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光:保護地球環境 減少氣候災害

  嘉賓: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
  時間:9月24日15:00
  簡介:隨著全球氣侯持續變暖,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這種情況在我國表現得也非常明顯,今年夏天持續的降雨、高溫天氣使多個省區受災。面對氣候異常,我們能做些什麼?有什麼辦法能降低異常氣候造成的損害呢?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鄭國光:保護地球環境 減少氣候災害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
            時間:9月24日15:00
            簡介:隨著全球氣侯持續變暖,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這種情況在我國表現得也非常明顯,今年夏天持續的降雨、高溫天氣使多個省區受災。面對氣候異常,我們能做些什麼?有什麼辦法能降低異常氣候造成的損害呢?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24日做客中國網為您解析,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訪談。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世界各地頻繁發生。今年以來我國南北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災害性氣候,淮河流域、長江中下游的持續強降雨導致洪澇災害;蘇皖局部地區的龍捲風造成1400多間房屋倒塌,數萬人口受災,而華南、江南大部分地區的持續高溫,又造成旱災。應對如此異常多變的氣候災害,有一個部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我國的氣象部門。

    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先生,請他來談談我國氣象部門在防災減災方面的工作。

    首先非常歡迎鄭局長的到來。

    2007-09-24 14:33:20

  • 鄭國光:

    非常高興和網友見面,一起討論中國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我第一次到中國網和網友見面,希望今後有更多的機會和網友們討論一下。

    2007-09-24 14:44:09

  • 中國網:

    非常感謝鄭局長,今年7月份以來中國持續性降雨使很多省份造成災害,山東、安徽、重慶、江蘇都遭受財産和人員損失,但是我們看統計數據,今年的降雨的降雨量和降雨強度都不是歷年來最高的,但是為什麼在全國範圍起這麼大的波瀾呢?

    2007-09-24 14:47:01

  • 鄭國光:

    這些年隨著全球氣候的持續變暖,某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而且強度也越來越大。在全球持續變暖的大背景下,由於這種局地性的極端氣候事件産生的概率越來越高,比如説今年濟南7月18號,突然一場強暴雨天氣導致30幾人的死亡和50人的失蹤;比如説武漢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導致7人死亡。還有烏魯木齊西北地方也是突發的強降雨天氣,降水強度打破了有史以來的記錄。還有其他的地方比如重慶、西安,北京也發生了這類事件。從大的範圍看,今年的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沒有出現大的洪水,但是淮河流域出現了僅次於1954年的大洪水。

    應該説這種天氣的發生也不是偶然的。剛才講的除了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背景下,再一個就是這種局地性的事件越來越多。從大的範圍講像北京1—8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偏少百分之十幾。但是發生的局地性很強,給大家看起來很多,但是一平均就很少。

    2007-09-24 14:47:37

  • 中國網:

    您也説過,許多重要氣候影響都不是取決於平均值的變化,但是發生在局部地區,這麼大的強降雨量讓老百姓很擔心,而且對城市應急設施也是一個考驗。您能不能講一下今年降水與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

    2007-09-24 14:51:30

  • 鄭國光:

    一個就是局地性的強對流天氣發生的頻率高,強度偏強。比如説剛才講的重慶,在這樣的一個城市,7月17號發生的,去年遭受了百年難遇的乾旱,今年又遭受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強對流天氣。有幾萬人被突如其來的短短兩個多小時的強降水包圍,造成數十人的死亡。這樣就給一個城市的應急系統帶來許多問題。

    2007-09-24 14:51:53

  • 鄭國光:

    比如説7月18號濟南的強降雨也一樣,這是有200多年氣象記錄以來降水強度最大的。實際下了不到兩個小時,但是最大下了151毫米。本身濟南這個地方就是南高北低,這個城市下了一點雨都向北邊黃河邊上匯集,這樣強度是百年不遇,導致了財産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給城市的應急系統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發生這樣嚴重人員傷亡突發性強降雨天氣,我們的救援車輛到不了現場,因為都被其他車輛擋住,2004年7月10日北京也發生了兩個小時的強降水,局地也是110—130毫米,導致北京半個城癱瘓了。這就説明對城市應急系統嚴峻的考驗。

    2007-09-24 14:54:46

  • 鄭國光:

    在考驗面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吸取了這個教訓,建立了城市應急的快速反應系統,特別對自然災害造成的突發事件的應急系統。今年在安華橋,一場雨比2004年7月10號來的還要強,但是由於北京市有應對突發事件相應的系統,明顯減少了災害造成的損失。所以隨著國家對公共突發應急事件工作的重視和各地應對突發公共事件預案的完善,我想政府也好,社會也好,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的事件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

    作為氣象部門,極端的突發性氣象災害發生之前,我們可以做一個提前的預警,可以做提前應急的準備,這也可以減少突發事件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社會的影響。

    2007-09-24 14:57:23

  • 中國網:

    鄭局長也提到了提前的預警非常重要,我們現在不能不談到強颱風了,今年的颱風和去年的桑美在程度上是一樣的,但是損失就要小一些,是不是因為應急措施更加完善了呢?

    2007-09-24 14:59:40

  • 鄭國光:

    是的,今年第13號超強颱風“韋帕”最強達到16級,比去年8月份的桑美颱風中心強度稍微弱一點。因為去年桑美颱風的最大風力超過17級。但是從影響範圍來講,“韋帕”超強颱風比桑美來得大,而且這個季節北方有冷空氣下來,這個冷空氣和颱風西南氣流配合,更容易造成特大暴雨天氣。

    但是由於對這次“韋帕”颱風我們各級氣象部門加強了監測預警,特別是今年中國氣象衛星實現了每15分鐘觀測一次,過去是每小時觀測一次,可以對“韋帕”颱風的發生、發展、移動進行很好的監測。“韋帕”颱風臨近登陸前,我們通過部署在沿海地區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網和地面氣象觀測網,對颱風每時每刻的演變進行密切的監視。雷達每6分鐘觀測一次,自動氣象站每分鐘觀測一次。通過立體觀測,對“韋帕”颱風的預報很準確,這樣準確的預報是防禦超強颱風的基本前提。

    2007-09-24 15:01:17

  • 鄭國光:

    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很重視颱風的防禦工作。特別是“韋帕”颱風來臨之前,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和回良玉副總理都做了重要的批示,要求各級組織要密切跟蹤、組織人力撤散有關人員。我們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這次“韋帕”的颱風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的損失大大低於去年發生的桑美超強颱風所造成的損失,和前幾年的“雲娜”和“麥莎”颱風強度差不多,但是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已降低到很小程度。比如今年的“韋帕”颱風給浙江和江蘇地帶來了強降雨,進而引發的泥石流造成了7人死亡,但是相對“雲娜”、“桑美”、“麥莎”颱風所造成的一百到幾百人的傷亡,人員的傷亡明顯減少,而且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明顯減少。今年“韋帕”颱風造成的損失約80億人民幣,去年桑美颱風造成的損失有196億多元人民幣。

    這歸功於氣象部門預報準確;各級黨和政府防禦颱風的措施得力;而且這些年有一些防禦颱風的措施也發揮了作用;還有現在老百姓防禦颱風的意識有所增強。隨著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們對颱風預報的準確性的提高,老百姓防颱風意識的提高,我們對於今後防禦更大更強颱風也有了一個好的基礎和準備,這讓我們更有信心了。

    2007-09-24 15:04:55

  • 中國網:

    的確像鄭局長説的那樣,我記得在前不久,大概是在9月18號全國氣象防災減災大會上,回良玉副總理説,氣象工作的重要性現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僅各級政府非常關注,全社會老百姓也都非常關注。您提到氣象衛星可以做到每15分鐘跟蹤一次,據我們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建設新一代氣象雷達118部,比一些發達國家的還要多,請問雷達在監測系統中起到了什麼作用?我國為什麼在氣象衛星和氣象雷達上有這麼大的投入?

    2007-09-24 15:14:29

  • 鄭國光:

    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發生頻繁、種類繁多、損失嚴重的國家之一。各種氣象災害在中國都有,比如颱風、暴雨、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風雪、大霧等等。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特別是1998年長江發生歷史上特大洪澇災害以後,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關心重視氣象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從美國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系統。這樣的系統不僅能夠測量雲雨的強度,也可以觀測大氣中雲雨氣流場,雷達就像一個醫生一樣,醫生用X光透視,新的雷達可以看到大氣雲雨內部的結構,就是中心在什麼地方,哪個地方下多大的雨,而且對內部的氣流結構也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自從有了這樣的雷達以後,我們對中小尺度的突發性天氣災害的預警能力大大提高了。現在我們每6分鐘可以得到全國範圍內的雷達觀測資料,颱風也好,暴雨也好,龍捲風什麼時候發生,我們的雷達就什麼時候看到,對颱風來説雷達像一個千里眼,對一個中小尺度系統來説,雷達就像一個X光透視儀一樣,隨時看到它的發生發展,這樣大大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我們的天氣預報、預警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007-09-24 15:18:05

  • 中國網:

    在未來幾年我國會繼續投入這方面衛星的發射嗎?

    2007-09-24 15:25:25

  • 鄭國光:

    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多普勒天氣雷達網,現在已經建成112部,我們初步規劃是全國158部的新一代多普勒雷達系統。這在明年就能全部建成,我們還想逐步完善一下雷達網。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投入了很多的資金支援發展中國的氣象衛星。現在中國已經具備發射運作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能力,在全球只有兩個國傢具備這個能力,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俄羅斯。

    從運作情況來看,中國和美國的極軌衛星和靜止衛星最好,而且作為世界氣象組織中的一員,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發射了4顆極軌衛星,4顆靜止氣象衛星。應該説,氣象衛星就像眼睛,24小時不斷監視地球,監視著天氣的變化。我們計劃明年年初還要發射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這樣的衛星不論從解析度還是觀測能力上來説都是更強的,不僅具備觀測天氣的能力,而且具備觀測大氣成分的能力。

    明年下半年,我們還要發射一顆靜止氣象衛星,確保中國上空同時有兩顆衛星運作,確保任何時刻都有衛星在天上監視天氣變化。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投入這麼大的經費支援基礎設施建設,是世界上少有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許多發達國家的氣象官員到中國來,看到中國政府這麼重視氣象工作,投入這麼大的精力關心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都感到驚訝。這也説明黨中央非常重視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集中體現為提高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減少人民財産損失和傷亡,從細微的方面反映出黨中央對老百姓生活生産的關心和重視。

    回良玉副總理談到,氣象工作從來沒有像今天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援,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大老百姓如此高度關注氣象工作,説明我們氣象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人民生産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高,當然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挑戰和壓力。我想全國5萬多氣象工作者一定會把這種壓力變成我們工作的動力,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氣象預報服務工作。

    2007-09-24 15:25:53

  • 中國網:

    也就是説我國在氣象預報方面的一些科技水準已經達到國際前沿?

    2007-09-24 15:35:10

  • 鄭國光:

    應該説光有氣象探測裝備還不夠,怎樣把這些氣象探測的資料能夠用於天氣預報,這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説一個國家的數值天氣預報水準,反映這個國家氣象現代化整體水準、綜合水準。我國在數值天氣預報這方面應該説發展也是比較快的。黨中央、國務院也很重視,我們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設備,國産最好的電腦也用於氣象數值預報中。

    但是我國的數值預報起步晚,和世界先進水準有一定差距,隨著中國氣象局對數值天氣預報的重視,和科學家在數值天氣預報科技攻關成果的逐步顯現,我想在未來幾年,中國的數值天氣預報水準會有所提高,這樣才能夠真正使我們氣象預報的水準上一個大臺階。

    目前情況看,我國的數值天氣預報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天氣預報依靠的是氣象觀測數據處理,更多還要取決於預報員本身對天氣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才能對未來天氣發生發展進行很好的預測。所以總體預測的水準,我們講1到3天的預報水準,我們是處於世界先進行列。24小時的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83%,應該説處於世界先進行列。這源於我們氣象預報員辛勤的勞動,他們積累了預報經驗,在這方面我們比某些發達國家還要強一些,但是在綜合的水準上我們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2007-09-24 15:35:51

  • 中國網:

    您表示過對天氣實現百分之百的預報,從理論上是不可能的,那麼對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測的準確率可以達到多少呢?

    2007-09-24 15:42:24

  • 鄭國光:

    衡量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預報準確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大氣處於一個混沌的狀態,我們從理論上講,大氣中存在著複雜的非線性過程,數學上講有無數個解,不是唯一的解,這就表明瞭人類對大氣未來的預測,就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有無數的解,就像解數學方程一樣,只能通過判斷來了解未來最有可能的天氣發展方向。

    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來講,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從統計學上是小概率的事件,我們講極端天氣事件,是指發生概率不足10%的事件,就是我們講的幾十年不遇,預報這種天氣事件的難度相當大。我講一個數據,可能會使廣大的網民吃驚。現在我們對暴雨預報的準確率只有19%,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暴雨預報準確率最高也就只能達到22%。暴雨本身的突發性就比較強,對預報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對一些突發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要我們提前一天、兩天預報出來難度很大,但是現在我們有探測設備,我們可以提前1、2個小時,或者提前10、20分鐘探測出來,再進行預警,這樣給我們氣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問題。就是氣象工作者在短時間探測出來、預測出來,怎樣把預警資訊儘快地傳到老百姓手裏,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

    我們最近和資訊産業部、電信部合作,除了傳統的電視、廣播、顯示屏,還有手機短信以外,我們現在正在建立一個新一代的衛星廣播系統,就是怎樣把預警的資訊在第一時間發送到老百姓手裏,使這種資訊能夠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提前幾分鐘,幾十分鐘,幾小時發佈預警資訊。

    2007-09-24 15:42:55

  • 中國網:

    一談到天氣預報我們網友問題很多,天氣預報是電視臺收視率比較高的一個節目,定制短信也非常多,有一個網友想請教一下,氣象預報災害預報會不會更加有針對性和更加的細化呢?比如説在一些公共場合都可以收到。

    2007-09-24 15:52:23

  • 鄭國光:

    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氣象預報服務的産品覆蓋率不夠。到今年8月份為止,我們在省會城市剛建立了7萬多個天氣預報的顯示臺,這個覆蓋率很低。雖然在北京的一些公共場所能夠實時看到天氣預警資訊,但現在主要還是通過手機預定的方式來傳遞資訊,我們在深圳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而且成功了。我們在今明兩年要在全國進行推廣,通過與電信部門合作,通過與小區合作,利用短信發佈廣播站,只要你的手機在這個站覆蓋區域都可以得到這個區域的災害預警資訊。

    我想隨著各地政府對氣象災害預警工作的重視,顯示屏越來越多,所有的手機用戶將會在第一時間得到預警的資訊,我們會加倍努力。山東省政府已經作出規定,首先在濟南市所有公共場所建立氣象災害預警資訊顯示屏。像上海在一些小區、主要的公路只要顯示公路資訊的,都可以顯示氣象預警資訊。這樣的話通過各種方式、途徑,我想我們還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讓老百姓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氣象預警的資訊。

    我們正在建設新一代氣象衛星資訊的廣播系統,這樣的話只要你有一個很好的接收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到氣象預警的資訊,特別是在野外工作的工人,在田裏勞動的農民,只要佩戴一個接收機都可以接到資訊。

    2007-09-24 15:53:27

  • 中國網:

    有一位網友説手機定制氣象服務要收費的,有沒有免費的項目呢,氣象服務商業價值在哪?讓老百姓能夠獲得更加及時、更加準確的氣象服務要付這麼多費用,氣象部門是怎麼考慮的?

    2007-09-24 15:59:38

  • 鄭國光:

    大家知道氣象部門本身缺乏發佈資訊渠道和工具。電視發佈系統是由電視臺運作,廣播是廣播電臺運作,手機是電信部門運作,我們只不過負責提供資訊。至於這種收費,電信部門是商業運作的,是由電信部門來收費的,作為我們氣象部門就是想通過各種渠道,想方設法的讓老百姓在第一時間能夠免費得到這些氣象災害的資訊。

    我們希望電信部門、網路部門,也像電視臺一樣,把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可以免費發送給老百姓,我們在積極的爭取。因為氣象資訊是一個公益性的資訊,從資訊本身來説不能收費,而且中國氣象局一直強調氣象資訊的公益性。

    如果我們建成了新一代氣象災害預警資訊衛星廣播系統,那這個我們是不收費的。比如説我們在浙江的舟山,福建的東山,還有山東的石島,我們有海上的氣象警報發佈平臺,這是氣象部門做的,我們免費給廣大的漁民發資訊。只要是掌握在我們手裏的資源發佈手段,我們肯定不收費,但是借用其他的資訊發佈平臺人家收費,畢竟他們是商業運作的。

    現在全國定制氣象資訊的用戶已經超過了8700萬,而且氣象部門相應出臺了一些辦法,為全國62萬個防汛第一責任人,各級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指揮人員免費發送氣象資訊。因為佔的比例很小,這也是我們多年和電信部門協商的結果。現在他只能給我們少量發佈一些免費的資訊,但是一定讓廣大網友知道,氣象資訊本身是公益的,是免費發佈的,這是中國氣象部門堅持的最基本的原則。

    2007-09-24 16:00:14

  • 中國網:

    非常感謝鄭局長,有一個網友問,氣候異常究竟會帶來那些方面的損害,前不久的洞庭湖鼠害事件,太湖藍藻事件是不是都與氣候有關係?

    2007-09-24 16:06:54

  • 鄭國光:

    應該説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發生的這些事件,就是你提的太湖藍藻和洞庭湖鼠害都與天氣氣候有關。太湖藍藻發生的早,而且發展的快,主要與今年太湖流域的氣溫降水有關係,太湖流域出現了少有的高溫天氣。太湖流域今年的降水量,也比常年低30—40%,因為降水量少,導致入湖的水量少,所以湖內鋅和氮、磷的濃度就相對較高,有利於藍藻爆發。今年春季天氣氣候狀況有利於太湖藍藻的誘發,這是一個外因。但是內因還是水面微生物多。洞庭湖的鼠害多也是,洞庭湖氣溫高,偏旱,有利於鼠害發生。

    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背景下,這些突發的事件會增多,比如説乾旱少雨,就有利於森林火災增加。比如東北大興安嶺現在有好幾個火點,因為近期大興安嶺的降雨少、溫度高,特容易産生森林的火災和草原的火災,這都是在大的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所産生的。

    2007-09-24 16:08:08

  • 中國網:

    鄭局長,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你能不能介紹一下目前中國氣候變化是呈現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哪些氣候災害比較多?

    2007-09-24 16:11:48

  • 鄭國光:

    一個就是溫度持續升高,和全球的大背景是一樣的。2006年全國平均氣溫是創了建國以來1951年最高紀錄,平均溫度是11度,比歷史平均值高1.1度。今年7月份又創了記錄,比歷史平均高出了1.4度。這種極端氣溫升高,會帶來許多問題。

    全球氣溫升高的趨勢持續下去,對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的生活生産將會産生比較大的影響。我講的比如説今年的福州,連續32天氣溫是在35度以上,這是有歷史記錄的100多年來第一次遇到的。包括今年上海高於35度的高溫天氣超過26天,也是100多年來的第一次。這種極端高溫天氣引發許多問題,比如説引發一些疾病,在2003年歐洲一場高溫天氣導致3萬多人引發各種疾病死亡,今年義大利高溫天氣,最高溫度超過45度,你們可能看到了希臘,一次火災燒了半個希臘國,也是因為高溫少雨。今年美國西海岸最高溫度達到了47度,破了美國的記錄。我們的鄰居巴基斯坦,今年突破了51.6度,這也是很令人震驚的。

    全球持續高溫天氣帶來了許多潛在影響,引起農業減産、水資源短缺,特別是這些年來我國北方的降水很少,像北京這幾年的降水量比歷史少了10%到20%,你看密雲水庫一直缺水。

    2007-09-24 16:12:08

  • 中國網:

    這對全世界人民是一種威脅。我們有一位網友有一個問題,他説近年來雷擊事故越來越多,我們縣城有兩夫妻被雷擊死了,我們應該如何防禦雷電災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什麼?

    2007-09-24 16:16:16

  • 鄭國光:

    這些年來特別是今年,雷擊的災害是發生的頻率比較高,今年1—8月份,全國由於雷擊造成的人員死亡是659人,比去年同期多了300人。雷擊災害為什麼這麼多?我們也分析了一下,在整個氣溫偏暖的背景下,大氣中的不穩定能量比過去更多。也就是説在大氣當中電場強度比以往強,因為電場強度強,雷擊的強度、發生的頻率比過去強和高,所以發生雷擊的事件也是越來越多。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氣象局也採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強雷電監測預警。你們可以看到許多地方都可以得到雷電預警服務的産品,這在過去沒有,這是我們最近一段時間新增加的預報服務産品。

    二、加強防雷減災知識的宣傳。今年6月份我們和國務院應急辦、教育部一起給全國42萬所中小學免費發放了防雷減災的光碟宣傳畫,告訴中小學生怎樣預防雷電災害。比如説最基本的雷電發生時你不能在樹下,你不能個人暴露在廣闊的田野裏面,因為在高層建築、樹木下面最容易遭受雷擊。比如雷擊時你要把門窗關上,不能打手機,這裡面有許多的例子,就像我們在北京長城上就發生了這些事件,在雷擊時打手機被雷擊打死。南美、非洲的一些足球運動員在踢球時被雷擊死,因為在寬闊的球場上球員容易成為雷擊的對象。據我們統計江西今年1—7月份被雷擊死112人,全部發生在農村。

    79%被雷擊死的都是在野外的農民,比如説打雷時他在地裏幹活,比如打雷時他騎摩托車,他們缺乏必要的防雷的知識。所以中國氣象局正在和有關部門合作,我們要加強對農村防雷減災基本知識的教育,通過三下鄉活動,給農民普及一些基本防災減災的知識。

    2007-09-24 16:22:59

  • 鄭國光:

    第三點,我們想通過一些工程的手段。過去我們已經在做了,最近我們組織全國氣象部門對重點的防雷雷擊區域,中小學校、鄉村要做一些防雷的塔。因為這種防雷的塔是把雷引下來,這也會減少雷擊對人員的傷亡。過去十幾年我們氣象部門一直從事防雷工作,比如説對一些建築物、對一些加油站、通訊設施都進行了防雷的工程,應該説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加油站被雷擊的事件基本上沒有發生了,因為他們都有防雷的設施。氣象部門定期進行防雷設施的檢測,如果把這些防雷避險的措施普及到學校、鄉村,我想雷電造成的災害會大大減低,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因為中國很大,學校很多,鄉村很多,要真正像加油站這樣建立防雷設施,投入是巨大的。

    但是我們可以逐步去做,宣傳防雷基本的知識,然後我們再提前進行預警,使老百姓有時間預防,我想雷電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會大大降低。

    2007-09-24 16:25:20

  • 中國網:

    氣象部門努力是一方面,老百姓也要懂一些自救的知識。我知道鄭局長非常繁忙,前不久一直在全國各地災情嚴重的地方考察,您認為我國目前應急和防範的措施能不能經得住氣候變化的考驗呢?

    2007-09-24 16:26:48

  • 鄭國光:

    從2003年非典發生以後,國家高度重視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氣象部門也在這方面預案的指導下制訂了應對突發氣象災害的應急預案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氣象保障的預案。非常高興地看到,國務院應急辦把中國氣象局氣象災害預警資訊發佈的平臺作為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資訊發佈平臺,利用這個平臺發佈公共突發事件。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我想我們氣象部門會在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指導下,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預警平臺的建設,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供一個很好的預警平臺。

    再一個,氣象部門也制定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一些預案,各部門制定相應的預案。這些預案通過我們過去幾年的實踐,也在不斷完善。對我們來説,我們已經做好這方面的準備了。比如説今年我們先後啟動了颱風一、二級應急的響應預案,取得很好的效果。每當重大災害來臨時,我們各級氣象部門的主要技術骨幹堅守崗位,中國氣象局派出以中國氣象局局領導帶隊的工作組現場進行氣象保障的服務。

    我們在預案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有信心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2007-09-24 16:27:14

  • 中國網:

    我們有一位網友説氣候災害給人的印象大多時候是一時一地的,好象是偶然發生的,但是應該有一定的規律,不知道國家對氣象長期研究有哪方面規劃,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果呢?

    2007-09-24 16:30:00

  • 鄭國光:

    氣象災害發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在9月18號召開的全國氣象防災減災大會上,氣象局給各位代表發了一個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對不同區域、不同災害發生的頻率都進行了一些説明。這樣對各地進行氣象災害規劃、預案起到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對一些突發性局地的氣象災害,我們都有一些應急的預案,而且各地也都有應急預案。如果有這樣的預案,不管在哪個地方,什麼時間發生這種突發性的災害天氣,我們都有應對的方案,我想我們也都做好了準備。

    2007-09-24 16:30:41

  • 中國網:

    我們知道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指導措施是以人為本,把以人為本放在了第一位,請您談談這方面的理解?

    2007-09-24 16:33:24

  • 鄭國光:

    國務院7月5號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工作,這確實給我們氣象防災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是放到首位的,哪怕損失一些財産,也要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這方面我們氣象部門提出的氣象服務口號,就是“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哪有人群,我們的服務就在哪,我們氣象預警的資訊就送到哪。所以最近我們提出要構建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緊密配合,社會共同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的服務體系。目的就是使得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得到各部門的配合和支援,也得到廣大老百姓的參與,使防災減災的措施落到實處,真正使黨中央以人為本戰略思想在氣象防災減災方面得到更多的體現。

    2007-09-24 16:33:49

  • 中國網:

    我們還有一位網友,他説最近聽到一個新的詞彙是氣候外交,發展中國家認為導致當今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發達國家過去200年排放的溫室氣體,但是也有一些西方媒體把主要的過錯推到中國身上,您對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

    2007-09-24 16:35:23

  • 鄭國光:

    大家知道,氣候變暖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為活動的影響。自然的因素從過去幾百年,上萬年可以看到,全球氣溫變化是波動式的,有的時候升高,有的時期下降。但是從工業化革命以後,就發現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導致大氣中溫室效應顯著起來。而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生命期是50—200年,就是説排放的二氧化碳存留在大氣可以保持50—200年。

    過去50年是全球持續升溫最顯著的50年,而且在持續的升溫。這種升溫如果歸罪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我想首先歸罪于發達國家工業革命排放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增強的溫室效應。發達國家在工業革命過程中,無約束地排放溫室氣體,直到現在他們的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還是相當大的。比如説美國每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現在達到了16.1噸每年。我們發展中國家工業化起步比較晚,現在正處於發展階段,中國每人平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剛超過4噸每年,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不到。這種情況下,為了減緩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首先是發達國家應該率先減少排放。

    2007-09-24 16:36:15

  • 鄭國光:

    在簽訂《京都議定書》時就規定發達國家要率先減少排放,比如規定美國要在2012年以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少8%,但是他拒簽《京都議定書》,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10.8%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還有幾千萬人沒有解決溫飽問題,我們是生存的排放,在這種情況下要中國減少排放,實際上就限制中國的發展。而且也剝奪了中國人基本的生存權,中國要發展、生存,肯定要增加一些排放。即使這樣我們的每人平均排放量還是偏低的。

    而在算每人平均排放量有一個不合理的地方,我們講是轉移排放,因為好多發達國家為了減少自己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把高污染、高排放的産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和印度。這樣轉移的結果就導致我們的排放量增加,而這些排放量增加的企業又出口到發達國家,比如説我們去年向發達國家出口了1400萬噸的焦炭,7000萬噸的鋼鐵,還有幾千萬噸的電解鋁和機械,這都是靠排放溫室氣體換來的,他們享受這種産品,又限制中國的發展這是不公平的。

    而且《京都議定書》並沒有規定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承擔減排義務,當前氣候外交的談判,氣候外交鬥爭説到底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鬥爭。説到底,也就是要不要發展中國家發展的一場鬥爭。實際上,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氣候變化問題,大做發展中國家的文章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應該説我們現在把氣候變化的鬥爭作為一個非傳統的國家安全,作為一場不亞於抗美援朝的衛國戰爭。如果按照發達國家減排義務的話,中國就不要發展了,我們建設小康社會,需要發展。但是中國政府還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還是堅持了負責任的態度。我們採取了許多的措施儘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2007-09-24 16:39:23

  • 鄭國光:

    比如説我們關注森林,因為現在森林是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們從1981年森林覆蓋率是12%,到2006年森林覆蓋率是18.2%,增加森林覆蓋面積,我們累計減少了32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因為被樹木吸收了。我們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生育已經減少了3億人口,如果這3億人口到世界上來,一個人是4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年就是12億噸。

    中國也採取很多節能減排的措施,把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進行改造,我們都是對減緩氣候變化的貢獻。而且在《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沒有給中國提出明顯減排任務的前提下,中國主動承擔了一些減排的任務,減少許多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們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態度。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我們還是要對保護地球、保護地球氣候環境要負責任。我們通過媒體也向廣大網友呼籲,我們一定要保護資源,保護環境,響應中央的號召,節能減排。這樣我們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努力,樹立保護氣候環境的意識,我們可以減少一些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中央提出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出一點自己的力量。

    2007-09-24 16:43:29

  • 中國網:

    像您説的那樣,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了,而且我國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大國,在近日啟動全民節能減排的活動。我們有一位“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提出一個問題,氣象經濟被視為一種新經濟,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但是在我國剛剛起步,儘管需求量很大,但是供給有限,您是怎樣看這個問題,中國怎樣發展這個新經濟,當前我們氣象研究的隊伍和氣象經濟人隊伍是什麼狀況?

    2007-09-24 16:46:33

  • 鄭國光:

    氣象經濟學分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很好的氣象預報服務,可以産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這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比如我們科學家做了一個很好的研究,對氣象工作的投入和氣象服務産生的經濟效益,這種比例是1:40,這是前幾年科學團隊得出的結論,就是從氣象服務本身産生的經濟效益看待。比如一個很好的天氣預報,比如一個颱風,一個準確的預報可以避免許多經濟損失,它本身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説,這是氣象服務經濟效益重要的體現。

    我想歐洲這些國家談到的氣象經濟學,實際上是把氣象資訊商品化,這和發達國家體制有極大的關係。比如説美國,美國氣象部門只做天氣預報,做完天氣預報有一個私人公司根據天氣預報做不同服務的産品,針對不同的用戶,包括老百姓。你們到美國許多城市電視臺看,電視臺都有自己的預報員,你們看不同的電視臺有不同預報的結果。美國人很羨慕中國,中國在氣象主管部門所説的氣象臺上才可以發天氣預報預警。這樣規範了氣象預報,因為如果一個地方得到不同的氣象預報,或者氣象警報的話,很可能會引起社會的混亂,美國已經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2007-09-24 16:47:45

  • 鄭國光:

    我想他們講的是把氣象資訊商品化,也就是網上炒作的,比如説氣象部門把氣象資訊做一個商品,這在我國不是這個問題。在我國氣象事業是一個基礎性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它的基本氣象服務對象就是免費發給各種用戶和老百姓,所以本身的體制是不一樣。像西方國家很多的氣象公司到中國來,比如客戶是一些航海部門進行導航,就是遠航船隊得到氣象預報可以選擇追加的航線,或者預報可以避開海上的風暴,減少危險、減少成本,然後遠航公司付給這些公司一些服務經費。

    比如有一些專業部門,電力部門需要得到特殊的服務資訊,需要經過人工增雨增加水庫的蓄水量,這是特殊預報服務,是屬於預報服務部門和用戶部門之間特殊的服務。這方面我們從氣象法的規定説是可以開展這項工作,而且許多國外的公司試圖進入中國服務的市場。中國青年報記者談到的是這些發達國家,把氣象資訊作為一個商品,在這個方面,我想在中國這個市場還是比較薄弱的。主要是我們作為一個氣象公共服務産品,有巨大服務的面。這樣商業化的服務相對來説,發展的環境不像歐洲發達國家那麼大。

    2007-09-24 16:50:21

  • 中國網:

    我們還有一位網友叫“天愛光明”:中國國家氣象規劃有望年底正式出臺,請鄭局長談一下目前進展情況如何,亮點在哪?

    2007-09-24 16:52:21

  • 鄭國光:

    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經過半年多的擬草徵求各部委意見,徵求各地方政府意見進行修改提交到全國防災減災大會上進行審議。大家得出一個共識,就是出臺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工作非常及時、必要。也是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氣候事業發展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49號文件,把這兩個文件提出的一些需求具體化。要説主要的亮點,我想有一條,就是怎樣通過制定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建立一個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緊密結合、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體系,怎樣把氣象防災體系從單純的預報預警,到政府部門、社會各界主動的防禦,全體老百姓共同參與這麼一個防災體系的建設。應該説防災減災體系從功能上説,是大大的拓展。把防災減災的防和減作為一個體系,以防為主,防、救、治相結合的原則集中在一起,這也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把一些非工程的措施和工程性的措施緊密結合在一起。

    這是一個在國家層面上的氣象防災減災的規劃,不是氣象部門自身的防災減災的規劃。所以這個防災減災規劃的出臺,將為中國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一個很好的指導性意見。將對我國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起到很大指導和促進作用。

    2007-09-24 16:52:47

  • 中國網:

    氣象的防災減災不僅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産安全,更加關係到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的大局,今天非常感謝鄭局長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專訪,這次節目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會!謝謝鄭局長。

    2007-09-24 16:56:2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download/docs/flash/fangtan/2007/046_vip070924.wmv

網友發言:

  • 飛起一腳 :

    每年颱風肆虐(像這段時間的"韋帕")都給一些地區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對此我們有什麼有效的防禦措施,並且請您預測一下今後還會有什麼比較嚴重的颱風將影響我國?

    2007-09-24 13:06:06
  • 飛翔的狗熊:

    馬上要到十一、中秋兩節了,很多朋友都要出遊,您能預測一下黃金週期間的天氣情況嗎?

    2007-09-24 13:06:36
  • 蝸牛望月:

    氣象服務的商業價值有哪些?

    2007-09-24 13:07:06
  • 庭院深深:

    天氣預報的地點能不能再普及一些,比如在一些街邊或者公共場合,而且播報的頻率高一些,隨時更新

    2007-09-24 13:07:31
  • 隨便看看:

    國際上傳言全球氣候變暖是中國造成的,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2007-09-24 13:08:01
  • 鐵頭功 :

    天氣預報失誤造成的損失,天氣預報部門有沒有賠償責任?

    2007-09-24 13:08:35
  • 天愛光明:

    中國國家氣象災害防禦規劃有望年底正式出臺,請問局長目前規劃的進展情況如何?規劃的亮點何在?

    2007-09-24 13:09:07
  • panghurui:

    鄭老師您好,我是一個非常熱心的軍事迷,我想請教您作為氣象研究的一種,我們有沒有能力來人工的實現氣象災害,達到一種氣象武器的能力來對敵人進行攻擊呢?

    2007-09-24 13:09:35
  • ciic:

    我想請教一下,作為氣象預報的一種氣候災害的預報會不會也更加的有針對性和細化呢?

    比如像天氣預報一樣每天都有各個電視臺來進行預警,現在雖然有,但是比較少,作用也不大

    2007-09-24 13:09:57
  • 有糞量的人:

    最近聽説一個新詞,叫“氣候外交”,説國家已專門成立機構來運作中國的氣候問題,應對西方國家的指摘,有這事嗎?

    2007-09-24 13:10:36
  • 吖:

    今年中國很多地方天氣都特別反常,如濟南、北京等地,這個從科學上有解釋嗎?

    2007-09-24 13:11:00
  • 貓貓:

    氣候變暖,還可能變回到正常嗎?

    2007-09-24 13:11:34
  • 中國青年報記者董偉:

    氣象經濟被視為一種“新經濟”已經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但是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儘管需求巨大,但是供給卻很有限,請問局長怎麼看這個問題,中國又怎麼發展這種新經濟。當前我國氣象經濟的研究隊伍和氣象經紀人隊伍是什麼狀況?

    2007-09-24 13:57:09
  • 中國青年報記者:

    客戶反映,當前氣象經濟的研究和供給過於宏觀,而不能夠個性化量體裁衣,也不能異地開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007-09-24 14:24:08
  • 遊客:

    鄭局長你好!我在縣裏工作,當出現氣象災害時,我們聽預報是以中央臺的好或是本省或縣局的好?

    2007-09-24 15:12:03
  • 遊客:

    請談談大氣成分觀測的重要性

    2007-09-24 15:13:19
  • guangxilingyun :

    近幾年雷擊事故越來越多,我們縣城裏有夫妻兩雨天騎摩托車被雷擊死了,真的很恐怖!我們應該如何防禦雷電災害呢,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2007-09-24 15:13:37
  • guangxilingyun :

    普通老百姓如何面對氣候異常,如何應對氣候災害,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2007-09-24 15:14:16 //end for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

    中國網 王銳

  • 訪談開始

    中國網 王銳

  • 這些年隨著全球氣候的持續變暖,某些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

    中國網 王銳

  • 從大的範圍看,今年的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沒有出現大的洪水

    中國網 王銳

  • 局地性的強對流天氣發生的頻率高,強度偏強

    中國網 王銳

  • 訪談進行中

    中國網 王銳

  • 保護地球環境減少氣候災害

    中國網 王銳

  • 我們引進先進的國外技術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留影中國網

    中國網 王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