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是臺盟長期關注的一項重點參政議政課題。圍繞著推動海西先行先試、構建海峽經濟區的問題,臺盟各級組織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通過高層協商、人民政協等平臺積極建言獻策。
2008年,圍繞著如何以海峽西岸為銜接區,進一步促進台灣與祖國大陸融合的問題,臺盟中央由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帶隊,赴福建省開展了民主黨派大考察活動,並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有關專家學者及臺胞的意見。
在此基礎上,臺盟中央形成了構建“海峽經濟區”的戰略設想。臺盟提出,以促進海峽西岸的發展為起點,構建一個包括東岸的台灣、西岸的福建以及浙南地區、粵東地區、腹地江西中東部在內的“海峽經濟區”,可以作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實驗區,探索兩岸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同時,這個經濟板塊發展潛力很大,可以為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提供一條便捷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並逐步形成從環渤海灣到珠江三角洲整個東部沿海一線的完整發展佈局。
2008年7月,在胡錦濤同志主持的經濟形勢高層協商會議上,臺盟首次提出了構建“海峽經濟區”的設想和建議,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同時,臺盟中央形成了《關於構建“海峽經濟區”的幾點建議》以及相關研究報告提交給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領導同志做出了重要批示。商務部等有關部門還專門邀請臺盟中央召開座談會,圍繞構建“海峽經濟區”的問題當面交換意見。
此後,圍繞著建立海西經濟區內的區域協作機制、創建海西區兩岸經濟合作試點鏈、加強海西經濟區基礎設施建設、海洋經濟對構建海峽經濟區的作用等問題,臺盟又開展了持續的跟蹤調研,並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高層協商會議上,從不同角度,漸次深入地提出政策建議,不斷充實和豐富構建“海峽經濟區”的設想。
2011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30週年,圍繞著進一步發揮廈門的龍頭作用、帶動海西經濟區加速發展的問題,臺盟又開展了深入的調研,並形成《關於支援廈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幾點建議》。《建議》得到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請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研究處理。
2012年,臺盟中央及相關地方組織又圍繞著贛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江西省相關地市融入海西經濟區的進展情況等問題開展了深入調研,形成《關於深化贛臺經貿文化交流,促進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幾點建議》以及相關調研報告,報送中共中央、國務院,得到了胡錦濤同志的重要批示。國臺辦等有關部門還專門邀請臺盟中央召開座談會,研究相關政策,落實相關工作。
2013年,臺盟中央換屆以後開展的第一次黨派中央大調研又選擇在福建省,圍繞著“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先行先試作用,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主題開展持續跟蹤調研,就繼續支援廈門特區和平潭實驗區開展先行先試、充分發揮閩南文化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實現海峽西岸經濟區全面均衡發展等問題提出了政策建議,並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報送中共中央、國務院。
在開展調研工作的同時,臺盟中央還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舉辦了一系列論壇、研討會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助推海西經濟區發展。從2009年開始,臺盟中央連續與國臺辦等相關國家部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以及台灣相關民間機構,共同主辦了五屆“海峽論壇”。“海峽論壇”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台灣各界參與最廣泛的一個兩岸民間交流盛會。
作為首屆“海峽論壇”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2009年,臺盟中央與福建省政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日報社共同主辦了“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為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出對策建議。
2010年第二屆“海峽論壇”期間,臺盟中央參與舉辦了一個重要分活動“平潭旅遊開放開發研討會”,為海西經濟區建設中平潭的先行先試出謀劃策。
2011年第三屆“海峽論壇”期間,臺盟中央又參與舉辦了第二屆“閩南文化節”、“台灣農民創業園發展研討會”兩項重要的分活動,為進一步增進閩臺互動,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發揮作用。
2012年第四屆“海峽論壇”期間,臺盟中央又繼續參與主辦了“閩南文化節”,為傳承弘揚閩南文化、推動兩岸基層民眾間交流融合搭建了重要平臺。
2013年第五屆“海峽論壇”期間,臺盟中央參與舉辦了其中的兩項重要分活動“第四屆海峽兩岸船政文化研討會”和“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對促進以船政文化和閩南文化為紐帶的兩岸交流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于2009年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海峽西岸正日益成為全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熱點地區以及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在這個過程中,臺盟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通過集中、持續地開展工作,推動海西發展、構建海峽經濟區已經成為了臺盟參政議政的一個特色品牌。(臺盟中央供稿)