的狀態,所以情況很不樂觀。用他們當時的話講,鐵西區當時叫“工人渡假村”,因為當時工人都沒有班上,所以大家都只能在那裏待著,當時的狀況確實非常嚴峻。

    2009-11-13 13:38:15

  • 王樹年:

    後來,國企改革脫困也投入了很多資金和精力。一開始,老的國企是50、60年代建立的,它的技術裝備、生産設施,包括公共輔助的水電氣管網已經嚴重老化,國家就進行改造,搞一些基礎設施的更新改造。後來發現問題還是比較大,因為整個工業區的範圍很多基礎設施都不能適應新的需要,所以改造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是這一輪以國企脫困為核心的改革並沒有觸及到深層次的問題,特別是産權制度的改革,所以成效也不是特別明顯。

    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後,中央的11號文件明確提出,東北振興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前提,要以國企改革為突破口,所以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按照中央11號文件精神的要求,三省的省委省政府下決心花大力氣,全力推進國企改革,特別是以産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國企改革。經過這幾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一方面,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雖然説企業的數量減少了很多,但是這種影響力和控制力在不斷增強。同時,國有成分的退出為非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們在推進國企改革的過程中,鼓勵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包括其他社會資本來參與老工業基地的國有企業改革,所以在這期間,中小企業很多通過産權制度改革國有退出,很多民營經濟進來,這樣給中小型的原有國有企業增添新的發展活力,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

    2009-11-13 13:38:32

  • 中國網:

    老國企在體制和機制上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國企改革使得新的國企煥發了新的活力。這樣一種國企的改革對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最直接影響在什麼地方?

    2009-11-13 13:38:50

  • 王樹年:

    主要還是收入水準的提高。因為改革成功的企業職工的工資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很多都翻了一倍、兩倍,經過這幾年的改革。再一個,企業發展的欣欣向榮,企業職工的精神面貌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我覺得主要還是這兩個方面,因為精神面貌不一樣,職工對企業的信心就更加增強了,整個凝聚力也就上來了。

    2009-11-13 13:39:05

  • 中國網:

    今天非常感謝王司長給我們做了這樣的詳細解讀,也希望我們的東北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責編:鄭海濱 / 主持:鄭海濱 / 文字:鄭海濱 / 攝像:王童根 / 攝影:王童根 鄭海濱 / 後期:鄭海濱

    2009-11-13 13:39:17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fgy/wangshunian.wmv

圖片大圖:

  •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 王樹年

    中國網 王童根

  •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  王樹年 

    中國網 王童根

  •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  王樹年 

    中國網 王童根

  •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巡視員 王樹年

    中國網 鄭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